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到2500年前,看看佛法最初的樣子

回到2500年前,看看佛法最初的樣子

丨今日共讀內容丨

《大行如普賢》 第13課

丨注意事項丨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還未加入共讀群的師兄,可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加入共讀群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大行如普賢》第13課

昌樂法師·講述

禮敬諸佛丨稱讚如來丨廣修供養丨懺悔業障

隨喜功德丨請轉法輪丨請佛住世丨常隨佛學

恆順眾生丨普皆迴向

請轉法輪·下篇

- 回到2500年前,看看佛法最初的樣子 -

佛法當中,有兩大法門,第一個是究竟法,第二個是方便法。究竟法是佛陀所說的能夠讓我們與佛一樣覺悟,與佛一樣得大自在、得大圓滿的方法,這是究竟法。

第二,在實踐究竟法的過程中,人作為一個人,要去懂得人情世故,最基本的做人的核心要素,必須要做到。否則你做得簡直不像個人,那眾生沒辦法接受。所以佛法是出世間,但不離世間覺。我們現在很多人說的因果、念佛、五戒十善,這是人之所以稱為人,你不管學不學佛都要做好的,這是個前提,離開這個前提,你不要談修行了嘛。但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那是什麼呢?那就是學佛,是法之所以稱為法的核心要素。這個核心要素是什麼呢?從哪裡開始去學呢?

請轉法輪當中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我們要聽佛所說的法。釋迦牟尼佛七七四十九年,他到底說了什麼?什麼才是佛陀一輩子說的法?有的人說:我知道啊,《金剛經》《地藏經》《無量壽經》都是佛所說的法。是的,是佛所說的法,但你能看懂嗎?對於現在信息泛濫的年代、出版物很容易獲得的這個年代,經典是不難獲得的,但是經文是不容易理解的。有的人標榜自己是學佛人,但實際上並沒有向佛菩薩學習的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他知道經典,但不懂佛法。

每個學佛人在去佛兩千五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如果要學佛,都面臨一個很重要、很棘手的問題就是,老佛爺一輩子到底說了什麼法?而這個法為什麼過去的人那麼容易證得,而現在的我們做不到?現在很多的學佛人學了半天就覺得,佛法是好的,但做不到。怎麼樣才能做到?要了解怎麼樣才能做到,那就要了解什麼才是佛所說的法。

在所謂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典當中,核心之核心、要素之要素是什麼?我們要了解,學習,認識事物都有一個簡單的常識,知本末,或者說追根溯源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什麼叫追根溯源?什麼叫窮其本末?各位,佛陀一開始為眾生說的什麼法?你了解了,你就從那個開始,一直到往後佛所說的法,你就很容易了解。佛陀一開始說的什麼呀?佛陀一開始為誰說的?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說的,初轉法輪時說的法呀!所以,六者請轉法輪,它告訴我們時下的學佛人一個學習佛法的方法,最基本的方法。這也是世間的一個常識。了解任何一個學問,了解任何一個事情的真相,你去窮盡源頭。而佛陀說法的源頭在哪裡?在初轉法輪。各位,這是一個學習方法的問題。

後面常隨佛學說的是什麼?是說的一個常字。這裡的請轉法輪,這個請字,除了字面意義上是我們請佛來轉這個法輪,還有另外一層隱形的含義就是,請你回到佛陀初轉法輪的地方看看,老佛爺當年說了什麼。你不要在這裡顛倒妄想,認為自己懂了,認為自己會了,《金剛經》也會背了,《彌陀經》也會背了,《無量壽經》也會背了,《楞嚴咒》也會了,你會了,說明你進步了,但你不要被你的進步給堵住了,你不要因為自己的進步而失去了進步。各位,在請轉法輪當中,請讓我們一起回到佛陀初轉法輪的時候,看看到底為我們說了什麼法吧。如果了解了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對普賢十大願王的第六願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那佛陀初轉法輪說的什麼法呢?三轉、四諦、十二因緣,說的法是說四諦法,四諦法當中是苦集滅道。苦是什麼?苦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現狀,這是每個眾生都會感知到的。集呢,集是原因,這是我們必須要去追溯的內在的原因。佛法說的因緣法的最基本的就是苦和集。我們不是被苦折騰得頭破血流,極其亢奮,就是被苦折騰得失去希望,而沒有精力再去努力,從此放棄。佛陀告訴我們,所有的苦背後它都有原因,你只要找到那個原因,在自己的內心當中堅信,苦是可以滅去的,就如同問得了病的人「你為什麼吃藥?你為什麼看醫生?」就是為其尋求解決之道。為其尋求解決之道的前提是什麼?可以治啊。所以滅在道前面,滅是果,道是滅之因。世間、出世間的兩重因果是佛法修行的根本,離開了這個是沒有佛法可言的。佛陀說的是這個根本。這是一個我們基本上在實際的修行過程當中需要常常運用的基本法則。

我們上次也講過,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當你心中有苦的時候,你不要埋怨,不要憎恨,也不要絕望,所有的苦,你感覺到它在惱害你的時候,感覺到心煩氣躁的時候,都是因為你在這種惱害、煩躁的情緒當中已經被絕望所包圍。如果你還有信心,如果你還有能力,你應該基於這個事實上、基於這種現狀上去努力地成就觀察、成就禪定,去觀察這個苦的原因。所以苦是人生的第一劑良藥。這當中並不是叫我們去吃苦,並不是叫我們修苦行、找苦吃,而是你感覺到苦的時候,恭喜你,你人生進步的信息已經來了,只不過要在這種苦的前提之下去找到背後的原因,然後你去改變它。

