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拉響警報!中國人在「和平演變」我們!

美國拉響警報!中國人在「和平演變」我們!

GIF

美國人的心眼比中國人小多了。

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近日拒絕了香港「中美交流基金會」的捐款,理由是防止中共的統戰活動,避免該校的學術自由及觀念交流受到限制。美國媒體強調,「中美交流基金會」的主席是中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並宣稱政協是中國的「主要統戰工具之一」。

聽到這個消息的中國人恐怕都會感到詫異,因為人們都不會相信董建華先生促進中美交流有美國人所稱的「政治滲透目的」。中國人還會立刻聯想到,美國有不知多少個基金會及非政府組織在中國開展活動,如果中國對它們抱以像美國人對待「中美交流基金會」的同樣警惕,那麼它們大概在中國全都得閑得去公園遛鳥了。

美國「國會與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去年底召開了主題為「中國伸展長臂輸出特色威權主義」的聽證會,被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稱為「吹響了反擊中共意識形態入侵美國的號角」。美國敲中國正在「滲透」及「和平演變」西方國家的警鐘,如今像談論人工智慧一樣時髦。假的事情在西方能說得如此逼真,中國人這次真看懂了。

位於美國密蘇里州的倫納德伍德堡陸軍基地剛剛拆除了5個中國企業海康威視生產的監視器。該基地總參謀長貝克上校表示,軍方完全不認為這些監視器存在安全風險,移除它們純粹是為了消除「公眾負面疑慮」。就在本月,美國政府分別攪黃了阿里巴巴及華為與美國公司的大宗商業合同,理由都是維護國家安全。

大概很多中國人現在真相信了,美國人的心眼比我們小得多,那是個很「政治挂帥」「警惕性極高」的國家。如果按照美國人防範中國的標準,中國當年的改革開放根本就不可能開啟。中國允許了西方文化的長驅直入,接受了西方技術對中國現代化的全盤性介入,從固定電話設備到電腦及手機普及,再到中國全面進入互聯網,西方公司的參與可謂無處不在。

看到美方對中國「滲透」大喊大叫,我們一時搞不太清楚,究竟該笑話美國人如此神經質,還是該懊悔我們過去那些年沒有真把美國滲透當回事,只是口頭說說要小心,就抱著美國及西方國家公司生產的手機睡覺了,出門開車還敢使用GPS導航。

各國保持維護國家安全的底線思維是必要的,但按照美國、澳大利亞等近來表現出的強迫症一般的警覺,國家間交往即使不停止,也至少要萎縮一大半。這是一種近乎歇斯底里的保護主義。

今天抗議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明天指責中國向美國大學搞「滲透」,美國這樣玩下去肯定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美國至今是全球精神產品的最大輸出國,也是最大技術輸出國,誰干涉、滲透他國的本事也強不過美國。華盛頓正在給世界進一步抵制美國的影響提供範例。

如果美國都有可能被別國「滲透」「和平演變」,那麼只能說西方對發展中國家的滲透及和平演變都在真的發生著,以後非西方國家與西方國家交流時,連睡覺都要睜一隻眼睛。

說實話,美國大學及國會傳出的警惕中國「滲透」的聲音,有點嚇著我們了。說不定還會嚇著我們的讀者。所以本文在最後還要指出,中國人不可因為對西方滲透的重重疑慮而生出關上國門的念頭。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一直被一些外部勢力試圖「滲透」並「和平演變」著,但結果是中國越來越強大,方向感也越來越堅定。偉大的中華文明從來就是能夠捲入外來各種元素的超級旋渦,新時代的中國一定更加是這樣。

(本文系《環球時報》今日社評,原標題:美國大學給中國人上「政治挂帥」課)

以下是環環今日16版報道,原標題:美媒渲染中國對美「校園戰爭」

近段時間,西方一些國家有關「中國影響力滲透」的炒作甚囂塵上。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炒炒倒也罷了,畢竟實力有限,容易疑神疑鬼。但美國一些人也不斷加入這股「合唱」,就讓人不得不「多心」了。14日,《華盛頓郵報》刊文渲染中國通過基金會等「掩護組織」提供資金滲透美國大學校園,文章講述了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拒絕一中國基金會捐款的消息,並將其拔高為「一場校園戰爭的關鍵一役」,呼籲其他學校效仿此舉,反對中國「對自由社會的干涉」……

