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1月李楠老師傾情分享

2018年1月李楠老師傾情分享

自2018年1月開始,「太行山下讀書會」微信群每月將有一位邢台縣的老師做主題分享。因為我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很優秀,策劃這樣一個讀書分享活動,旨在為優秀的老師們搭建更能展示才華的舞台。2018年每月一個主題,每一個主題都請一位邢台縣內的老師選擇,在「太行山下讀書會」微信群這個舞台分享展示給大家。該活動策劃由北小庄中心學校袁曉燕校長負責,有意者可向儘快向袁校長聯繫諮詢,手慢無哦!期待認識更精彩的你!

2018年1月13日晚上,西黃村中心學校李楠老師在「太行山下讀書會」微信群打響2018年該活動「第一炮」,為我們做了精彩的分享《7個蘇軾》。現全文圖分享在青吟平台,以供大家交流學習。

7個蘇軾

文/圖 李楠 西黃村中心學校

很榮幸,在樊青芳局長的鼓勵和引導下,能在太行山下讀書會做2018年1月的分享。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7個蘇軾。對於蘇軾大家都不陌生,我就自己的一點認識和了解,和大家在這裡交流交流,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每個人都不會只有一面,有勇敢的一面,也有軟弱的一面,有外向的一面,也有屬於自己安靜地一面。蘇軾也不例外,我通過讀有關蘇軾詩詞,總結出來了7個蘇軾,那麼都是哪些蘇軾呢?

蘇軾的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人生起起伏伏,時而名動京城,時而落入塵埃。在他不同的人生階段,他寫了許多許多的詩詞,代表了他不同時期的心境和性格。今天第一部分就讓我們隨著蘇軾的生平,走進他的詩詞。(圖3、4)

蘇軾進入仕途可謂是名動京城的。當年在閱卷的時候,考官梅堯臣十分喜愛蘇軾的文章,想將其錄為第一,給考官歐陽修一看,歐陽修也讚不絕口,但擔心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的文章,為了避嫌,將其錄為第二。但是拆卷一看,這篇文章是蘇軾所作.而錄為第一的文章,反而是曾鞏所作。雖然陰差陽錯,但後來禮部複試時,蘇軾還是以《春秋對義》取得第一,榮登狀元。在這裡有一個小插曲,在閱卷時,蘇軾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陽修問眾人其出處,沒人能答得出來,便以為眾人都忘了,等到放榜的時候,梅堯臣問蘇軾,蘇軾答曰:想當然耳,何必須要有出處。少年的狂傲,可見一般。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軾進入仕途。

在進入仕途之前,蘇軾的母親不幸去世了。在古代,親人去世是要守孝三年的。後經服喪後,蘇軾前往鳳翔,闖入了現實的官宦世界。這一路的跌跌撞撞和折騰自此拉開了序幕。但折騰不是蘇軾願意的,可以說他是被折騰,在後面他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知道,蘇軾幾欲離開朝野,卻總難被允准。這也證明了有才之人必有所用,有所擔當。

在鳳翔期間,蘇軾曾上山祈雨,後來天降甘霖,結了燃眉之急。蘇軾為喜雨亭寫下《喜雨亭記》,其中有言:官吏相慶於庭,商賈相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從此文中,可見其文采斐然。在鳳翔任職期間,他還在歲末年節將至,寫下《守歲》。其中「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尤可誇」。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

然而,動蕩的歲月,好景並不長,隨著王安石變法的開始,蘇軾政治仕途,乃至人生的轉折點出現了。蘇軾反對變法,他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方:然而養貓去鼠,不可以無鼠而養不捕之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養貓是為了消除老鼠的,但不能因為沒有老鼠,就養不捕老鼠的貓。在蘇軾看來,國家治理不只是去其貧弱,還在於綱舉目張,防患於未然。然而蘇軾的一再上書,遭到了排擠,被外任杭州。蘇軾是非常喜歡杭州的,在這裡他寫下了著名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記錄下動人的西湖景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三年,他政務繁忙,常去各個州縣視察和賑災,他寫下了「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的名句,就是因為去常州賑災,不得回杭州與家人團聚而只能野宿在常州城外的除夕之夜。這也可以看出,無論蘇軾官大官小,在什麼職位上,都是非常盡心儘力為百姓服務,盡職盡責的。

