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好書推薦|王陽明、曾國藩最厲害的學問,學會一半,成就一生

好書推薦|王陽明、曾國藩最厲害的學問,學會一半,成就一生

原標題:好書推薦|王陽明、曾國藩最厲害的學問,學會一半,成就一生


王陽明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而曾國藩也因為事功和修身齊家方面的成就廣受國人推崇。


他們都用自己的大智慧成就了輝煌人生。其實王陽明、曾國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一門最厲害的學問。這門學問,如果我們能學會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這就是讀書的大學問。


王陽明:讀書發明本心,養不動心


《傳習錄》上記載,一朋友問王陽明:「讀書不記得如何?」


王陽明回答說:「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王陽明說「曉得」是第一義,「記得」的第二義,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為記得只是你記住了書中的話,曉得則是你從自心中發現了書中的那些道理,這就是讀書以發明本心。王陽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為什麼非要記住?其實,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體光明。如果只是求記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體光明了。」


王陽明心學的讀書法則就是,不苛求你記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聖賢所要求的是讓你通過讀書而使自己心體光明。讀書的目的是培養自家心體。


王陽明時代,寧王造反,而他作為當地的最高官員負責平叛。當時,他的一個下屬抱著一腔愛國熱情想與寧王奮不顧身地作戰時,王陽明問,兵法的要義是什麼?這個下屬答不上來,而王陽明隨即講了他的兵法要義,就是這八字真言。


後來有弟子問,老師您用兵如神,到底用的是哪家兵法?


王陽明一笑道:「兵法,我倒是讀了很多。不過,我哪家兵法也沒用,我只是學問純粹,養得此心不動而已。此心不動,就可隨機而動,在戰場情況朦朧不明時,瞬間能發現問題所在,能做到這點,就可百戰百勝。」「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意思是,他的心是空的,而對方或大形勢一旦有什麼動向,他可以瞬間覺察到對方的漏洞,隨即做出決定,而這決定總是最好的決定。

但如何才能養成這種不動心,王陽明給出的答案是讀書。王陽明舉例說,自己喝和朱宸濠對戰時處於劣勢,他向身邊的人發布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他說了四次,那人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讀書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讀書純篤的功勞。


王陽明的學識由讀書而來,而王陽明心學精華都保存在了他的著作《王陽明集》中,對心學感興趣的朋友,小編推薦中華書局出版的《王陽明集》,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曾國藩:讀書放大格局,改變氣質


曾國藩的讀書極專,並且一直堅持讀書,對自己提出讀一不二的要求,一書不點完,斷不看他書。讀書時「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通明年再讀。」「每日讀史十頁」終身不斷……


他的這種讀書習慣也影響了他的做人與做事,養成了他做事情堅持到底、持之以恆的一種品格。讀書不能這本書看看,看了一點又被另一本書吸引,又去看另外一本書,如弟子規所言: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博閱而不深,只能得其皮毛而失卻其本質,知其形而忽其實,懂其表而不識其內涵。


曾國藩不僅勤於讀書,而且善於讀書,深得要領,曾說:「萬卷雖多,而提要鉤玄不過數語。」其見解可謂精闢之極。曾國藩讀書注重消化歸納,從而提出自己的精當見解。


他很重視作讀書筆記,除經史外,常隨手摘記,使得他的讀書精深有用。曾國藩曾說:「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訓,不手抄則不能記。」曾國藩喜歡讀史,曾寫成《歷代大事記》數卷,以此作為重要的讀書方法。


曾國藩的讀書特點可以總結為:

日課有程,持之以恆;


博求約守,不拘門戶;


提要鉤玄,善於概括;


挈長補短,與時變化。


在《曾國藩家書》中,保留了大量有關於他讀書的內容,同時他的思想精髓也大多提現在此書中。我們獲取知識需要勤讀書,而讀書也需選擇好的版本,中華書局出版的《曾國藩家書》,以精良版本為核校底本,約請業內專家進行注釋和翻譯。注釋準確簡明,譯文明白曉暢,你值得擁有。


小編提示:以上兩本書,或者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宋元明清歷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三國演義》由古龍來寫會怎樣?

TAG:唐宋元明清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