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如來藏的究竟了義
問
與阿賴耶識相比,如來藏的究竟了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與阿賴耶識相比,如來藏的究竟了義顯而易見。龍樹菩薩在《贊法界頌》中,用礦藏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說明了如來藏的重要性(藏譯):「有藏勤作故,能生黃金等,無藏勤作故,唯一生煩惱。」大乘了義經論皆明確宣說,眾生之所以能修道成佛,根本原因即在均具光明如來藏。
如果有情本不具如來妙德,就像沒有金礦不可能采煉出黃金一樣,絕不可能無中生有證得大無為法的身智功德。正是如來藏妙義,決定了究竟一乘說的了義性。反觀法相宗所倚重的阿賴耶識,卻成了五姓各別、究竟三乘等不了義觀點的依據。
該宗認為,正是阿賴耶識所持的本有無漏種子的差別,令聲聞種姓、獨覺種姓、如來種姓、不定種姓、無性有情(一闡提)此五類眾生或喜或憂。
這些情況說明,如果對阿賴耶識及其配套的不了義法過於耽執,會與大乘真義產生出入。
反過來,如果拋開先入為主的成見,本著現空雙運、性相圓融的精神,以足夠活潑空靈的心胸來感悟大乘佛法,則不僅可以發現唯識和中觀殊途同歸,同時唯識和如來藏系的分歧亦將不復存在。
如《宗鏡錄》云:
「問:真如是有耶?
答:不也;隨緣不變故,空故,真如離妄念故。
問:真如是無耶?
答:不也;不變隨緣故,不空故,聖智所行處故。
問:真如是亦有亦無耶?
答:不也;無二性故,離相違故。
問:真如是非有非無耶?
答:不也;具法故,離戲論故。
問:依他是有耶?
答:不也;緣起無性故,約觀遣故,異圓成故。
問:依他是無耶?
答:不也;無性緣起故,能現無生故,異遍計故,是智境故。
問:依他是亦有亦無耶?
答:不也;無二性故,離相違故。
問:依他是非有非無耶?
答:不也;有多義門故,離戲論故。
問:遍計是有耶?
答:不也;理無故,無體相故。
問:遍計是無耶?
答:不也;情有故,無相觀境故,能翳真故。
問:遍計是亦有亦無耶?
答:不也;無二性故。
問:遍計是非有非無耶?
答:不也;所執性成故。」
「唯識論偈云:又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識實性。明知天親亦用如來藏而成識體,但後釋論之人唯立不變,則過歸後人。以要言之,總上諸義,皆是真妄和合,非一非異。」
——般若鋒兮金剛焰?聚焦阿賴耶


TAG:怙主龍多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