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輪胎科技進化下不斷提升的最快單圈

輪胎科技進化下不斷提升的最快單圈

賽車場上的單圈記錄能不斷的推進,除了車輛進化的技術與日俱增,車手的潛能不斷開發之外,輪胎科技的進步應該是其中的一大功臣。

一條輪胎接觸地面的面積不會超過兩張信用卡,一輛F1賽車有四條胎,一部MotoGP工廠賽車有兩條胎,它們的接觸地面面積總和大概也不比一張A4紙大多少,但是卻可以讓賽車手用這麼快的速度賓士在大直線上、承受進彎道前極度減速,一個一個彎道摧殘著輪胎,想想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不過也有人會質疑說,早在六零、七零年代,那些老賽車手跟老車們也是用差不多的速度跟壓車角度跑著同樣的賽道啊?

這跟輪胎科技有什麼關係? 確實,在二三十年前車手安全設備沒這麼好,車輛安全結構設計也不如今日完善、更不要提賽事對於場地車輛的規範不如今日嚴謹的過去,用那種速度騎車開車,除了比賽之外根本就是玩命。

以美式的泥道騎乘方式聞名的Kenny Roberts

拿七零年末期主宰兩輪賽事的王者Kenny Roberts為例,在他之前多數車手過彎都是採取同傾方式,不過Kenny Roberts是場地滑胎車手出身的他登上封閉柏油路面賽車之後,體會到要如何超越當時輪胎能力來提升彎道速度所得到的領悟就是側掛,利用改變重心的方式減少後輪橫向打滑進而提高彎道速度,所以從此之後GP車手都開始學慣用這樣的方式來過彎。

騎乘NS500拿下世界冠軍的美國傳奇車手-Freddie Spencer

而輪胎廠在這個部分當然也想加速輪胎性能的提升,才能趕得上車廠賽車的技術與車手騎乘方式的提升改變,所以才會有Michelin(米其林)跟Pirelli(倍耐力)隨後研發的輻射胎,而輻射鋼絲胎的技術也得以讓當時"不懂得收油門"的超快車手Freddie Spencer(史賓沙)在1983年贏得他第一個GP 500分站冠軍,從此以後輻射鋼絲胎隨即成為主流,無論是賽車場上或是一般道路使用。迄今我們仍舊享受著這項輪胎科技,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從賽車場上引發的技術性革命。

基本上而言我們認為,目前的一般道路用胎在性能表現的水準上都已經超越三十年前用於工廠賽車上的比賽用胎了,這樣來說其實一點也不誇張,現今的市售車款在馬力與扭力的數字上比起過去的賽車差距很小,有些甚至超越,況且一般街道用胎都必須符合DOT等安全規範要求與達到一定的行駛里程,如果拿現在的街胎回到過去給以前的賽車使用,絕對會有改變歷史的速度與成績。

前陣子聽說有種名為VRCT新輪胎科技 (Variable Rubber Compound Technology) 據說這科技能夠讓車輛ECU與輪胎連線,依照用車人的需求即時改變輪胎分子結構,一套胎可以跑五萬英里,價格是一套兩千美金。

這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我也這麼認為!不過就像當年的Mike Hailwood應該也無法想像會有輻射鋼絲胎這種產品的誕生,我們對於VRCT這個像太空科技一般的技術,除了等待之外,還有無比想像。

譯文 : Wei2go

編排 : Willee

來源 : Motorcycle.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託大師 的精彩文章:

哈哈哈,看到地位了吧?賓士S級改皮卡只為拉摩托!

TAG:摩託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