後來,蘇軾思念弟弟,因此申請到蘇澈任職的濟南周邊州縣任職,這樣來到了密州。在離別之際,他在靈隱寺與朋友相會,寫下「崎嶇世路應嘗遍,寂寞山棲老漸便」,其中既有過去二十年官場生涯沒有建功立業的不得志,又有著即將奔赴密州,前往未卜之地的苦悶。

密州,是一個蝗災非常嚴重的地方,只有下雨可以緩解。在一次感謝山神賜雨後,他與朋友們舉行會獵,寫下了《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腔愛國熱情傾然而出。

在外數年,蘇軾重新回到朝中,但這一回還來不及施展自己的滿腔抱負,他就因政見不同,變成了提倡新法的人的攻擊對象。蘇軾給皇上謝表的內容中,是這樣寫的:知其愚不適時,難以違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本來是蘇軾自謙的話,說自己比較愚鈍,不合時宜,難以同那些有能力的大臣共事;又因為年紀大了比較乖順,不會招惹是非,適合在地方上管理百姓,但是卻被朝廷上掌權的部分官僚,變成了「罪證」。被捕入獄,陷入了人生最大的危機——烏台詩案。什麼是烏台詩案呢?是由於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後在御史台獄受審。所謂「烏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又稱「柏台」。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台。所以此案稱為「烏台詩案」。宋神宗最後下詔將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蘇軾仕途的低迷期,但卻是他作品的高產階段。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如果生活比較順心,可能抒寫情懷就會比較少一點,如果生病啊,或者情緒不高啊,可能寫東西就會比較多,藉助文學作品表達心境。蘇軾可能也是這樣。

《赤壁賦》《定風波》都創作於黃州這個時期。初到黃州,他寫下了「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名句。在黃州生活不易,為了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困難,他在黃州東門外辟了塊荒地,效仿白居易忠州東坡的名字,借「東坡」兩字來命名自耕自足的這片田地。也是在黃州,蘇軾告別了那個意氣風發的蘇子瞻,成為了世人口中陶然自得的東坡先生。

原本以為生活會一直這樣寧靜,可是宋神宗的離世,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高太后比較偏愛蘇東坡,因此重新啟用了蘇東坡。家人和朋友都欣喜若狂,但已然歸隱的蘇東坡卻有些疲憊。身處政治中心,豈能在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中全身而退,何況是蘇東坡這樣一個剛直敢言的人。雖然高太后一再庇護,但蘇東坡仍再度請求外任,再次來到杭州。在這裡,他為好友劉景文寫下《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首詩,寫在初冬時節,正好和兩人步入暮年的人生境況相吻合,卻不見一絲冬天的蕭瑟,反而洋溢著東坡特有的樂觀與豁達。在兩年的時間內,蘇東坡在杭州、潁州、揚州三地奔波。官場沉浮幾十年,他一直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糾結,經歷過官場失意,甚至命懸一線,也經歷過恩寵加深,位極人臣。

哲宗親政後,召蘇東坡回京,但高太后的病逝,再也無法保全蘇東坡了。蘇東坡再次被貶至定州,蘇轍來為哥哥送行,蘇東坡蕭然寫下:客去莫嘆息,主人亦是客,感嘆命運無常。蘇東坡一貶再貶,來到惠州,也就是現在的廣東,已經很偏了。他在這裡寫下《縱筆》。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這首詩寫了他很快融入了當地的生活,絲毫沒有因被貶南荒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情。但是他的政敵們不滿啊,我讓你去南荒是讓你受苦的,你怎麼能如此的悠遊自在呢,把他又貶至海南儋州了。一貶再貶,遠無可遠。宋哲宗駕崩後,朝中命蘇東坡北歸。在渡海的前一夜,他寫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仲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總算是守的雲開見月明。在北歸途中,他見到李公麟當年為他作的畫像,他撫今追昔,回首一生,寫下「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兩句自嘲,在貶謫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實,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所以他一生的功業都放在三地。這是貶謫文化的最強音,是九死不悔的執著,更是大樂觀。

