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點清朝哪些皇后們,乾隆母親最有福,慈禧最鐵血,孝庄最強

盤點清朝哪些皇后們,乾隆母親最有福,慈禧最鐵血,孝庄最強

一、努爾哈赤皇后

1.孝慈高皇后(1575~1603年)

葉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生於明朝萬曆三年,葉赫部首領楊吉砮之女,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孟古庄論相貌,她面如滿月,端莊嫵媚,風姿獨具;論修養,她氣度寬宏,不喜奉承,不懼惡言,舉止莊重大方,口無惡言,耳無妄聽,始終如一,毫無過失。婚後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603年10月31日病逝,享年29歲,孟古哲哲的英年早逝,對努爾哈赤的打擊極大。為了表達哀思,努爾哈赤將她葬在自己居住的院中長達三年!

2.滿洲第二美女——孝烈武皇后(1589—1626年)

烏拉那拉·阿巴亥,即孝烈武皇后,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太妃,有「滿洲第二美女」稱號,貝勒滿泰之女。阿巴亥在史書中素有機變之稱。年僅12歲的阿巴亥嫁與大其31歲的努爾哈赤,在孝慈高皇后逝後,被立為大妃,深得努爾哈赤寵愛,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

二、皇太極皇后

1.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13日—1649年5月27日)

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朝開國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后,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後金逐漸重視與蒙古的聯盟,哲哲也因此受到重視,地位逐漸上升,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中宮皇后。

2.最有才能的皇后——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

孝庄文皇后可謂大清最有才能的皇后了,即我們熟知的孝庄太后,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身歷四朝,一生培養、輔佐兩代幼主順治、康熙兩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常為歷史歌頌,也被各大影視劇青睞,從而走進平民百姓的視野。

三、順治皇后

1.在位最長的皇后——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

博爾濟吉特·榮惠,順治帝第二任皇后,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世祖廢后的侄女,妹淑惠妃。順治帝崩,康熙元年,尊其為母后皇太后,與康熙帝和睦相處,有清一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后,祖孫三代和諧融洽,為清朝之典範。

2.孝康章皇后(1630年—1663年3月20日)

佟佳·念錦,佟佳氏,順治帝妃嬪,康熙帝生母,生於崇德三年,佟圖賴之女。1653年入宮為庶妃,1654年生皇三子玄燁(康熙帝)。1661年正月,順治帝駕崩,康熙帝即位後,與孝惠章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曰慈和皇太后。

3.最受寵愛的皇后——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

董鄂氏,清世祖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書法,有一種獨特的風韻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嫻靜氣質美,而且悟性極高。這就跟熟讀經史子集的少年天子,一拍即合,遇上良知。1656年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清代少見。中國最後一位獨立謚號的皇后,史稱孝獻端敬皇后。她與順治帝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

四、康熙皇后

1.最年輕的皇后——孝誠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

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時年11歲。因難產崩逝,年僅21歲。與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准,立皇二子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在她去世後賜謚號仁孝皇后。康熙與其生活十餘年,對康熙朝早期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孝昭仁皇后(1653年—1678年3月18日)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後金開國名將額亦都孫女,太師、果毅公、前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鰲拜義女,清代最後一位居住在坤寧宮的皇后。謚號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后。康熙曾稱孝昭是自己的「良配」,是「內廷之良佐」,雍正元年加上謚號的冊文中,也說她「椒塗正位,偕帝德以交輝」,給予了對康熙其他皇后所不曾有的評價,絕非偶然。這就體現了皇后的個人素養,她如果沒有長時期的學習積累,各方面素質都相應得到較大提高,勢必難以做到「覽史披圖」,「夜寐夙興,克佐旰宵之治」,「勞心中壺,每分宵旰之勤。」正是由於這些因素,讓她與康熙帝有共同語言,增進彼此的感情。

3.孝懿仁皇后(?-1689年8月24日)

佟佳氏,滿州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女,世祖孝康章皇后親侄女,康熙帝的嫡親表姐妹,生年不詳。1689年8月23日封后,翌日崩逝,實際上只當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為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后。

4.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6月25日)

烏雅·德宛,康熙帝妃嬪,雍正帝生母,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為康熙帝生育三子三女,1723年6月25日崩逝於永和宮,享年64歲,九月與康熙帝合葬景陵。

五、雍正皇后

1.孝敬憲皇后(?—1731年10月29日)

她在雍正的藩邸生活了二十年,親歷了康熙年間宮廷鬥爭的多事之秋,但都能置身之外,得到善終,實屬難得。那拉氏的地位也隨雍正即位而提高;雍正元年(1723),她被冊封為皇后。因為人溫和恭敬,在掌管六宮時,和嬪妃、宮娥之間關係也很好。也能很好的輔佐雍正。

2.最有福氣的皇后——孝聖憲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

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她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乾隆是歷史上最有福氣的帝王,而她的母親同樣也是最有福氣的太后。她生下了弘曆即乾隆,後母憑子貴,地位步步上升。鈕祜祿氏的一生貫穿整個康乾盛世,享年達八十六歲,生前兒孫滿堂、享盡榮華。而乾隆的孝順更可謂是有目共睹,他對母親是千依百順、敬愛有加。那份真摯的母子深情著實令人動容。孝聖憲皇后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她壽數之高,享盡了人間「福、祿、壽」,最後善終。在清代皇太后中居於首位,在中國歷代皇太后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六、乾隆皇后

