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尿酸的那些誤區你知道多少?速速來看這篇文章吧!
說起給人們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的「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大家一定不會覺得陌生。如今,「第四高」——高尿酸漸漸浮出水面,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新隱患。尿酸高了怎麼辦,目前我國高尿酸血症呈現高流行、年輕化、男性高於女性、沿海高於內地的趨勢。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產物。人體嘌呤來源有兩種,自身合成的嘌呤以及攝入嘌呤飲食,後者約佔體內總尿酸量的20%。在正常情況下,體內尿酸30%從腸道和膽道排泄,70%經腎臟排泄。腎臟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人體每天尿酸的產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維持血尿酸於正常水平。當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時,可以發生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偏高。高尿酸血症不等同於痛風,在血尿酸過高者中,約有10%會得痛風。痛風是指尿酸鹽結晶在身體器官沉積的病理狀態,可表現為反覆發作的關節炎、腎結石和慢性腎臟病。
血尿酸檢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抽血前一天避免高嘌呤飲食病禁止飲酒,要求在清晨空腹時抽血送檢;2.在抽血前1周,停服促進尿酸排泄藥物,如水楊酸類藥物、降壓藥及利尿葯等;3.抽血前避免劇烈運動,如奔跑或快速登高等;4.由於血尿酸有時呈波動性,如臨床高度懷疑時,應重複多次檢查。關於高尿酸和痛風,同行們有不少常見的認識誤區,有必要跟大家一起來梳理和學習。
誤解一、高尿酸等於痛風
痛風源自高尿酸,但並不是說有高尿酸就一定會有痛風,只有當血液中的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並引起滑膜炎症時才導致痛風的發生,事實上,只有約 10% 的高尿酸患者才會發生痛風。反過來也一樣,由於痛風的致病因素複雜,不少患者在痛風發作時,血尿酸水平可能還在正常範圍之內,這時可不要迷信於檢驗結果而耽誤了對痛風的及時治療。
誤解二、高尿酸只會引起痛風
尿酸是嘌呤在人體的代謝終產物,高尿酸對人體多個組織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過高的尿酸沉積在骨骼、關節處,會引起痛風。沉積在腎臟會引起腎病、誘發腎臟功能衰竭。高尿酸還會大大提高發生多種代謝相關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誤解三、尿酸正常就萬事大吉
按照國際標準,尿酸的正常範圍是:男性
誤解四、尿酸高,不痛風就不治療
不管一個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過了一定數值,就應該進行降尿酸治療。如果這個人還合併有糖尿病、慢性腎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那麼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範圍,即使沒有痛風發作,也需要啟動治療。
誤解五、光靠飲食就能降尿酸
人體血液中的尿酸,80% 來源於自身嘌呤代謝、只有 20% 來源於食物攝取。所以,靠單純的飲食控制對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多數只能下降 10% ~ 20% 或 70~90 μmol / L)。因此必須依據病情合理選用藥物。不少患者由於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拒絕服藥,這屬於典型的「因噎廢食」。
只要科學、規範地用藥,發生藥物罕見併發症的風險並不比出門遭遇車禍的可能性更高,誰會因為害怕車禍就成天宅在家裡呢?
誤解六、降尿酸光靠藥物就夠了
應用降尿酸藥物後,有些患者便自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可以在飲食上大快朵頤,「大不了再多吃片葯唄」,這樣的想法不僅錯誤而且危險。對於痛風這樣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低嘌呤」飲食是治療的前提和基礎。不在源頭上減少嘌呤攝入、單靠藥物根本無法控制病情。而由於飲食無度導致尿酸明顯升高,不得不增加藥物劑量,這大大提高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寒潮、大雪預警來襲?咱!不!怕!這些防護小知識,讓這個冬天暖暖噠!
TAG:全國衛生1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