在如此折騰的人生中,蘇軾始終保持自己曠達的天性。有的人曠達是天生的,性格如此,對萬事萬物都不甚在意,有的人曠達卻是經歷過人生的洗禮和命運的折磨,蘇東坡受盡打擊時不放棄,享受榮華時不嘚瑟,始終保持一種超然外物達觀曠達的精神。我認為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烏台詩案後,初到黃州,他寫下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在黃州三年,他寫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在《前赤壁賦》中,他寫道「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在《 滿庭芳·蝸角虛名》中寫道: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中這樣寫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行香子·述懷》中寫道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全詞語言暢達,音韻和諧,形式與內容完美地融合,並以議論表現人生感悟,很有哲理意義,為東坡詞中風格曠達之作。《臨江仙·送錢穆父》中名句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夜渡海》中這樣描述: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表現了他北歸的興奮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堅強自信、曠達豪放的襟懷。

蘇軾是一個多情之人。他的多情首先體現在愛情上。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因為一首《江城子》這首千古悼亡詞而被大家所牢記。這首詞恰好寫於王弗去世十年,因為一個夢,夢醒之後,他遙想往事,寫下這首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一首詞,寫出了蘇軾對亡妻的深深愛意。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蘇軾的這首悼亡之作與前人相比,它的表現藝術卻另具特色。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雖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的,寫得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名王閏之。蘇東坡與王閏之有二十五年的夫妻緣分,王閏之與蘇東坡一路走來,甘苦與共,在她死後,蘇東坡為她寫下一篇祭文:「婦職既修,母儀甚敦」,嘆王閏之為自己付出很多。卻慚愧「我實少恩」,唯獨在自己死後「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唯有在自己死後,與王閏之同穴合葬,才能彌補一些愧疚。八年後,蘇東坡去世,弟弟子由按照這篇祭文所示,將王閏之與之合葬。

蘇東坡還納了一名妾,名王朝雲,是一名名妓。朝雲原不識字,但悟性頗高,在蘇東坡身邊耳濡目染,讀書識字,成了他心靈上的知己。這裡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蘇東坡有一天退朝回家,飯後走路消食,他指著自己的肚子問周圍人:你們說這裡面裝的是什麼?有人說或是一肚子詩詞歌賦,有人說是一肚子墨水才華,東坡都不置可否,一旁的朝雲卻笑解其意,答道:學士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東坡聽罷,捧腹大笑,稱讚說:知我者,唯有朝雲也。這個評價極大程度上說明了,朝雲與之心靈相通,於是在朝雲病逝後,蘇東坡也寫過許多悼詞懷念她,其中有《西江月梅花》一詞在最後一句話中,「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前句中「曉」與「朝」疊韻同義,「曉雲」暗指「朝雲」。在《悼朝雲》一詞中,他又寫到: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 「不思量,自難忘」的王弗,「惟有同穴」的王閏之,「傷心一念償前債」的王朝雲,這三位女性,出現在蘇東坡不同的人生階段,陪伴他迎接動蕩多舛的命運。蘇東坡和她們的故事,為她們留下的詩詞,也讓我們看到了蘇東坡的感情世界。

