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虎嘯龍吟》,我決定不再對司馬懿有偏見了

看完《虎嘯龍吟》,我決定不再對司馬懿有偏見了

近段時間,波叔勢力霸屏。一部《軍師聯盟》和一部《虎嘯龍吟》,佔領了我所有的空餘時間,隨著《虎嘯龍吟》的下線,我開始陷入恐慌,難道又到了劇荒的時候了嗎?

吳秀波 飾 司馬懿

在此之前,對司馬懿的認識,無非是從電視劇《三國》以及一些零散的歷史資料,都是不完全的。平心而論,這劇真是一部良心之作,看完了《軍師聯盟》之後,相信很多觀眾都和我一樣,趕緊到網上搜索能不能找到第二部,很可惜,當時並沒有續集。然後整個人都不好了,到去年11月份的時候,總算是等來了《虎嘯龍吟》,看完之後,讓我對司馬懿這個歷史人物,大改以往的偏見。

細細想來,大多作品都按照劉氏正統的角度去述說三國,而歷史本該是本著客觀的視角去看待的,其實,我們對待歷史,多多少少存在自己的一些偏見。以往的認知中,司馬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蛋,但凡是和諸葛亮作對的,都認為不是好人。然而,看完《虎嘯龍吟》,我想對司馬懿說句:對不起。原諒曾經的我多麼無知,自認為看了一兩本書,便對歷史掌握了通透,下面簡單的說幾點對這部劇的看法吧:

一、龍虎相逢,實力詮釋別樣空城計

《虎嘯龍吟》裡面,要說精彩之處就在於卧龍諸葛亮與冢虎司馬懿初相逢之處了吧。城樓上,諸葛亮撫琴弄音,正襟危坐,然而後背卻被汗水濕透,顯示出諸葛亮並非神,也會有害怕的時候。說實在的,這部劇裡面,沒有一個角色令人討厭,但是卻有很多細節令人動容。

龍虎初次交鋒,便以速度定時間。司馬懿在與諸葛亮爭取孟達的時候,他用時間將孟達困在城內,然後以迅雷之勢趕到城下,隨即,不給孟達任何的喘息機會,下令攻城。這樣的速度,是孟達萬萬沒想到的,但是卻是在諸葛亮的計算之內,一封諸葛亮的信將兩個人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引向糾纏的狀態,擺明了今後的故事走向。

王洛勇 飾 諸葛亮

而對於「揮淚斬馬謖」這個情節的把控,又是相當的到位,其中隱隱透露著司馬懿的野心,本是想著借諸葛亮之手剪除身邊異己,卻沒想到馬謖的聰明反倒是成就了政敵。於是,又是以時間去分一杯勝利的羹餚。可是對於諸葛亮,便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揮淚斬馬謖」的情節上演,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無論馬謖死或不死,諸葛亮此次北伐一定不會成功。不殺馬謖,軍心難以穩定,士氣得不到提升,眾怨難平;殺了馬謖,違抗皇命,給蜀漢朝中有心之人落以把柄。

之後才有了諸葛亮孤身入西城,看到諸葛亮逆行的背影,不禁雙眼朦朧,那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這個地方詮釋得淋漓盡致。一絲琴弦斷,兩行淚逡流。全程以二人的對白表述,遙遙相望,卻像是久逢知己。兩人內心都陷入了極致,「卧龍今日死,明日便是你司馬懿」,這樣的新視角闡述司馬懿大呼「後撤」的原因,不是他看不出空城計,只是少了諸葛亮這個對手,那麼大魏便不再需要自己這樣的能臣,寧願被後世恥笑,也不願讓全軍犯險。

而後來的女裙讓龍虎相爭進入高潮,司馬懿渭水邊背誦《出師表》,不顧所有人的嘲笑,這讓諸葛亮氣到吐血,暗示北伐將近盡頭,只是檣櫓之末而已。司馬懿雖說自己比不上諸葛亮,以他為摯友知己,其實,當時的局勢,不允許司馬懿鋒芒盡出而已。

上方谷的失誤,從前看,一直以為是司馬懿不如諸葛亮,總是在諸葛亮的算計之內。那是神化後的諸葛亮,當司馬懿拿出「心猿意馬」的那一瞬間,我竟然有些釋然,心裡想著司馬懿千萬別死。只不過波叔這個舌頭未免伸得有些長了,整體看來,諸葛亮也有出錯的時候,司馬懿才是真正的小心謹慎,只是碰上了司馬昭的不成熟而已。

