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進北京時,城門到底是誰打開的?怎麼都賴這個太監

李自成進北京時,城門到底是誰打開的?怎麼都賴這個太監

明朝滅亡之後,統治中國的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朝。但是,明朝卻不是由清滅掉的。李自成的起義軍勢如破竹,攻破北京城,逼迫崇禎上吊自殺,才讓立國兩百多年的明朝滅亡。清朝在吳三桂的幫助下,又將李自成打跑。為了籠絡人心,清廷還下令為崇禎發喪三日。

北京本來城高水深,自古就是兵家重地,還是幾百年的都城,農民軍一時也難以攻破。崇禎帝也準備堅守,等待各地的勤王之師。但各種史料中都明確寫到是有人打開城門迎接了李闖王。那麼問題來了,李自成攻進北京之時,到底是誰率先打開了城門?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有太監王相堯開德勝、阜成二門,王相堯開宣武門,兵部尚書張縉彥開正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開朝陽門,「奸民」開德勝門,太監張永裕開朝陽門等等說法,但最流傳最廣的是曹化淳開廣安門。

在馮夢龍《甲申紀事》中就提到王向堯獻外城:「十八日上午,大雨。雨止,賊急攻彰義門。門忽啟,或雲大璫王相堯實揖之。官軍魚鳥散,賊遂薄內城。」

清初無錫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提到「一雲張縉彥坐正陽門,朱純臣守齊化門,一時俱開。二臣迎門拜降,聞城中火起,順成、齊化、東直三門,一時俱開。賊先入東直門。」

各種資料繁雜,但還是那句話,說得最多的還是曹化淳打開的城門。其中《明史紀事本末》、《國榷》、《明通鑒》以及我們上面提到的《明季北略》也列舉了這個觀點。可是,曹化淳雖然是個太監,是後世人看來最差和最不恥的職業,但開城門投降這個鍋甩給他實在是冤枉。

《明史流賊傳》中就明確寫道:「日暝,太監曹化淳啟彰義門,賊盡入。」 計六奇的《明季北略》記載:「賊攻西直門,不克,攻彰義門,申刻門忽啟,蓋太監曹化淳所開。得勝、平子二門亦隨破。」

要說為什麼冤?首先說曹化淳這個人的經歷。他是12歲的時候進宮做了宦官。陪侍的是信王朱由檢,因為受到司禮太監王安的賞識而被視為心腹。但是,王安在與魏忠賢的鬥爭中失利。傾巢之下,焉有完卵?曹化淳也被貶至留都南京。

朱由檢繼承皇位,做了崇禎皇帝,曹化淳才有了出頭之日。他的地位節節高升,直到崇禎十一年,曹化淳任司禮秉筆太監、東廠提督,這是他的人生巔峰,也是權力最大的時刻。但是他當年就提出了告老還鄉,第二年崇禎准奏,曹化淳離開了北京。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清軍入關等一系列事件被稱為甲申國難。但此時的曹化淳已經家鄉呆了六年時間,又怎麼可能施展分身術,跑到戰鬥最前線去開門投降呢?

不光如此,當曹化淳聽說清廷為崇禎發喪,並且移師北京之後,他馬上動身前往,並且向清廷提出妥善處理崇禎帝後陵寢。多爾袞為了拉攏人心,答應了他的請求,還任命他為內官監冉肇負責督辦這件事。

就在此時,順天府楊博,宛平楊時茂向清廷參奏曹化淳,說他早已勾結李自成,「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

曹化淳趕緊上書辯白,儘管當時的條件,拿不出視頻證據,但他一直呆在老家,人所盡知。所以清廷也駁回了彈劾,:「曹化淳無端抱屈,心跡已明,不必剖琛,該部知道。」

不過,曹化淳開門投降的說法就越演越烈,一時傳為街頭巷尾的談資。他也聽說了這些野史留言,想到自己就將以這種方式留在歷史的舞台上,非常難過。為了表明心跡和證明清白,他將掌權時期的重要資料清理成冊,並在去世前夕寫下《被誣遺囑》及《感懷詩》四首。

其實曹化淳在歷史上真不算是一個壞人,他是太監中對東林黨人比較同情的,也在魏忠賢倒台後清算了很多起冤案。更驚訝的是,他在內廷苦等了那麼多年,卻只擔任一年大太監後就告老還鄉。晚年他最擔心的事就是自己的名聲,他在《忽覩南來野史記內有捏誣語感懷》中表達了這種憂傷:「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使不真。」

參考資料:《明史》、《明季北略》、《明史流賊傳》、《明史紀事本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死因之谜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