1.最賢惠的皇后——孝賢純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

孝賢皇后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統教育,嫻於禮法,深明大義,並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加之天生的端莊文靜,可以說是一位標準的名門淑女、大家閨秀。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後在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異常悲痛,她的去世對乾隆的影響極大,繼而也造成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乾隆皇帝曾經兩次冊立孝賢皇后的兒子為太子,在妻子因幼子夭折傷心而逝後,竟後悔當初不該要兒子;乾隆在孝賢皇后去世後寫了無數篇令人為之落淚的詩篇;他遵照孝賢皇后的遺願為她上謚號為「賢」;他對以後的皇后處處不滿處處與孝賢皇后相比、他將孝賢皇后的娘家人個個卓加重用,甚至打破國例加封王爵,他在孝賢皇后的去世五十年後依然無法釋懷,聞即落淚。總之,孝賢皇后也確實值得乾隆皇帝一生緬懷,皇后的賢惠、善良、大度、溫柔處處顯示出母儀天下的風範,不愧當作一個「賢」字。

2.繼皇后(1718年3月11日—17676年8月)

繼皇后在雍正年間,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曆,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后。後因舉動反常,與皇帝反目,崩後,以皇貴妃的規格下葬。

3.孝儀純皇后(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是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原屬正黃旗漢軍,後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抬旗」。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務府,以宮女的身份被選入宮,後因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她生下了皇十五子永琰,後被立為皇儲。但由於乾隆身體一直無大礙,立儲二十年後,仍然在位。

七、嘉慶皇后

1.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2日—1797年3月5日)

喜塔臘·青瑜,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經額女,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辰時,和嘉慶皇帝是同年生,但比嘉慶皇帝大42天。為嘉慶皇帝生育一子二女,兒子即為道光帝,1796年2月(嘉慶元年正月),冊立為皇后。1797年3月5日,病逝,是清朝歷史上最短命的皇后。

2.孝和睿皇后(1776年—1849年11月24日)

鈕祜祿·綺雪,清仁宗第二任皇后,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後事仁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生皇七女,幼殤。乾隆六十年生皇三子綿愷。嘉慶元年冊封為貴妃;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嘉慶六年正月初八冊立為皇后。

八、道光皇后

1.孝穆成皇后(1796年—1808年2月27日)

乾隆四十六年出生。道光帝的原配妻子,1796年11月奉仁宗賜冊,立為皇子綿寧的嫡福晉。嘉慶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逝世,暫安於王佐村園寢。嘉慶二十五年宣宗即位,追謚為孝穆皇后。

2.孝慎成皇后(1790—1833年)

道光帝第一任皇后。嘉慶十三年封為二阿哥綿寧繼福晉。嘉慶十八年(1813年)生綿寧長女。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帝駕崩,綿寧繼位,改名旻寧,為道光帝。道光二年十一月,冊立為皇后,追封皇長女為端憫固倫公主。

3.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

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嬪,3個月後升全妃,一年後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於孝慎成皇后的全貴妃,而後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后。她生前完全不用憑藉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整個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嬪妃也未有晉封速度如此誇張的)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而她的兒子即咸豐帝也因道光帝愛屋及烏的心理,能在道光帝駕崩後,順利登上皇帝的寶座。

4.孝靜成皇后(1812年—1855年)

孝靜成皇后是有清以來自清世祖順治帝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之後第二位既非前朝皇帝的皇后、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薨逝後而被追封為皇后的皇貴妃。咸豐五年,因咸豐帝感恩其養育之恩,尊其為康慈皇太后。

九、咸豐皇后

1.孝德顯皇后(1828年-1858年)

文宗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文宗為皇子,道光二十七年,宣宗冊後為嫡福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薨,文宗即位,追冊謚曰孝德皇后。

2.孝貞顯皇后(1837-1881年)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於1852年(咸豐二年)被選秀入宮,封貞嬪,貞妃,五月晉貞貴妃,六月奉旨立為皇后,時年16歲。兩度垂簾聽政,執掌國家最高權力。孝貞顯皇后即為慈安。慈安因與慈禧的關係,多次出現在影視劇中,為人們了解熟知。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

3.最鐵血的皇后——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也是歷史上評價不一的人物,多數歷史事件與其相關。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統治晚清近半個世紀,稱為晚清名副其實的統治者。

十、同治皇后

孝哲毅皇后(1872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

1854年7月25日出生,1872年10月14日被選入宮,10月15日冊立為皇后。1875年1月,德宗光緒即位,奉兩宮皇太后命,封為嘉順皇后。同治帝死後,後對自己前程感到絕望「以寡嫂居中宮不成體統」,又對慈禧專橫、陰毒、暴虐充滿怨恨,收到其父無字書信後吞金屑求死,搶救暫緩,又絕食,享年僅22歲。

十一、光緒皇后

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2月22日)

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十二、溥儀皇后

1.最後一個皇后——孝恪愍皇后(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

郭布羅·婉容,字慕鴻,號植蓮,滿洲正白旗(達斡爾族)。清朝遜帝溥儀的妻子,清朝與中國的末代皇后,後為偽滿洲國皇后。 「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鴻」來自《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婉容是亂世中的奇女子,能在亂世中保持自己的立場,在晚清面臨百年不遇的洪災時,慷慨解囊。後因對現實的失望,吸食鴉片,也因溥儀的生理缺陷,出軌。

本文為「縱橫國史」原創作品,喜歡就收藏、轉載、分享、評論,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內容請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末帝溥儀身邊的五位女人,第一位美貌絕倫,第三位是他最愛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