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40艘戰艦東海集結 隨後一聲巨響 對手再也不敢妄動

中國40艘戰艦東海集結 隨後一聲巨響 對手再也不敢妄動

歡迎大家收看第592期《每日點兵》節目!

攔截反艦導彈一直是世界各國海軍的老大難問題。就在不久中國海軍北海、東海、三大艦隊40多艘精銳戰艦集聚東海某海區,展開近年來規模罕見的大型海上實彈演習。值得注意的是,隸屬於東海艦隊的莆田號導彈護衛艦向目標地區發射了一枚鷹擊-83反艦導彈,隨後擔任防禦任務的淮安號護衛艦使用紅旗-10導彈準確擊中「目標」。雖然我們的鷹擊83非常鋒利,但我們的紅旗10同樣非常堅硬。本期節目,小兵兵就說一下我國反導防空武器的那些事。

中國海軍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 引進歐洲防空系統 ,仿製「海響尾蛇」的HQ7一度成為標準的艦載防空武器 , 但算不上合適的近防系統。上世紀末,中國海軍開始引進俄羅斯裝備。通過引進現代級驅逐艦不僅獲得了SA-N-7 中程防空導彈,還先後獲得了AK- 630M 與 「卡什坦 」這兩代艦載近防系統。國內自主仿製 並改進AK-630M 採用隱身炮塔,廣泛用於替代國內舊式的25/30/37毫米小口徑艦炮, 依靠低成本滿足了各類中小型戰艦和軍輔船的近防火力要求。

中國海軍此前裝備的730近防炮,單管最大射速達到600-700發/分鐘 , 啟動時間為0.5秒,對突防導彈的可連續射擊彈數近200發(2~ 3秒持續射擊 )。730近防炮性能與歐洲的「守門員」相當,可以應用榴彈和高速穿甲彈,雖然最大射速和連續射擊彈丸數量均不如AK-630M1-2,但炮彈的初速和射擊精度均較高,有利於降低攔截目標的窗口面積,抵消單位時間內彈速低於AK-630M的弱點。

在導彈近防系統的研製和方案選擇中,國內雖然有現代級驅逐艦上面的卡什坦系統作為參考 ,但從火力效能和系統組合條件出發,仍然選擇了全面模仿「拉姆 」的方式研製HQ-10艦載近防武器。 紅旗-10完成後開始廣泛裝備海軍戰艦,根據不同平台的防禦需求和裝載條件,發展了24聯裝、18聯裝和小型化的8聯裝三類發射裝置,滿足了不同排水量水面平台的近防要求。 FL-3000N 是紅旗-10的出口型,彈體氣動控制/舵面與「拉姆」類似,尾穩定面則安裝在噴管位置的彈體後段。雖然增加了導彈的氣動控制難度,卻提高導彈的機動性,使其成為和美國拉姆導彈一樣的近程防禦武器。

可能有不少觀眾發現了,我們最新建造的戰艦都是採用了紅旗10導彈+近防炮的部局,可為啥要這樣做呢?主要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首先一直跟我們作對的美帝,現在研發的LRASM遠程反艦導彈的突防目標,就是針對像拉姆和紅旗10這種攔截系統而設計的。LRASM遠程反艦導彈採用了多種無源搜索裝置構成的綜合制導系統,本身並不輻射任何無線電信號,這就讓使用射頻制導系統的紅旗10完全失靈。更重要的是LRA SM採用前向全面隱身氣動設計,噴口採用了異形混流降溫措施 ,理論上可將雷達、紅外探測距離壓縮60%-75%,使得像紅旗10這種紅外製導武器的攔截效率大幅降低,甚至失去迎頭遠距攔截的有效性。

其次是在艦載防空系統協調下,增強可靠性。艦載綜合感測器系統保持完好狀態時,紅旗-10將作為近防系統的外層防線,由戰艦感測器控制 執行主動攔截任務 。感測器系統如果受到影響,紅旗-10將由近防炮的 目標跟蹤系統遙控,構成彈(導彈)炮(近防炮)綜合近防武器系統 。如果情況緊張到紅旗-10系統難以正常使用時,依靠近防炮也可以進行內層應急性反導攔截。按照中國海軍新型戰艦的近防系統功能看,紅旗-10的近防功能是增強而不是替代,這與美國海軍求穩和直接替代的觀點也有差異,反而實際上更接近於「卡什坦」近防系統的應用思想,即用分體的近防炮與紅旗10導彈的組合替代「卡什坦 」體積龐大的整體單元,用發射後不管的HQ- 10替代全程式控制制的SA-N-11,但兩者對導彈攔截的戰術需求和火力構成卻無差異,這也是國內新艦近防系統對火力、可靠性和成本的高效組合。

最後是減少反導防禦系統對艦船的依賴程度。我們都知道紅旗-10對現役反艦導彈的威脅會比較有效,但紅旗10對艦上感測器和火控系統的依賴程度較大 ,一旦艦載感測器出現故障,就將影響到反導攔截的效率。想想1982年的馬島海戰,「謝菲爾德」號防空驅逐艦為了與英國本土通信而關閉雷達,結果釀成慘劇。任何類型的問題到了戰場上就會成為威脅艦艇安全的「定時炸彈」。畢竟,敵人可不會因武器檢修而停止殺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點兵video 的精彩文章:

TAG:每日點兵vid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