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物是排遣士兵孤獨、寂寞之苦的良藥?答案是軍供版圖書!

何物是排遣士兵孤獨、寂寞之苦的良藥?答案是軍供版圖書!

原標題:何物是排遣士兵孤獨、寂寞之苦的良藥?答案是軍供版圖書!


作者:【美】莫里·古皮提爾·曼寧


猶家仲翻譯

在整個戰爭期間,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成了難言之隱。士兵們知道他們所經歷的戰爭的極其殘酷——這不需要討論。所有經歷過戰鬥的人都對此感到恐懼。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起來的精神和情感包袱,很少有渠道能讓他們放下這種重負。很多人甚至很少向家人吐露這些經歷。每一封寄回家的信都經過了審查,以確保沒有任何敏感的信息泄露出去,避免信件落入敵方手中。因為每封信都由身邊的另一位士兵讀出來,很多人拒絕利用這個機會告訴親人他們的悲慘處境;此外,士兵不想讓家人為他們不快樂和壓抑的現狀擔心。他們不能描述戰場情形,或者不能與家人分享他們的感受,很多信被簡化為天氣報告和一些模糊的客套話。



然而,圖書為很多人提供了宣洩的渠道。這種難以理解的心情通過某些軍人對圖書的專註而變得清晰了。凱瑟琳·安妮·波特是一位不太可能獲得廣泛關注的作家。她的短篇小說巧妙地揭露了私密的、個人深層的經驗與情感,這些會讓讀者覺得,她了解他們的內在思想與情感。成千上萬的士兵在讀了她的軍供版圖書後寫信給她:有些人說書中的描寫能與某些實際的人物聯繫在一起;另一些人覺得在讀了她的散文後,似乎身上的孤獨感和隔離感被沖刷乾淨了。通過給那些觸及他們心靈的人寫信,軍人又回到了閱讀的作品裡那些人際關係中。這些書信通常深入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個人經歷與情感中;實際上,他們會把很多沒有向親愛的人說的話,告訴作家。


有一位軍人對波特的《短篇小說選》珍視到這樣的程度:整個戰爭期間他都隨身帶著那本書,回到家裡還保存著它。他說:「緩慢地往東航行,越過漫長的滿是廢物的太平洋,朝著回家的方向,我有機會再一次讀了一些你寫的故事——在平裝本軍供版圖書中。假如在休閑時,以局外人的心態,在合適的條件下我們能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而且,我已經比以前更能欣賞你的作品。」波特小說中的什麼內容能夠如此深深地吸引他呢?是因為她能夠「抓住一些小小事件,剛好這些事件與你我都相關」,以及「捕捉到那些令人恐懼的情感,我們所有人都一度生活在這些情感中——遭拒時便喪失,被愛時便獲得,遭濫用時便成了女巫騎著的某種動物」。

另一位士兵也從波特的作品中獲得了巨大的安慰,他寫信告訴波特自己的感受。他收到了波特的回信,欣喜若狂,波特問他是否住院了,並且把他關心的問題透露給了她在第九野戰炮兵團的侄兒。這位士兵立即回復,承認他「幾乎可以驕傲地說我是一個病人」,如果這樣能夠「引誘」波特跟他保持通信的話。過去四個月他都在住院,因為他患了黃疸,他很感激有書可讀——比如波特寫的書。波特提到了她的侄子,這揭開了這位士兵對同屬第九野戰炮兵團的一位朋友累積的愧疚。「我擔心他勝於擔心我自己,他是一個好人,自從很久前他在非洲登陸以來,他經歷了種種地獄般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他的朋友就在他的面前被殺死;1月,他小組裡五名士兵——他最好的朋友——陣亡,他本人被擊中。我自己想:『親愛的上帝!一個人只能承受這麼多!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遭受這些。』」這位士兵承認「他愧於給以前[的朋友]寫信,說自己住在醫院裡」,因為他的朋友面對的是死亡,他自己卻到義大利旅行,聽音樂會,看歌劇表演,住豪華旅館,然後駐紮在離前線30英里的後方——總是在危險範圍之外。與他的朋友相比,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名真正的士兵。向波特傾訴了良心的不安後,他感覺好多了。


戰爭結束後,波特回顧自己在戰爭中所扮演的幫助者角色。她說:「在我自己家裡有三位軍人,有戰士們寫給我的600多封信,我希望自己能夠被原諒,我認為這是一支非常傑出的軍隊,有這些信為證。當然也並非所有信件都是稱讚我的。我提及這些時感到驕傲和快樂,至少有一些美國軍人認為我非常理解他們。」



貝蒂·史密斯的《布魯克林有棵樹》也許是所有軍供版圖書中最受歡迎的。它講述了生動活潑的童年故事,許多人都認為史密斯寫的是他們的童年。當消息傳開說史密斯出版了散文《誰犧牲了?》,這本書個性化地描寫了成千上萬個諾曼底登陸中的傷亡故事,許多軍人都寫信向她索要一冊。史密斯一直不斷收到世界各地的來信,士兵為她的作品在他們身上產生的作用而感謝她。