蘇東坡多情還體現在與朋友之間。

這裡我提到幾個我所知道的朋友。第一季常。季常是蘇東坡被貶至黃州的時候,結為的好友,時常談論佛法。季常懼內,他的妻子柳氏十分兇悍,蘇東坡又一次賦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戲稱: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這就是「河東獅吼」和「季常之癖」的典故。季常哥哥死後,蘇東坡還曾寫信安慰他:不能一哭其靈,愧負千萬,千萬。告為一酹之。苦痛苦痛。可見其感情之深。第二佛印。佛印的故事我們聽過很多,很出名的有那個,蘇東坡問佛印「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 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吃虧的倒是大才子蘇東坡。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小故事。蘇東坡去見佛印,但佛印正為僧眾說法,故意開玩笑不讓蘇東坡落座:此間無座處。蘇東坡隨即用禪宗之語回答:暫借佛印四大為座。佛印見如此,邊想難難東坡,便提出東坡能答出他的一問,就讓他入座,答不出就把玉帶輸掉。佛印問:既然四大皆空,五蘊非有,居士向哪裡坐?蘇東坡果然被難住了,解下玉帶相贈,佛印也當即去除一領自己的衲裙相贈。這些小故事既有佛家意蘊,又有俗世妙趣,實在好玩。

第三,獄卒。這名獄卒是在蘇軾被貶黃州之前,在獄中結識,也許沒有這名獄卒,就沒有現在流傳千古的蘇東坡了。在獄中,蘇軾做了最壞的打算,他覺得自己必死無疑,寫了兩首絕命詩托獄卒轉給弟弟,是這樣寫的: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這首詩除了被送到弟弟手裡,也被送到宋神宗手裡,宋神宗看了開篇兩句,感嘆道:蘇軾還是挂念朕的。於是下詔放了蘇軾,將他貶到黃州。由此可見,蘇軾的人格魅力。沒有這樣的人格魅力,怕是沒了這條命。

第四,章惇。章惇與蘇軾的關係非常的奇妙。蘇軾小章惇一歲,很小的時候兩人就認識了。有一次兩人一起旅行,到了黑水谷,那裡有一條深澗。深澗兩側絕壁萬仞,道路斷絕,下邊湍流翻滾,只有一條橫木為橋。章惇膽子大,要蘇軾走過去,到那邊的懸崖上題詞。蘇軾兩腿發軟,不敢過,章惇卻無動於衷地走過去,從容在石壁上寫下:「章惇蘇軾來游」,完了又走回來。蘇軾拍章惇的肩膀說:「子厚(章惇的字)必能殺人!」章惇問為什麼?蘇軾說:「連身家性命都不顧的人,還怕殺人嗎?」 1069年,王安石變法,蘇軾是反對王安石的激進改革的。從這個時候起,蘇軾和章惇這兩個朋友便劃分成了兩個陣營。由於兩人分屬兩個陣營,所以蘇軾被啟用的時候,章惇被貶。章惇被重用的時候,蘇軾就面臨被貶的境況。而且蘇軾與章惇性格不同,蘇軾曾寫信給章惇,安慰他自己早有「歸安丘園」的歸隱之意,寬慰章惇不要太介懷被貶之事,但他很了解章惇的性格,知道他不甘心脫身於黨政,所以寫道:但恐世緣已深,未知果脫乎爾?果不其然,宋哲宗親政後,章惇官至宰輔,將蘇軾貶黜到了惠州。而且章惇是採用玩文字遊戲的方法決定把朝中政敵貶至哪裡。蘇東坡字子瞻,瞻的右邊與儋州的右邊一樣,所以貶至儋州。弟弟子由與雷州下半部分一樣,所以貶至雷州。章惇這位朋友對於蘇軾而言,也是比較奇葩的一位了。

除了對人多情,蘇東坡還對萬物多情。就「多情」二字,我們在他的詩詞中,可以看見很多。如著名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多情應笑我」「多情好事與君還」「落日多情還照坐」「未應春閣夢多情」「歸去多情雨」「無情流水多情客」「伴人燈火亦多情」等,他寫花、寫月、寫名勝古迹,處處多情。

