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來啊,來蹦迪啊

來啊,來蹦迪啊

[大世界]的英文名是「Have a nice day」

可惜,電影里的人因為100萬的黃粱美夢而共同經歷的這一天,實在算不上美好。

工地司機、飯店老闆、服務員、黑幫大佬、小混混,人人都覺得生活會變好(明明以前都那麼糟了以後只會更糟不是么)。

來啊,來蹦迪啊

?[大世界],100萬引發的黑色幽默

於是就在南京小城的這一夜之中,寫出了群魔亂舞又集體失落的眾生相

倒是片尾張薔的那首復古迪斯科《我的80年代》響起時,讓我恍然間有了一種時光錯位感。

「浪漫的80年代,自由的80年代,青春的80年代,我們的80年代...」

來啊,來蹦迪啊

?《我的80年代》MV

蹦迪曲依舊鮮活,只是,這群人早已被新時代拋下

屬於他們的80s,一個可以集體蹦迪,可以在迪斯科的青春躍動中無限暢想未來的美好時代。

?

迪斯科是中國80年代的一個符號。

喇叭褲、蝙蝠衫、蛤蟆鏡、長頭髮一起,成為回憶起80年代必不可少的流行標誌。

也出現在賈樟柯、王小帥這些80年代成長起來的導演們的電影世界裡。

賈樟柯的[站台]里,張軍從廣州回到縣城,帶回了電子錶,錄音機和一把紅棉吉它。

一群人在小巷子里圍著他,看著這些新鮮玩意兒,錄音機里就響起了迪斯科金曲,林子祥的粵語版《成吉思汗》。

來啊,來蹦迪啊

?[站台],圍觀新鮮物

畫面一轉,年輕人們在屋子裡跳起了迪斯科,動作傻氣卻天真爛漫。

事實上,片名「站台」就是一首被翻唱無數的流行金曲,也是當時很多迪廳的壓軸曲目。

王小帥的[青紅]里,青紅和閨蜜偷偷去參加地下舞會。

男孩們穿著喇叭褲,戴著墨鏡,叼著煙,對著漂亮姑娘吹口哨。

來啊,來蹦迪啊

?[青紅],姿勢模仿[周末夜狂熱]

男孩、女孩們在地下歌廳里自由擺動著身體,用青春的荷爾蒙宣告著個性和自由。

那時候,隨著79年的改革開放,以張國榮的一首《Monica》為起點,迪斯科開始席風靡全國。

而84年美國電影[霹靂舞]、85年寶萊塢電影[迪斯科舞星]的引進,讓迪斯科熱潮達到了巔峰。

來啊,來蹦迪啊

?[霹靂舞]和[迪斯科舞星]海報

年輕人們如痴如醉在「荷東」、「猛士」系列的金曲中,放學、下班後就一頭扎進舞廳。

來啊,來蹦迪啊

?熱銷的《猛士的士高》系列

迪斯科是當時最時髦、最有趣的活動,即使沒去過舞廳的年輕人,也都對迪斯科充滿了浪漫幻想。

可以說,所有在80年代成長起來的人,都對迪斯科有著一份永恆的情結

也難怪69年出生的劉健會用一曲張薔的《我的80年代》作[大世界]的片尾曲了。

張薔,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非常陌生的一個名字,實際上卻很有來頭。

來啊,來蹦迪啊

?張薔

80年代的「迪斯科女皇」,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藝人;

曾以她的爆炸頭、蝙蝠衫、健美褲形象和自帶電音的聲音讓一代人為之痴迷。

?

