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只顧祛濕排毒,小心這2個大坑!

別只顧祛濕排毒,小心這2個大坑!

濕氣,或者說濕邪,是當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中醫概念之一。經過這幾年各種專家和健康養生媒體的科普,我相信各位都或多或少樹立了一種意識:萬惡濕為首。肥胖賴它,痘痘賴它,眼袋賴它,消化不好賴它,睏倦乏力賴它,婦科炎症賴它,搞不上對象賴它,孩子考不上大學也可能賴它……

總之,大家對於「濕」這個東西,不會給什麼好臉色,總是要想盡辦法把它從身體里趕走。

於是,隨便搜一搜,各式各樣祛濕的招數俯拾皆是,看上去像是給我們健康陷入的困境照亮了新的出路。

而在全民「祛濕」的大潮下,由於思路錯誤或者方法不當,導致被食物、藥物、療法反傷自身的例子也是一個接一個的蹦出來。搜遍了整個網路,我發現近乎所有的參考資料都是一味地鼓動大家祛濕、除濕、排毒,卻缺少了對各種方法的利弊和適用情況客觀、冷靜的辨析。

看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往這個陣營里扎,我覺得此時此刻,澆幾盆涼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紅豆薏米水=萬能祛濕方?

相信忙著做祛濕功課的大家,沒有誰是不抱這個大腿的吧。

組方里的紅豆,並不是我們平時用來做甜品或者揣豆餡兒的那種大大的圓圓的品種,而是瘦瘦小小的赤小豆。多部中藥學著作認為,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利水消腫,對於水濕內停的諸多病症都有良好的效果。李時珍稱其「行津液,利小便」,說白了就是身體里的津液如果運行不暢,或者是有「壞水」堆積,只要在赤小豆的適用範圍里,都能讓這些問題順著小便走掉。

而薏米,已經是大家的老朋友了。不論在日常的飲食,還是調理之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中醫認為,薏米味甘、淡,性涼,利水滲濕、健脾止瀉。同樣的,薏米對於因水濕內停引起的水腫、小便不利,或者是因脾虛濕盛導致的腹脹、小便不利都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

正是從眾多的資料里看到了上述的功效,加上這兩樣又是食葯兩用的東西,不像那些「正經」的藥材讓人覺得需要醫生開方才能放心服用,因此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只是一味地追求最終可能達到的、那個在書面上讓你心動的效果,卻忘記了在「適合」「適量」「適度」這些問題上多轉轉腦子。

這裡我要問一句:有沒有人在喝了紅豆薏米水一段時間後,覺得皮膚髮緊、容易爆皮,嗓子不舒服、總是覺得干,或者便秘、拉肚子、痛經的?

實際上,在《本草害利》這部著作中,對這兩者的反面效果進行了詳細的記述:

赤小豆:最滲津液,久服令人枯燥,肌瘦身重……病已即去,勿過劑也。

薏苡仁:此除濕燥脾之葯,凡病患大便燥結,小水短少,因寒轉筋,脾虛無濕者忌。妊婦禁用。

通俗來說,赤小豆雖然可以將身體里停留的水濕通過增加小便量痛痛快快地排出去,但它同時也會擾動身體里寶貴的津液,造成白白的流失。使用過度,或者是本身有易渴、心煩、失眠、皮膚乾燥、小便短少、大便秘結、五心煩熱等陰虛的情況,赤小豆無異於一味毒藥。

對於薏米來說,道理也是這樣。此外,生薏米性質偏涼,如果本身脾胃就虛寒,消磨掉了本來就不多的陽氣,反而會使濕邪在體內積聚得更加猖獗。而孕婦如果使用了薏米,還可能會引發早產。就算現在提倡使用薏米的時候要炒一炒,也沒法把薏米本身耗傷津液的燥性抹掉。

所以,就算紅豆薏米水再怎麼被吹上天,看上去再怎麼人畜無害,如果脫離了「適合」「適量」「適度」的原則,對你來說就可能成為給身體添亂的禍害。那些又想祛濕排毒,又想讓自己皮膚水潤有致的美容達人們,看到這裡不知有沒有醒過來一點呢?

盲目排汗祛濕有多傷身?