蘇東坡除了多情,還是一位多才的人。他喜歡喝酒,也喜歡釀酒。酒精總是能夠激發蘇東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曾在望湖樓酒醉之後,寫下聲色俱開的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中一首最為著名: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他還在黃州夜飲東坡,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夜歸臨皋亭,敲門無人應答後,想起自己多舛的命運,寫下名篇《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即使後來被貶至海南,他嗜酒的個性也不改,懂酒趣,也得酒趣,就像他自己所說:在醉長醒,孰是狂人之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蘇東坡在書法和繪畫上也是大家,在書法上,他在晉韻、唐法之後摘到一條新的審美道路:尚意,這是使書法審美從注重歪歪技巧向注重內在精神的轉移。他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書也。但喜歡的人認為其線條搖曳,厭惡的人則認為缺乏基本技法,但蘇東坡並不在意,甚至有意為之。他說: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比喻可謂非常恰當,又詼諧幽默。在繪畫上,蘇東坡力求尋找詩與畫在藝術創造上的共通之處。他認為,詩與畫都是創作者心靈的自然流露,詩的高廟和畫的曠遠同樣出於創作人的人格和胸襟。這種詩畫一律說,大大影響了宋以後的繪畫創作。

他還是個美食家。說道美食,不得不說東坡肉,流傳至今。他還曾在《春江曉景圖》中寫道,春江景緻雖好,也好不過春天應季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他笑稱自己「平生為口忙」,自嘲禍從口出,同時指自己本性是個老饕無疑。

除了蘇軾,他與父親、兄弟並稱的三蘇也在歷史上久負盛名。能與「三蘇」相較的世家文人,怕只有三國時期的「三曹」父子了。蘇洵一生作為蘇軾等的榜樣,悉心教導,為之鋪路,與二子一起讀書,一起討論。因而晚年的蘇軾,常常做夢回到童年: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蘇轍與蘇軾的人生軌跡可謂同道而行,因此感情極為深厚,除我們熟知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還有多首相和詩歌。「豈獨為吾弟,更是賢友生」「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為了因」。面對「烏台詩案」,蘇轍不畏強難,敢於冒死進言,其兄弟感情彌篤,可窺見一般。

在歷史上,除了三蘇給人留下印象特別深刻,還有兩個人物在蘇軾的一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一就是非常賞識蘇軾的歐陽修。在最初蘇軾走上仕途的時候,我們就說過,歐陽修曾賞識蘇軾的才華,歐陽修曾書信梅堯臣: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喜可喜!而蘇軾有此成就,也是受到了歐陽修古文中興運動的影響。蘇軾還傳承了歐陽修儒家道統思想,在歐陽修有《正統論》後,他又做《後正統論》。因此二人不僅是科舉上的師徒關係,在思想上,蘇軾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歐陽修的影響,一朝為知己,亦師亦友。

而對於另外一位人物,可謂是相愛相殺。那就是王安石。在蘇軾《同王勝之游蔣山》中,有一句: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得到王安石的讚不絕口,感慨說:老夫平生所作詩,無此二句。後特意做了和詩《和子瞻》,盛讚蘇軾:墨客真能賦,留詩野竹娟。蘇軾離開金陵後,還曾給王安石寫信,有一首詩《次荊公韻四絕之三》,詩里說:騎驢渺渺入黃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末句或是蘇軾感慨二人交遊甚晚。倘若不了解王安石變法這段史實,只讀二人唱和之詩,很可能誤以為這不過是情投意合的老友重聚而已。但二人短暫的交遊,與變法時政治交鋒相比,彷彿是十年不開的曇花,忽然一現。二人學證思想相左,難以融洽合作。但我認為,兩人拋卻政見,如能解甲歸田,說不定可以共酌一壺酒,暢談古今,作詩相和,畢竟在蘇軾被捕後,王安石已經罷相,退居金陵,仍上書神宗皇帝:豈有盛世而殺才士者?使得神宗皇帝受到很大觸動。所以說,蘇東坡雖然反對王安石變法,但實際上是反對王安石推行的變法政策,而不是王安石這個人。蘇軾在路過金陵時,一定要去看看王安石。這個行為也讓王安石特別感動,所以在告別的時候,王安石說,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五百年才能出一個。

