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六屆蘭亭獎「三大」丑書說起

從六屆蘭亭獎「三大」丑書說起

接到中書協邀請於1月11日到京參加了全國第六屆書法蘭亭獎開幕式。感謝中書協的邀請,我將請柬都收藏了,就是忘記請那位中書協領導在上面簽個名,要學學《圍城》陸子蕭的做派,將請柬掛在我書房醒目處,這也好光宗耀祖。

光宗耀祖我估計做不到了,畢竟我就是六屆蘭亭獎的一個過客,自欺欺人的事有時也做,絕大多數的時候是清醒的。

但去北京我印象深刻,思考很多。我覺得可以用「驚」來形容。為什麼要用「驚」到了?因為我在開幕式現場看到每人三件作品,加上創作感言,讓我對這個入展獲獎書家有了一個全方位的了解。以前蘭亭獎評審是一稿定終身,而現在是每人三件作品。中書協蘭亭獎由過去蘭亭獎評稿變成了評人,按照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指導方針來做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但進步不進步我說了沒有用,六屆蘭亭獎評委曹寶麟先生由於不懂現代科技,他以為在微信朋友圈發的東西就是自己寫得日記,沒有人知道,誰知道一發出來,書法江湖嘩然。引用、盜版、發揮、聯想等等不一而足。這正常,吃瓜的群眾都喜好熱鬧,書法江湖已經很久沒有什麼爆炸性新聞了。但吃瓜群眾跟著看熱鬧起鬨也就算了,我在《書法報》微信版看到一篇《批評張繼》的欄目,裡面專家將老曹的觀點拿出來反覆的說事,我就有點搞不懂了,老曹在得知他的此微信在朋友圈瘋傳以後,知道了不好,還主動要求別人刪除,甚至不惜準備對簿公堂來維護中書協蘭亭獎的權威。因為曹寶麟先生是一位德才兼備的老藝術家,他知道在蘭亭獎在公示時候他不應該發出這種聲音,他知道蘭亭獎評審記錄他簽了字就是一種承諾按照蘭亭獎評審規則辦事,而不是個人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只不過他覺得微信就是日記,記錄下他那時評審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老曹都已經知道錯了,要求別人刪帖,而我們專家卻還要趁這個熱度我有點不能理解,不能理解的還有文章。如我非常尊敬的楊吉平先生,他認為:「在曹寶麟先生髮表第六屆蘭亭獎評審感言後,我們沒有看到張繼的公開表態。一般而言,一個人面對批評而保持沉默有兩種可能,一是默認或默許,二是表示反對或鄙視。這就是說,張繼認為他的書法是進步了,是比20年前寫得更好了。是這樣嗎?非也!」我尊敬的楊教授此話一出,我頓時大驚失色,難道人面對批評不說話、不反擊、不辯解就是二種情況,一是認同,一是反對;難道就沒有第三種我看淡,無所謂。或者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或者還有什麼心態。這樣非左即右的武斷文風,讓我覺得有點吃不消。在蘭亭獎開幕式現場我見到了張繼,我想問張繼先生您是不是默認或者鄙視嗎?但又沒敢,畢竟認不得,不熟,怕有點唐突。再說,人家被眾多評委選為最高分,說明得到專家的認可,在這喜慶的日子裡,中國人講究的一個吉利,我還是收了鋒芒,默默給其祝福。

有人要罵了:「汲古齋主人,你吃了中書協的嘴短,你幫中書協說話。」那我要告訴你,我確實吃了中書協的工作餐,但沒有嘴短,而是肚餓。到了北京,中書協給我們發來微信,每個人中午、晚上標準60元,不許喝酒。按照正常的思維,60元可以吃好吃飽,誰知道在帝都物價奇貴無比,我和老齊一起第一頓每個人只敢吃了一碗牛肉麵和土豆絲,第二天才抓到蘭亭獎獲獎的樊利傑兄敲詐他一頓,吃了一頓有酒有菜的晚宴。所以不存在我吃得好說得好的問題。我認為問題的根本就是這些年中書協在對書法評論的重視和引導上的不夠造成的。這些年中書協沒有與時俱進的注意媒體、自媒體、網路、專家、書友對書壇事件和人物的評論和批評。這些年書法評論,一直不被認可,遊離余書法學術之外造成今天這個現象的出現。

