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藥行業:最高科技獎出爐,醫藥行業再獲一劑「強心針」

醫藥行業:最高科技獎出爐,醫藥行業再獲一劑「強心針」

事件:1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舉行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五項大獎結果公布,王澤山和侯雲德共同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技獎結果揭曉,醫藥大家上榜:195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的暫行條例》,開創了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先河。此後幾十年間,政策不斷變動,直到1999年實行了重大改革,出台《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同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也於2000年正式設立基本形成了現今的科技獎勵制度。

改革後屆家科學技術獎勵制度主要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大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設立至今共有29位獲獎者,每年最多2人獲獎。國家科技獎遵循「寧缺毋濫」的評審原則,其中2004年和2015年因所有候選人得票數均未過半導致該獎項出現空缺。在該獎項的29位獲獎者中,共有4位屬於醫藥領域,包括侯雲德和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整體來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獎項的標杆,獲獎者無一不在所屬領域做出過重大貢獻。

長期奮戰抗病毒藥物研發一線,侯雲德獲獎實至名歸:本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之一的侯雲德長期致力於病毒學的研究,並取得了從研究到應用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比如(1)海外學成回國後分離了我國的副流感病毒I、II、IV型;(2)研製成功alb、a2a、a2b、V等亞型的基因工程干擾素系列產品;(3)2009年全球突發甲流疫情,在侯雲德的帶領下,我國僅用87天就率先研製成功新甲流疫苗,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甲流疫苗上市的國家;同時,他領導的團隊首次揭示了新甲流病毒HA和NA的晶體結構,證實疫苗有顯著回憶性免疫保護反應。侯雲德在病毒學研究一線奮戰多年,數開先河,是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開拓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實至名歸。

病毒防治蓬勃發展,成長空間仍然很大:自然界中的病毒種類繁多,不同病毒感染後人體會出現特定的病症,最常見的重大病毒性疾病如乙肝、艾滋病、天花等。目前病毒防治藥物已經相對豐富,主要分成3大類:疫苗、干擾素和抗病毒藥物。疫苗主要在疾病的預防環節發揮作用。疫苗行業已經發展了200多年,一方面通過疫苗的普及,多種病毒已經絕跡,如天花病毒等;另一方面,疫苗的品類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目前涵蓋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等多個領域。疫苗在病毒感染的預防上極其重要,但也面臨許多困境,主要是(1)病毒種類太多,許多還沒有相應的疫苗產品面世,如艾滋病病毒;(2)病毒變異太快,大幅縮短了疫苗產品的生命周期。由於病毒預防天然存在的不嚴密性,治療端還存在大量需求。在治療環節,病毒性疾病的治療策略只有一個方向,即減少遊離病毒的數量。干擾素和抗病毒藥物是目前病毒性疾病治療的主要手段。干擾素屬於免疫調節劑,並不直接殺傷或抑制病毒,而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病毒的複製、感染等過程,減少病毒數量,緩解疾病,但干擾素也會擾亂正常細胞的代謝,產生明顯的副作用,其中對血象的影響較為顯著。直接抗病毒藥物多為核苷類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通過干擾病毒DNA的複製來減少病毒的產生。抗病毒藥物副作用要小於干擾素,但容易產生耐藥性,如拉米夫定在使用4年以後的耐藥性達到67%。此外,許多病毒侵入人體後會把病毒基因組整合到人體細胞的基因組中,導致干擾素和抗病毒藥物並不能徹底治癒疾病,只能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一旦停葯疾病就容易複發。隨著技術的進步,抗病毒藥物也不斷更新換代,治療效果逐步提升,如丙肝治療藥物索非布韋,其抑制病毒增殖的效果要優於傳統的抗病毒藥物,已經能徹底治癒丙肝。人類與病毒鬥爭了幾百年,病毒防治藥物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行業的發展任重道遠,未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風險提示:研發風險,政策風險,市場競爭加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證網 的精彩文章:

米其林啟動全球重組行動

TAG:中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