為什麼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呢,我們現在很多修行人都是在苦上面做文章,想改變這個苦的味道,或者吃鎮痛劑,或者吃點糖,這都是把苦這件事情不讓它發出來。而實際上苦已經發生了,你不需要改變它,你只需要面對它,然後去找到它的原因。這是最根本的。然後道,要確信,你可以滅,你只是要找到方法。這是佛陀初轉法輪所給大家說的。佛陀說,苦集滅道這四諦法,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我已知佛,你應知,這是彰顯出佛法的平等。

懂得四諦法則的人,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在人生境遇當中,即便有再大的障礙,人生是一馬平川,根本不會有很大的問題。有問題的是什麼?有問題的是,我們對佛法缺乏認識,我們學的法把它當成了自己的觀念,而沒有當成自己修行的方法。或者說,我們的學佛,還沒有理出一種頭緒,還在那種浩如煙海的經論當中沉浮,我們被自己的學習給堵住了,我們吃飯的時候噎住了還趴在桌上難受,還在想什麼時候能順過氣來。有的人更加是因噎廢食,而沒有能夠有能力追溯到佛陀說法的最初給大家說過什麼。

所以請轉法輪當中,是要我們找到一個學佛的好的方法,找到一個全新的角度,而不能被我們世俗佛教的種種亂象所迷惑了自己學佛的視野,這個是很要緊很要緊的。很多人學佛不可謂不用心,不可謂不用功,也很努力,但是,沒有太大的進步,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不是不夠用功。憑良心講,現在學佛的人真的很用功,也交了足夠的學費,在廟裡有法會就要去參加,或者精力,或者人力,或者物力,也天天念佛。

有個居士問我:師父啊,我參加了這麼多法會,我還要不要再參加?他這話的意思是:如果菩薩是靈的,我的祖宗老早超度上去了是吧。如果我還要參加,這就說菩薩不靈嘛,是吧。為什麼老要超度,超度不上去嗎難道?實際上這就是佛教當前存在的讓眾生不理解的地方。不要說眾生不理解,和尚我們有時候也不理解。但沒辦法,和尚要吃飯,佛教它是根據現行的模式在運行下去,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之上因勢利導,要做一些改變改善。所有這些現狀都是讓人來學佛,而所有這些現狀都是要讓人回到請轉法輪這個根本的命題上。

各位,學儒家的經典,儒家的教義,你一定要看看孔老夫子他到底是怎麼說的,他到底是個什麼人。學佛的話,你真的要去了解佛到底是什麼樣的,他一輩子做了什麼,他的起居飲食是什麼樣的。如果你連自己的老師都不了解,你還逢人便講我是某某人的學生,別丟人,丟不起那人。為啥?因為你對你的老師可能真的不了解、不認識,你對他的所作所行可能也不了解、不認識,你只是道聽途說,你只是看到了隻言片語,而沒有看到所謂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而我們學佛的人應該怎麼向他學習。只有回到起點的人才能走到終點,沒有起點的人走不到終點的,沒有原點的人也不能了解這個事情的真相。這是佛教現在應該講最需要大家努力起來的地方。別人怎麼努力,別人怎麼看我們不管,我們管好自己努力就行了。

從現在開始,每個有心的人都要去學四諦、十二因緣這樣的法,這才是應該能夠落實到生活當中的很簡單直接、能夠讓自己身心做出巨大改變的方法。就這一句苦集,不要在苦上做文章,要在苦的原因上改變,那也是殊勝當中極殊勝啊。就這一句滅道,不要追求解脫,要追求解脫的方法,這一句在佛教當中你看看重要不重要。我們很多人只在追求去西方,並沒有鋪好去西方的路,西方的路是什麼?《彌陀經》上說兩大資糧,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啊,要出和雅音啊,你張口就罵人的話,呵呵,你可能去不了的。很簡單的處理問題的原則。

凡夫總是有個很有意思的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總喜歡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然後再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就是這樣的顛倒。佛陀用了巨大的努力把人生的很多問題簡單化了以後,從中找到了處理問題的方法和基本原則。然後我們棄之而不顧,可惜啊,我們都看到佛菩薩坐在大殿里笑,其實那是什麼笑?是笑天下之可笑之人之笑,還是與眾生會意一笑啊?是誇獎眾生的笑?我們不得而知。

好,簡單來講,請轉法輪我們講兩點,第一點是講了解佛教,要樹立佛法的正知正見,我們都要有一種能力,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回到佛陀當年所說過的法這個源頭上來。第二點,我們稍微跟大家講了一下四諦,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還會跟大家講,包括佛陀的傳記,我們有時間也會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學佛的人連佛陀的傳記都沒看過,我覺得丟不起那人。就如同一個一天到晚去拜祠堂的人,你連你們家家譜都沒看過,你還拜什麼祖宗呀,拜給別人看的呦!是的,很多修行人他就是修給別人看的,他不是為自己修的。所以,人前做人,人後做鬼的事情多得很。佛堂里是菩薩,出了佛堂是羅剎的事情,多得很。因為他內心沒有真正地去改變。

四諦、十二因緣是佛陀初轉法輪盡其一生一再告訴眾生的正見,正知與正行,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廟 的精彩文章:

《大行如普賢》12 有佛法,就有辦法

TAG:那一座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