在當初動蕩的政治環境下,蘇軾能夠保持本心,無論被貶,還是榮寵,都盡心儘力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為一方百姓造福。他的跌宕一生,使得他在經歷人生轉折和痛苦磨難後,靜下心來,對人生,對世界有更深的一番體察。藝術實際上表達的是一個人精神的深度、思想的力度,而不僅僅依靠才華,才華只是外在的流露,必須依託於一個精神上的脫胎換骨,才能夠出現更加優秀的一些作品。蘇東坡看待一事一物、一草一木的眼光,能夠脫開個人的興衰榮辱,能夠佔到一個更大的歷史視野上,去看待眼前的一切。所以他才有「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樣氣勢磅礴的作品,也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刻骨銘心的細膩。他把這兩方面結合的特別好,使得他的作品非常有張力,有很大的彈性。他不裝,也沒有豪言壯語,甚至不太講究詞的華麗,比如《江城子》,你也沒覺得他的辭藻多麼優美華麗,但是它痛徹人心,抓住了人心最敏感的地方。

最後讓我們看看古今世人眼中的蘇東坡是什麼樣子的。

張贊波(獨立電影工作者、導演、編劇)蘇東坡是一個幾近於完美地男人,心胸寬廣,才華橫溢,有情有義,劍膽琴心,既有社會擔當,又有社會情調,還燒得一手好菜。只可惜是古代人,要是當代人,估計我這種從不追星的人都會去追他的講座聽,哪怕是他講「東坡肉」的做法。

李健(歌手,創作人):在我眼中,他最特別的是他的詼諧和百無禁忌,骨子裡是天真通透的頑童。人生苦短,何不一笑了之,並非消極,其實是非常樂觀的。熱愛生活,追求智慧,重情重義,心胸遼闊。「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黃庭堅(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彼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

劉辰翁(南宋詞人、文學批評家):詞至東坡,傾當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元好問(金末元初文學家、歷史學家):樂府本不難作,從東坡放筆後便難作。

曾國藩(晚晴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力、韓、岳,立言如馬、班、韓、歐、立、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王國維(學者、文學家、史學家):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於去籽、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除了在國內,蘇軾有非常大的影響,蘇軾還對美國、日本都有很大影響,尤其對日本文人的影響很大。

艾朗諾(美國漢學家):蘇軾經常努力表現關於世界較為客觀的立場和觀點,一種超越了主觀性的立場,但他同時又保持著一位生動鮮明、富有人情味、令人難忘的抒情詩人的形象,蘇軾的哲理詩通常表現個人在世界的位置,個人經驗的主觀性,世態人生的多樣性,價值觀的多元化,反對極端個人中心主義。

吉川幸次郎(日本漢學家):蘇軾是一個天性自由的人,它能自由地發揮他那博大才能的各個方面。蘇軾既是書法名家,又是文人畫的創始者之一。他巧於談論,喜歡諧謔。愛所有的人,又為所有的人所愛。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到「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實際上,每個時代都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關鍵我們是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這個時代,去對待我們自己。蘇東坡在被限定的時空當中,創造出如此燦爛的文化成就,所以說,他不是向外求的人,他是向內求的人。他不是求世界,而是求自己。他在有限的空間里,在這樣一個格局中,創造一個更大的藝術的空間,找到一個超越自我的,甚至於超越那個時代的一個突破口,他給時代留下的東西,遠比那個時代給他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也是對我們人生最有啟迪的地方。

李楠老師:

李楠,現任職西黃村中心學校。喜歡以書會友,熱愛教育事業,願意在故事中體味不同人生,在筆觸下撰寫情感芳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吟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青吟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