現象已經出現了,那你能要求書友怎麼評論。昨天在一群里,還是離不開《書法報》,又看到他們的編輯轉了一個微信公眾號,題目嚇死人了:《快看六屆蘭亭獎展出三大「丑書」》,這種題目只要是普通書友一看就必點。因為中國最高書法水平的蘭亭獎居然出現了「丑書」,這簡直就是打中書協的嘴巴。你們中書協還標榜這一次蘭亭獎如何如何好,這下子有人出來批評了,這太解氣了。真的這樣嗎?我點開以後一看,第一名毫無懸念,肯定張繼。評語是:「張繼這件作品,歪歪倒倒,很多字左低右高,筆法單一,筆畫乾乾巴巴,落款字更是硬得像火柴棍一樣!竟然還是第一名!?」估計張繼看後不會氣暈,估計秦人那刻詔版和權量的要從地下爬出來找你。說金伯興的書法是:「金伯興的這件作品,感覺就是『粗製濫造』,整件作品似乎都是在折磨毛筆中寫出來的!字型任意張開,給人一種張牙舞爪的感覺!」那謝無量和徐生翁會在地下流著眼淚說:「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還有蔣樂志最冤枉,認認真真學老趙,就差為五斗米折腰,最後也被評為第三丑。提名語是:「蔣樂志的作品,字型壓得直不起腰,大部分字很差氣一樣!東倒西歪,字怎麼都站不起來,軟弱無力!」蔣樂志看後一定要挺住,你最好也發一言,不要被專家誤解你要不是默認,要不就是反對和鄙視。我們還是要尊重評論人,都不容易。

對於書法好壞的評論標準,我在小時候老師就給我講了三條,一:淵源有自;二:似曾相識;三:無可名狀。淵源有自代表學習書法要立足傳統。似曾相識是要鼓勵創新。無可名狀是代表多樣包容。當然蘭亭獎的評審比我這嚴格多了,他們還加了「藝文兼備。」何為「藝文兼備」,我這樣理解就是藝術和文化都要有,都要好。不能只是書法技術高手,要做一個有傳統文化和時代接軌的現代藝術家。

那我們再來看看張繼先生他做到沒有?他這次蘭亭獎最高分是不是徒有虛名。

其實,我在蘭亭獎開幕前就接到了中書協媒體部發來的入展獲獎作者投稿作品的全部圖片,中書協媒體部要求我寫一篇觀後感,我當時打開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下子被「驚」到了。這裡不光是張繼將我「驚」到了,是所有入展獲獎書家將我驚到了。因為過去評稿,許多人憑著一件技術優良的稿件就可以入展獲獎,這在前五屆蘭亭獎裡面是很多的,而這一次六屆蘭亭獎,是三件作品,那就需要投稿作者要有豐富的筆墨語言,要有深厚的傳統功力,要有一定的知識涵養,才能在這一次的嚴格考驗中脫穎而出。那我再拿張繼舉例,他一件篆刻作品,師法秦漢一路,功力突出,在傳統中表現自己的印語;再看張繼的篆書,師法詔版和權量的天然天趣,隨性而發的線條,在筆墨之間達到自己的藝術思想。還有請注意的是張繼這幅作品是自作詩詞,這是屬於評審加分的。最後就是張繼的隸書,那毫無疑問,這些年的積累,由八屆中青展的漢簡一路到今天有了明顯辨識度的拙樸、厚重、高古、廟堂氣之隸書。張繼善篆刻,精章草,優篆隸,做詩文,加上良好的道德品行,在書法事業中的傳幫帶,在這一次蘭亭獎評審中獲得最高分我覺得能夠接受。當然藝術沒有辦法用尺量用斗稱,如果有,那就好了,中國書協以後就可以改名為中國書法體育競賽部了。從張繼的作品獲獎我們應該可以看到蘭亭獎的評審的走向。走向是什麼了,我理解包含了四個堅持:「1堅持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文藝評獎的改革精神,2,堅持把創作水平作為評獎的重要標尺,3堅持人書合一、藝文兼備的綜合考量標準,4堅持在深入傳統基礎上的創造性轉化與發展。」我想如果所有書家按照這4個堅持嚴格要求自己,那我們的書法文化自信不是嘴上說說,我們書壇目前有高原沒有高峰的現狀會得到一個很好的改善。

說實話,做一個批評家難啊!在六屆蘭亭獎開幕式上,見到很多的老師書友前輩朋友,我不敢和他們打招呼,因為別人看我的眼光總充滿的異樣.看到書協領導我都是躲著走,怕別人看到說我已經沒有了骨頭,媚態十足,最好玩的是蘭亭獎入展高手馬永林看到我,高聲喊:你是汲古齋主人嗎?我點頭。他高聲告訴他學生:此人擅長批評,批評誰誰火。我的娘,我在書壇就這印象,想到這裡眼淚差點流出來。我看來要改行做抬轎的,這樣我也可以看到誰和誰打招呼,看到書協領導求他們和我合個影,回家還可以光宗耀祖。

絮絮叨叨這麼多,擱筆吧,但願這一次沒有得罪人,我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泰州工作站 的精彩文章:

老去又逢新歲月 春來更有好花枝

TAG:書法報泰州工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