一位軍士長寫信給史密斯:「當我第一次拿起你的書的時候,我垂頭喪氣,我是個冒失鬼,正如那位男孩說的。」但是,當他繼續閱讀時,「我的精神不斷提升,終於找到了我自己,有很多可笑的人物讓我發笑」。他需要鼓勁,《布魯克林有棵樹》提升了他。幾個月來他一直感到壓抑和孤獨,在閱讀史密斯的書前,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安慰他。他說:「從八個月前我來到這裡起,我從來沒有真正地笑過。」一位在陸軍航空兵部隊服役的軍人說,史密斯的書勾起了他的思鄉之情,而且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犯思鄉病」。他感到很吃驚,史密斯的文字能夠把他送回家鄉般的生活——一種他非常懷念、極其想回去的生活。他沒有寫信抱怨。「在軍隊的短暫時間裡,我閱讀了各種小說和經典作品,可以真誠地說,在讀了《布魯克林有棵樹》後,我才真正感到滿足了。」許多寫給史密斯的信都表達了同樣的情感共鳴。一位在第七一六轟炸中隊的士兵感到跟史密斯寫的人物有非常緊密的聯繫,以至他把《布魯克林有棵樹》比作「一封來自家鄉的珍貴的信」。

在一家醫院裡,一位軍人寫道,對他而言,閱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是永無終止的享受,因為這本書讓自己想起了在布魯克林的童年時光。他說,「對我而言」,那本書像是「讓我重新生活了一遍」。又有一位軍人寫信,希望史密斯能夠「護理好另一株文學的幼苗,使它長成大樹」。史密斯的出版人收到一份來自一位軍人的報告,報告說他以前從不關心書,「但是,我第一次找到了一本真正喜歡讀的書,這就是貝蒂·史密斯的小說,書名叫《布魯克林有棵樹》」。他希望知道她寫的其他作品。他說,幸虧有史密斯,「書是我們很少得到的快樂之一」。


《布魯克林有棵樹》與其他書一起,幫助士兵免除了每天都可能縈繞心頭的煩惱。在一封來自R.H.的充滿激情的信中,貝蒂·史密斯「聽膩」了一位討厭的室友的話。R.H.與樂天派格斯生活在一起。一天,格斯來到他面前,手裡搖晃著一本《布魯克林有棵樹》,並且說道:「這是一本好書。」「格斯把一切東西都稱為好東西。」R.H.抱怨道,「他似乎不知道其他修飾性形容詞,只知道不加區別地使用『好』這個字。他的女孩是個『好』女孩,《龍種》是一部『好』電影,他的同伴是一個『好』男孩,B-29飛機是一架『好』飛機,今天是一個『好』天氣——幾乎他每一開口,就會從他那可惡的嘴巴中彈出一個『好』字。」R.H.開玩笑說,總有一天他要痛扁格斯一頓,但這沒有任何好處。「現在我可以看到,他自己從地板上爬起來,然後大笑(不要相信我真的會生氣),接著說:『吉,這是很好的一擊,你把我打倒的,朋友。』」R.H.說,言歸正傳吧,他開始閱讀《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立即使他和格斯之間的怨氣煙消雲散。R.H.說:「我無法告訴你,正如我想的那樣,這本書讓我多麼感動。」「但是我知道,從現在起,當格對我說起這本書,並稱它為『好』書的時候,我不會生氣,一點都不生氣。」



史密斯估計,她每天大約收到四封士兵們的來信,或者說一年收到1500封。她幾乎給所有來信者回信。當士兵們收到她的回信,有時還隨信附有親筆簽名照片(這是最常見的要求),都感到吃驚。回信從不漏落,這些紀念品變成了珍貴的財富。一位軍人從醫院寫信給史密斯:「感謝……感謝……你的回信。」這封信在一個完美的時刻到達,因為他要經過「即將到來的艱難的一周。每位醫生都希望做手術。我不知道在做完手術後,醫生會怎麼對待我剩下的軀體。給我一碗肉汁,在我的嘴裡塞一個蘋果。我這麼猜想」。史密斯的信給他勇氣,使他能夠面對這次手術。


一位士兵寫信給史密斯說,「我收到[你的]信時,我便想,好的,貝蒂已經送出了一張聖誕卡片,就像那些名人認為他們為小孩子做了什麼事一樣,但是,你瞧,還是貝蒂自己。我仍然可以吹牛。我告訴我的同伴,這是我的前妻,因為他們不像我那樣熟悉你的相片」。那位軍人帶著史密斯的相片從德國到比利時——他跟史密斯之間保持著定期通信——他要求換一張新的相片。他說:「我需要另外一張,因為我隨身帶著這一張去了雪地、雨中、沼澤以及戰場,這張相片也像是經過了一場戰爭。」另一位定期跟史密斯通信的軍人也通過看她的相片獲得了巨大的安慰。他說:「在戰場,筋疲力盡、壓抑難受的那些日子裡,你幫助並激勵了我。我帶著你的照片——因為它幫助我記住我愛的那個人(指他的妻子),並且鼓勵我在生活中追求更好的事物,這也是我打仗要追求的。」他還補充道:「在我可能面臨生命的最後關頭時,你的小小相片給了我最真誠的幸福和快樂,我多麼需要它。」幾個月後,這位軍人在戰場上受了傷,在醫療隊康復期間,他寫信給史密斯,堅持認為史密斯讓他的生活起了極大的變化。他回家後,他的妻子計劃生一個孩子,如果是個女孩,他們就給她取名為貝蒂·史密斯。

鑒於《布魯克林有棵樹》的讀者來信如洪水泛濫般向史密斯和協會湧來,協會決定重印這本書。史密斯告訴一位朋友:「軍供版要重印,這真是太美妙了。」「毫無例外,我收到的信絕大部分來自在海外作戰的軍人。他們認為《布魯克林有棵樹》中的一切都是真的,而不是在讀小說,好像重新生活在布魯克林一樣。」她承認,「有些信催人淚下」,「那些遠離家鄉,身處海外的軍人對那本書有那麼多的認識,我真的深受感動,我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對世界有益的事情」。


編稿:姚天琦


歡迎大家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相貌堂堂身為元老的汪精衛做了漢奸後,國民黨內究竟有幾個追隨者?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