說實話,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還欣慰了一下,覺得可能會給大家一點客觀的提醒,應該點個贊。但是看到劃線的這句,我又不厚道地笑了,我笑點真的很低。

當下流行的祛濕大法,除了紅豆薏米水外,可能很多人會依靠運動、汗蒸的方式來進行。想想看,痛痛快快出個透汗,渾身濕漉漉的,好像討厭的濕氣也能跑掉不少,畢竟都是水嘛。

適當的出汗,的確可以起到祛除濕邪的作用,畢竟這也是人體排出代謝廢物的一種有效途徑。特別是現代人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飲食精美又多樣,不少人從事的都是腦力勞動,幾乎沒什麼體力活可以做,同時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攝入與消耗沒有平衡,就特別容易招引濕邪內聚。因此通過運動的方式適當出出汗在當下的情況來講,還是很有必要的。

不知道哪位有過這樣的體會,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運動排濕,或者是汗蒸之後,自己出現了乏力、口乾、皮膚乾燥、心悸心慌等等其他的問題,或者比起以前更容易感冒,更不扛凍。

在中醫的觀點裡,汗液並不是簡簡單單由水、氯化鈉、尿素、乳酸、脂肪酸等構成的液狀代謝產物。《素問·評熱病論》說:「汗者精氣也」。說白了,汗液的產生,來源於我們日常飲食經過消化系統加工產生的營養精華,是人體津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素問·陰陽別論》說過:「陽加於陰謂之汗」。也就是說,出汗這個過程,不僅需要充足的津液作為物質基礎,還需要陽氣溫煦、蒸騰、推動,來使津液透出體表成為汗液。

在《素問·宣明五氣論》又有「五臟化液,心為汗」的記載,《景岳全書》也認為「汗由血液,本乎陰也」。雖然我們都知道心主血脈,但汗和血產生是同根同源的,足以體現汗液的珍貴。

在過度排汗祛濕之後出現的種種不適感,實際上就是開泄過度,最終傷精耗氣的結果。出汗是一個需要身體陰陽充足,然後相互配合的生理過程。物極必反,一味依靠這種方式來祛濕只會導致陰陽俱損。

現下正是三九寒冬,更應當讓自己呈現一種沉靜、收斂的狀態,減少不必要的損耗,保留精氣來使自己開春之後生機勃勃。

祛濕最靠譜的方法是什麼?

只要是做過祛濕這個功課,大概都知道,濕邪內聚的源頭在於脾胃。運化出現了問題,自然就外邪難擋,內邪叢生了。

若脾胃和,則土氣強盛,水濕不能侵之。脾胃虛弱,則土氣衰微,或受於冷,乍傷於熱,使水谷不消化,糟粕不儐實,則成下利,翻為水濕所傷。——《諸病源候論》

在我的主張里,「不亂來」「適當動」「管住嘴」就是祛濕最靠譜的方法。

○ 不亂來

「不亂來」是最最基本,但又最不可缺少的一點。在前面我已經舉了兩個具體的實例來讓大家感受「亂來」給身體帶來的無窮禍患,這是在應對措施上的,而我們生活中還有不少給自己「加濕」的習慣:

穿衣只要風度,不分場合露臍露背露腿

洗頭、洗澡、淋雨後沒有及時擦乾自己身體

不等衣服完全晾乾就穿上

夏天貪涼過頭,老是吹空調風扇,不想出汗

愛生悶氣,情緒壓抑,思慮重重,情緒多變

濕邪就像電腦里的垃圾一樣,要想讓它少一些,時時清理固然關鍵,但首先要做到的一點當然是避免各種讓垃圾產生的可能啊。不然就算清掃得再勤,也還是看不到什麼有效的改變。

前四點是從生活習慣上給大家做參考的,屬於外在的層面;而最後一點是為了確保身體流通運行的渠道通暢,也避免無形的垃圾積聚成有形的痰濕,畢竟各種不良的情緒會導致身體氣機運行不暢,比如肝氣鬱結(影響脾胃氣機的升降和脾胃的運化功能)、脾氣鬱滯,影響水濕的運轉過程,這屬於內在的層面。

