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書我竟然懂了明治維新……
歷史書都像知日系列一樣就好了
沒有長篇大論
也不要求你有深厚的底蘊才能參透
解讀日本的切入點很逗
比如明治維新
除了天皇、德川家族,各位大名和武士之外
還有菓子、藥品、戰士服飾是如何變遷的
還有關於明治維新的一堆漫畫……
姑且認為是一個微型博物館吧
倆小時可以轉完一個小館的那種
既不會信息過載
又不會啥也看不懂
先說菓子在明治時期是怎麼「西洋化」
幕府末期,江戶(就是東京)已經變得洋氣
有了「築地hotel」
地道的西餐開始供應
日本的高端人士也吃到了「洋菓子」
但離老百姓還很遙遠
野史記載,住在橫濱的老外
把麵包放在小籃子里,放在街頭
都沒人敢吃,最後被沒收了
因為政府禁止普通民眾
接觸外國的東西
後來漸漸讓接觸了
老百姓們又很痛苦
因為對吃的英文不在行,當時又沒有翻譯軟體
他們大都不知道洋菓子怎麼讀
甚至以為
「imitation」是一種杏仁蛋白糖
但不能草率得出日本人沒有文化的結論
因為在幕府末期
有4個江戶的農民因為不堪稅負
扯了個大旗寫著「Farmer Four」跟官吏血拚
實際上,明治維新之前
日本的商業和教育已經有了廣泛的發展
統治割據地的大名們
為了貿易需要,促進了當地形成商業觀念
雜誌里說據現存數據統計
幕府末期的日本人識字率絕對是亞洲最高的
遠遠超過當時的中國
另一個有趣的事情
由於明治維新的風雲激蕩,英雄輩出
成為了漫畫家們創作的寶庫
大部分明治維新的歷史
通過漫畫得以在日本民眾中傳播和延續
許多漫畫題材取自真實歷史事件
比如手塚治虫 (鐵臂阿童木的爸爸)
1981年創作的《陽光之樹》
就是一位醫生在幕末時期
為推行西醫進行的種種努力
建立種痘所,對抗霍亂,普及現代醫療……
這位醫生的原型
就是他的曾祖父本人
2012年,這部作品還被拍成了電視劇
是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放國門
引進西方先進的知識文化的一個重要側面
說到醫療,日本紅十字會
也是在明治維新時期
由世代行醫的佐野常民成立的
明治23年 (1890年)
奧斯曼皇帝派出巡防艦到日本交流
回程途中遇到大風,大夜裡沉船了
日本紅十字會比官方軍隊和醫生更早到達
雖然656人只撈起69人
但是經過緊急搶救
69人全部康復
讓日本紅十字會享譽全球
佐野常民去世當年被日本紅十字會評為
最高榮譽會員
他在表彰會上如是說
即便是站在手術台前
即便是拿著小小的手術刀
卻也能貫徹自己的武士道理想
我做到了
文章的最後
有人說《知日》屬於文化雜誌,不算書
嚴格說寫了也不能算書評
對此,我想說
Bite me!
居中體不能太長,就到這裡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