把捐助和「統戰」扯在一起

「作為干涉美國機構的廣泛努力的一部分,中國試圖影響美國大學裡的討論,常通過與北京密切相關的掩護組織來提供資金,以壓制批評,影響學術活動。」《華盛頓郵報》報道的開篇寫道,北京的對外影響活動開始遭遇學者和立法者抵制。在過去的6個月里,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演了一場正在成形的校園戰爭的關鍵一役——經過長期內部爭論、高層調查以及參議員特德·克魯茲的介入,該大學上周拒絕了其中國中心負責人提出的接受中美交流基金會資金的提議。

外媒報道截圖

文章稱,去年8月,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LBJ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公共政策中心成立後,該中心執行主任方大為(David Firestein) 提議讓中美交流基金會成為主要贊助者。中美交流基金會總部位於香港,基金會主席是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得克薩斯大學內就此爆發辯論,多名教授和大學官員對中美交流基金會、董建華和中共之間的關係表示擔憂,校長格雷戈里·芬維斯展開調查。

《華盛頓郵報》還稱,調查期間,方大為在去年11月參加了一場由中美交流基金會主辦的活動,一位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也出席活動。此後不久,多份報告強調,董建華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文章宣稱,政協是中國的「統戰機構」。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問題研究員彼得·馬蒂斯稱,「共產黨統戰活動的意圖是動員黨的朋友攻擊黨的敵人,這在美國大學校園裡沒有位置」。後來,美國參議員克魯茲也參與進來。1月2日,他在信中警告,接受中美交流基金會資金「可能會讓中國散布其宣傳,有損大學聲譽」,導致「外國不當影響和利用」。

上周五,芬維斯對克魯茲表示,奧斯汀將不會接受來自中美交流基金會的任何資助。

文章鼓吹道,奧斯汀分校的決定不僅對中國資金在高等教育的未來產生影響,「也有助於以更多的努力反擊中國『銳實力』對自由社會的干預」。馬蒂斯稱,該大學的審議和通知程序應該成為其他機構的榜樣。「要曝光和反對中國對自由社會的干涉,更大的努力才剛剛開始」。

有跡可循的炒作

另一名中美問題專家表示,以往都是美國等國的基金會過來,到中國資助項目,很少有我們的基金會出去。註冊在香港的基金會尚且如此,要真是與中國政府有關的基金會,美國一些人的反應還指不定什麼樣。美國一些基金會也支持中國的大學,現在美國智庫在中國的活動越來越多,比如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等都在中國有項目。中國智庫在美活動的力度、範圍、影響面遠不及美國在華智庫的影響力。如果按照美國這種政治化、妖魔化的邏輯,合作還怎麼進行?

這波所謂關於「中國影響力滲透」的炒作其實有跡可循。先是去年一段時間,澳大利亞輿論不斷炒作,其中就包括「校園滲透」「教育滲透」。去年底,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以及多家西方媒體「不約而同」地一唱一和,炒作中國以所謂的「銳實力」對外施加影響。

本月9日,《華盛頓郵報》還以「中國的手印無處不在」為題稱,白宮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在美國社會施加的影響力,並尋求應對措施。促使美國調查的催化劑是近期澳大利亞的調查和討論。文章還強調了美國政府官員「說明中國如何向美國機構施壓」所列舉的多個例子,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美國大學有35萬中國留學生,北京鼓勵這些學生加入當地的中國學生或學者協會,有時學生會受到擠壓。

可笑的是,文章列出的具體例子是「馬里蘭大學一名中國畢業生為讚賞言論自由而被中國社交媒體羞辱,最後被迫道歉」。實際情況是,這名來自中國昆明的學生因在畢業演講中諂媚在美國「感到了自由,這兒的空氣太甜美」,而在網路上引發爭議和吐槽,這跟「中國施壓」八竿子打不著。

馬里蘭大學一名中國畢業生演講視頻截圖

「干預者」的敏感

最近炒作中國「銳實力」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對外滲透機構。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號稱是非營利組織,但主要由美國國會資助。該組織以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化」為由,每年向推進「人權和民主化」的非政府組織、政黨等提供各種捐助。它不僅支持中國的「人權團體」,還是多個「藏獨」「疆獨」組織的幕後金主。

李海東說,中國在對外交往中強調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干涉別國內政。美國經常以自己習慣性的思維來解讀一個跟它理念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大國的行為,這種缺乏換位思考的模式會導致極其扭曲的結論。

執筆:侯健羽 范凌志 陳欣

轉載請註明來源環球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東京圈大學將被禁止擴招達10年 為避免學生過於集中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