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認識自己就是在認識世界—武漢風水師唐清元(唐聖傑)

認識自己就是在認識世界—武漢風水師唐清元(唐聖傑)

認識自己就是在認識世界—武漢風水師唐清元(唐聖傑)

(木蘭山留念)

認識自己很重要,比看清楚別人要重要得多。小時候常聽長者們說,「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不是很了解這句話,多年後算是漸漸明白。

認識自己是畢生的課程,許多人一生都不曾審視過或反思過什麼是真正的自己。所謂的旁觀者清,就是指的周圍的人對我們的評價往往是比較容易看到問題所在,自己如果不懂得置身事外,就會迷陷在自己的意識中,將自己的認知約束在自己有限的狹隘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中。

雖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是一種很洒脫的行徑,至少你得看清楚自己,知道自己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和位置,不讓魯莽的、自大的、自以為是的觀念成為「洒脫」偽代表。

現實生活中,人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就是把自己看得太低。

把自己看得太高,是因為對比的人是自己的下屬、學生等目前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把自己看得太低,是對比地位、財富、學識等高於自己的人,產生了差距的心理。

其實,所有去盲目攀附和追求外界的因素,根本就不能看清楚自己,因為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全世界的宗教中,大多會有靜坐的方法,靜坐其實就是先要將心安定下來。平常散亂的心猶如渾濁的水不能見到池底的砂礫,當這渾濁的水安定到恢復清澈,砂礫就一覽無遺。

靜坐就好比讓這水回復平靜。

我們所謂的自己,所謂的世界,都是一個認知,是自己的一份認知,這份認知是否是真理對於絕大多數人並不是最重要的。

如我的內弟「旋」說,他覺得那些宗教說的因果本就不存在,在經濟學中也可以解釋得通···等等。

這就是他目前階段的認知,也沒對錯,但是如果對比一下古今中外的智者們的教言,如釋迦、老子、蘇格拉底等的學問,就知道不可同等而語。

我們的心普遍很狹隘,會因為自己的認識而判斷他人。

比如別人請我們做一個事情,只要我們自己之前有過類似的不愉快的經歷,不管和這次事情有沒有關係,都容易產生負面的言行。

準確來說,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就是我們自己的看法!不管對錯,都是自己的看法,而已······

古人說:將心比心,現代說:換位思考,都是要我們跳出狹隘的自我,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這樣容易看到本質。

我想,其實這還是不夠的,也是很難看到本質。我們要跳出的不僅僅只是人的這種共性的思維,人的共性只是很小的部分,它不能代表對智慧的追求和超越。

我們要站在宗教之外看宗教,站在時間和空間之外看時間和空間。

《華嚴經》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一念之間,就是非常龐大的世界觀和時空的概念。

其實我們在電影里也會發現,從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先人們留下來的記錄畫面里,他們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可是物是人非,基本上都已經逝去。

所謂的成、住、壞、空是也,生、老、病、死是也,因果之理這些就是亘古不變的規律,也叫真理吧。

認識自己就是在認識世界—武漢風水師唐清元(唐聖傑)

(長沙雲麓宮)

以前自己也喜歡端著架子,認為從事易學很高尚,喜歡別人找我們的那種老師的感覺,我的一位學長「三聊先生」就點醒了我:別人敬重我們,是敬重我們的技術和德行,是我們能為他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更要精進自己的技術,培養自己的德行。別人尊重我們,叫我們一聲老師,不尊重我們,看都不看我們。我們不過就是一個算命的而已,沒什麼好牛氣的,當然,別人如果不尊重古聖先賢,找到我們,該說的還是要說······

我很佩服這樣的一段教誨,自此後我變得更加的謹慎和謙虛,很感恩他的這一番話,改變了我為人處世的認知觀念,給了我反思的空間。

其實找我的,都是信任我的,能做多少是多少,無能無力的也就沒有辦法,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的人為可以操縱的堪輿技藝,所有的易學闡述的都是順應天道而為之,逆天而行是不可取的,這個「天」就是規律。

認識規律,其實也就是認識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自己也在規律中,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發展的規律,這個「道」是我們要去認識的。

最後,希望我們都可以試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跳出這個空間去思維這個空間,去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我」,那麼就可以既現實又超越,不俗不雅的同時又可以可俗可雅。

認識自己就是在認識世界—武漢風水師唐清元(唐聖傑)

(木蘭山岩壁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易名家文化平台 的精彩文章:

《周易》里的华夏精神,对后世影响深刻

TAG:周易名家文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