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嘉甌北「千年古墓」發掘新進展,可能已遭盜墓!

永嘉甌北「千年古墓」發掘新進展,可能已遭盜墓!

近日我們推送了《永嘉一工地驚現千年前寶貝!可惜遇到個不識貨的挖機師傅...》一文引起社會各界極大關注,市縣內各新聞媒體紛紛給予報道轉載。1月12日請示省考古所後,縣文物部門正式對該古墓進行考古發掘。

1月14日,記者再次會同文物愛好者高先生探訪了考古現場,此時考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縣文物部門特別指派了有豐富野外經驗的技術骨幹周聖玉和許潔瓊指導此次考古發掘,幾位農民工也曾參與今年三江坦頭村甌窯遺址發掘,可以說是一支考古實踐經驗豐富、工作嚴謹的隊伍。

發掘現場共有三處古墓遺址,其中兩處破壞已較嚴重,初步斷定已不具考古價值。考古隊重點對其中的一處疑似唐代古墓進行挖掘,記者探訪時,已發掘總工程量的近三分之二。

疑似唐代古墓「豪宅」

目前該墓室保存狀況不甚理想,因之前小微企業園施工挖掘機已將該墓室挖毀了近三分之一,且墓室前半部分已坍塌,僅殘留兩壁及一半的磚結構弧型穹頂,經工作人員測量,該墓室在保存完整的情況下,縱深可達3.6米,高度約1.6米,寬度約2.1米,可謂當時的「毫宅」,且墓磚寬厚,結構緊密,墓室內共有大小十個壁龕,放在當時算是「精裝修」了。

經過幾天的發掘,工作人員在右前部一壁龕內發現部分碗的殘件,從碗的製作工藝來看,與之前散落在附近的瓷器殘片同出一轍。周聖玉告訴記者,從殘留瓷器來看,具有唐代特徵,另外個別墓磚印有「右三」字樣。因考古工作尚未結束,他表示還不能過多發表看法和下結論。

暫未發掘特具價值的陪葬品

距該墓五米遠有一個墓室曾於2014年經省考古所清理,當年考古發掘的墓為單人磚室墓,長約3.5米,寬約1米,最高處達1.2米。出土十餘件物品,有筆洗、陶案、水盂、瓷碗等。從陪葬品來看,應為東漢(公元25年至220年)到三國時期(220年至280年)的古墓。從規模來看,應當為普通人家,而墓主陪葬的筆洗、陶案、水盂均是文房用具,猜測墓主可能是「讀書人」。此外,墓室磚壁上刻有圖文,至於圖文代表什麼,還需進一步研究。

對於幾個考古方面的專業知識,記者特別請教了一同前來的高先生。依高先生的看法,從該墓規模型制來看,墓建造年代應不晚於唐代,墓室對稱排列的壁龕是先人下葬時按風俗擺放供品或供器的地方,壁龕內還有一些陪葬的器皿。但從目前出土的殘留瓷器來看,雖然可斷定瓷器底部尚留有墊燒圈,還有的未達到燒結溫度,出現「生燒」現象,且均無使用過的痕迹,具有窯址器的特徵。

高先生認為,離該墓約100米的範圍內曾發掘過唐代窯址,有可能是墓室坍塌後先人為生產生活的原因從窯址處取土填補陷坑的可能,因此不能認定該墓就為唐代。至於為什麼會沒有發現有價值的陪葬物,高先生解釋說,距該墓五米遠有一個墓室經過2014年省考古所清理,從墓的上端打了一個盜洞至墓室,當時未清理出有價值的文物,而兩個墓相距這麼近,且從墓頂坍塌的情況來看,有可能遭到盜墓的可能,「十墓九空」在考古工作上來說是很正常的現象。

「現在距發掘結束還有三分之一的工程量,目前妄下定論尚有不妥,但無論發掘情況如何,我們都會按考古工作規程來操作。」周聖玉告訴記者,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仔細做好底部殘留的泥土清理以及拍照、繪圖,撰寫發掘報告等工作,他們也和大家一樣期待明天能有新的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川報雅安觀察 的精彩文章:

詩意雅州,現代詩人眼中的雅安!

TAG:川報雅安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