二、發動政變,以雷霆手段剷除異己

劇情發展到了中期,當屬曹爽與司馬懿的對決。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司馬懿看似步步退,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步步為營。

很多人都會存在一個疑問:為什麼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從前那些跟隨曹家的將領會沒有反對?我想,知道一點歷史的人都會存在這樣的疑問。

高平陵之變

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1、司馬懿也是跟隨曹操和曹丕之人,都是先帝交代的輔政大臣,這裡面不存在政權更迭,不過是曹爽與司馬懿的權位之爭而已,那麼那些大臣們只好裝作沒看見了。不管是誰掌控了大權,對於自己都是沒有好處的,況且曹爽與司馬懿想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2、司馬懿是以「清君側」的名義起事,並沒有謀反和篡位,事成之後,依舊是將小皇帝奉於上位,給以丞相之位也被拒絕,是在表明自己不會謀反,沒有給群臣以反駁的理由。

3、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後,掌控了一國軍政,曹爽根本就不是司馬懿的對手,自己又何必去以卵擊石。大魏是曹家的天下,掌權者不論是誰,不會聯繫到自身的利益,如果和司馬懿作對,一旦被破,絕無生還可能,所以還不如安於現狀,不去惹事的好。

司馬懿發動政變

三、父子相殘,鷹視狼顧演繹新視角

要說到權謀,司馬昭完全不亞於司馬懿,鷹視狼顧之相顯露得比司馬懿還要早。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實際上,很多人都不知。有時候甚至都瞞過了司馬懿,年少時的輕狂,中年時的沉穩,這些在司馬懿眼中,就像是被自己養大的一匹狼,導致後來司馬懿摔杯殺司馬昭。

司馬三父子

雖為父子,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司馬昭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甚至想謀朝篡位,記得有一幕,司馬昭與鍾會踏入皇宮,司馬昭居然從中間走了上去,而後面的劇情中,司馬懿權傾朝野,卻依舊從右邊拾級而下,兩者相加對比,完全可以顯示得出,司馬昭比司馬懿更加有野心。

其中,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便是司馬倫。司馬倫在劇中尚未長成人,可謂心機深重,司馬倫結合了司馬懿與柏靈筠的智謀,絲毫不亞於其父母,後來的晉朝八王之亂便是最好的解釋,中原也因為司馬倫再次陷入戰火,導致五胡亂華,他可謂是影響華夏歷史的一個關鍵人物。

司馬昭

司馬懿只不過想要的是一家團圓,和睦平安。而當春華去世,三馬同槽的預言重新襲擊大腦的時候,司馬懿徹底黑化,那時候的他,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只為了一家平安的司馬懿,他隱忍三年,一舉而發。趁曹爽帶著皇帝高平陵祭奠之時,誅殺曹爽同黨,前後七千人淪為刀下亡魂。劇尾時,侯吉概括到:你說刀不在你手裡,你自己看看,你手裡拿的是什麼?

而司馬昭雖然野心再大,卻始終沒有逾越司馬懿的底線,直到司馬懿去世也沒有敢做出出格的事情,而後世對於司馬懿評價所存在的偏見,顯得有些無辜而蒼白。

四、永為魏臣,用一生守護一句承諾

一句承諾,一生踐行。司馬懿當初對著渭水起誓,有生之年,絕不背叛大魏,他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諾言。

自月旦評為司馬孚出頭之後,被曹操看中,想其出仕,無奈之下,司馬懿自斷雙腿以表決心,那時候的他,只不過還沒有看清局勢而已,不像諸葛亮,鐵了心的跟隨劉備。後來家中需要,司馬家得要司馬懿出仕才能保其一家平安,選擇曹丕實則是多年觀察的結果,與楊修輔佐的曹植相爭鬥。

張春華吐血

而其初心不改,只為司馬家平安,但是局勢不允許。更無奈的是大魏幾個皇帝都因為短命而交付於司馬懿,起起落落,更是離不開了他,整個朝堂也離不開了他。雖然司馬懿到最後也沒有稱帝,但是司馬家稱帝的這個事實無法改變。或許正是由於那句承諾,讓司馬懿對自己有所約束,也或許是司馬懿認為自己時日無多,有些事留給後人去做罷了。

你的江湖,由你來說

歲月客棧全面徵稿啦

你暢想過未來嗎?你想像中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如果讓你給未來的你寫一封信,你會寫什麼?你會寫給誰?

原創推薦

歲月客棧muziliqing9394

添加上面的微信號

告訴我你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范聯盟 的精彩文章:

《天下為棋》第二章

TAG:文藝范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