如果以上這幾槍你都中了,在這裡真心推薦商城裡的溫膽湯泡腳粉,尤其是這個天氣,泡腳是再舒服不過的一件事情。有位名人就說過,泡腳盆一站,給個村長都不換。

溫膽湯足浴粉

¥48

○ 適當動

「適當動」不僅是指做適當的運動,還有就是希望你們動一動靈巧的雙手,依靠一些簡單的功法來補益或者疏通中焦脾胃。

運動方面,我的建議是在量力而行、適度出汗的基礎上,盡量選擇在戶外有陽光的地方進行,讓身體的氣血有效地運作起來,不給垃圾廢物滯留創造環境。

濕邪性質重濁、黏滯,屬於陰性,它的剋星當然就是具有溫煦、流通作用的陽性物質了。在陽光的護佑下,跑跑跳跳,或者慢悠悠地散散步、打打八段錦也好,讓陽光喚醒身體里被濕邪困住的陽氣,讓陽氣激發氣血的運作,只要你能耐心而溫和地堅持下來,小小濕邪根本不算個事。古語有云:「流水不腐」,正是這個道理。

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功法,今天就不提艾灸了,我覺得大家比我還背得順溜。這裡我想介紹一個最簡單的,集補益和疏通中焦於一身的功法——摩腹。

兩手搓熱,搭在肚子上,掌心對著自己的神闕穴(肚臍),不用在意哪只手在上、哪只手在下的問題。睡前的一段時間,大家可以讓自己的精神放鬆一點,用輕柔、適中的力度,以神闕穴為中心順時針揉腹。

三五分鐘也好,十幾分鐘也好,只要堅持一段時間,你自然會覺察到身體的改變,特別是中焦虛寒,或者有各種消化問題的人,成人孩子都適用,但是經期、產前孕後就不建議了。

○ 管住嘴

「管住嘴」當然就是從飲食的角度入手了,學會忌口,對生冷瓜果、肥甘厚膩這些食物,包括喝水都要格外留心,我想大家對每個字各自包含的食物範圍,心裡都是有數的。

有人可能會說,把生冷瓜果、肥甘厚膩這些東西都忌掉,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啊?呃,我只能說,人生的樂趣可並不是僅僅聚集在吃上,而且,忌口的意思並不是不能吃,而是分情況吃、有節制地吃、心裡有點那個什麼數地吃。

比如一到冬天,天氣乾燥,大家都會選擇多吃水果、多喝水,或者燉個什麼滋補湯來補充膠原蛋白。但是對於脾胃虛弱或者中焦有寒的人來說,這個「多」更像是一種噩耗。

這個語境下的「補水」,並不像給汽車加油一樣,灌進去什麼就有什麼。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水在成人體內所佔比重為70%。而在中醫眼裡,這個水,對應的概念應該是我們熟知的體液,或者叫津液、陰液。雖然從化學分析的角度來看,成分都是H2O,但從我們所飲的水,或者所吃的各種「補水」的食物,到構成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水」,中間需要臟腑和經絡參與轉化,需要人體精氣提供物質動力,方可實現。

如果加進去的這些東西,身體接受不了,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一種情況,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這些東西會被代謝成尿液和糞便,通過增加排便的方式趕出體外,穿腸而過,只有很小部分的營養被身體吸收。

另一種情況,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這些東西既沒有辦法被有效代謝,也不能及時排出,大量滯留體內,導致濕邪內聚,而且是痰濕。

所以說,祛濕的一個要點就是避免給脾胃增加更多的代謝負擔,避免容易抑制脾胃正常功能的飲食,沒有什麼玄機。我在跟診的時候,老師經常對家長叮囑「節食如補」,體濕確實和脾胃的虛弱有著很大關係,但你在採取正面干預的行動前,不如先把那些造成問題的源頭、習慣卡住。

寫在最後

沒有什麼祛濕的方法是可以一勞永逸的,人只要在進行飲食,只要存在情緒的波動,只要和自然界發生各種各樣的互動,濕邪就總能不期而至。樹立正確的思路,養成良好的習慣,其實遠比手裡攥著一堆方法試來試去要強得多。

最後把神秀和尚這則偈語送給大家吧: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泡泡腳,袪祛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濕氣最傷人,一旦符合2條癥狀,就要趕緊祛濕氣了!一招祛濕氣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