比起那時,現在的迪斯科似乎有些寂寥,單純成了一種懷舊符號

「養生迪斯科」、「老年迪斯科」揶揄味道不言而明。

但又多少有些無奈。

現在的年輕人也整天說「蹦迪」,但這個概念又和最初的「迪斯科」不是一個概念了。


迪斯科(Disco,也有譯作「的士高」),來自法語「Discotheque」,原指「供人跳舞的舞廳」。

來啊,來蹦迪啊

?1975年,紐約的一家迪廳

60年代,隨著音樂設備的更新,舞廳里只要有一套唱片播放機就可以完成原來樂隊的工作了。

後來,人們把這種由唱片播放出來的跳舞音樂也稱作「迪斯科」。

狹義用法上的「迪斯科」,其實指的是一種音樂風格,屬於電子音樂的一種

起源於60年代末的一些黑人同性戀俱樂部

來啊,來蹦迪啊

?歷史上的迪斯科俱樂部情景

當時,為了迎合一些想通宵跳舞的顧客的需要,DJ們開始對一些唱片進行實驗。

他們將一首曲子插入另一首曲子,將不同風格的曲子混合,其結果就是「迪斯科」——

一種新型的、每分鐘具有120個鼓點並且循回往複的音樂風格。

來啊,來蹦迪啊

?[每分鐘120擊],片名來自「浩室舞曲」,是迪斯科的變體

它由靈樂(soul)、放克(Funk)和拉丁樂(Latin music)融合而成,節奏強烈,為4/4拍。

但70年代中期以前的迪斯科,基本上還是以黑人、拉丁人和同性戀者為核心受眾。

屬於一種有固定圈子的亞文化

因為與主流社會的隔離,迪斯科舞廳(最初是私人聚會)成為他們自由解放和獲得認同的一方「烏托邦」

而迪斯科又是如何走向主流社會的,這又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

還記得在昆汀的[低俗小說]里和烏瑪·瑟曼跳「扭扭舞」約翰·特拉沃爾塔嗎?

?[低俗小說],經典的「扭扭舞」

你以為昆汀只是隨便找個人跳上一段嗎?錯了。

在[低俗小說]之前已經沉寂了很久的特拉沃爾塔,其實人家是七、八十年代曾迷倒眾生的一代「舞王」。

1977年,他主演的[周末夜狂熱]一夜之間紅遍歐美世界,讓跳著迪斯科的特拉沃爾塔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

來啊,來蹦迪啊

?[周末夜狂熱],約翰·特拉沃爾塔

也讓迪斯科這種亞文化,直接大跨步進入了主流世界。

[周末夜狂熱]的開頭,就是迪斯科少年特拉沃爾塔,穿著紅襯衣、喇叭褲和一雙騷紅皮鞋。

拎著油漆桶,伴著迪斯科組合Bee Gees的經典《Stayin" Alive》,大搖大擺地走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大街上。

來啊,來蹦迪啊

?[周末夜狂熱],引發潮流

他這一走,就走出了風靡整個歐美的迪斯科風潮。

為電影配樂的迪斯科組合Bee Gees以千萬級別的銷量,創造了史上最暢銷(92年被打破)的電影原聲;

來啊,來蹦迪啊

?經典迪斯科組合Bee Gees

全國及國際廣播電台都開始播放迪斯科音樂;

專業的迪斯科俱樂部,比如著名的54俱樂部、天堂車庫,還有舊金山的盡境等開始出現;

可以說,迪斯科成為「嬰兒潮」一代帶動下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流行音樂狂歡活動。

不同種族、不同階層、不同性別、不同性取向的人,在舞廳一起回歸到人類純粹的肢體和歡愉需求。

電影[驕傲]里,在勢單力薄的工人罷工運動時,同志團體要幫忙籌款,幫扶上一把,卻被人拒絕。

因為壓根看不上你同志群體

結果,一個男人在人群中首先跳了一段迪斯科過後,打破了最初的隔膜和偏見

來啊,來蹦迪啊

?[驕傲],打破偏見

果然,迪斯科的狂歡色彩、對身體自由的追求,可以讓價值觀不同的人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共鳴。

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迪斯科這種音樂風格開始衰落

恰恰是在80年代,迪斯科漂洋過海,成為當時我國那一代青年的迷幻劑

歷史學家阿蘭·貝魯伯回憶起迪斯科時曾說:


「那真是一幅令人心醉的景觀,那就是我們擁有絕對自由時所能享受到的一切。」

來啊,來蹦迪啊

?《我的80年代》海報

張薔的《我的80年代》里唱:


「這個夏季的雨季是這樣的漫長,天空像是為愛分離哭泣的臉龐,我們的愛是少年維特的煩惱,我們的心是約翰克里斯多夫。」

似乎無論什麼年代,即便迪斯科變得俗套,也不能阻止一代代人們對蹦迪的嚮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