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他住43㎡的房,騎電瓶車上班,比起國內大牌略顯寒酸,卻讓普通人都住上最好的房子!

他住43㎡的房,騎電瓶車上班,比起國內大牌略顯寒酸,卻讓普通人都住上最好的房子!

在《夢想改造家》這檔節目中,

我們認識了有著「建築界小栗旬」之稱的

日本建築師青山周平,

2015年,因為他成功改造了北京南鑼鼓巷

胖大嬸一家的房子,

從而聲名遠揚,讓無數迷妹為之尖叫。

青山來到中國已經快13年了,

在這些年裡,

他一直居住在北京的一個衚衕里,

房子是租來的,只有43㎡,

連院子都是和鄰居共用的,

但他覺得這才是理想的家的狀態。

作為一個日本人,

他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中國的衚衕文化。

在衚衕里生活就像住進了一個大家庭,

大家都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家裡是鄰居兩個孩子常來的地方,玩了一會兒後,又吵著笑著「躥」到其他地方去了,一點也沒有生疏感。

每天早上,青山都會像當地人一樣,

從他南鑼鼓巷的家騎著電動車去上班,

車程要花30分鐘,

非常方便。

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

就是青山平時工作的「第二個家」。

獨特的門窗造型,看上去隨性得很,

但它讓我們看到了設計的另一種可能。

而青山最新的設計作品,

是一間位於北京協作衚衕的膠囊酒店。

它臨近張自忠路的段祺瑞執政府,

原本是一間傳統老四合院,

但在青山的巧妙設計下,

蛻變成了一家別具趣味的現代酒店,

每個細節都特別吸引眼球。

酒店入口

這個建築由兩間院子組合而成,

從硃紅色的大門進來之後,

左側為前台,右側為室內影音閱讀區。

設計平面圖

古老韻味與現代風貌的交疊,

盡顯京韻合院文化。

庭院中的兩棵白楊樹,

鬱鬱蔥蔥,身姿挺拔,

這是青山特意保留下來的,

為酒店增加了不少生機與野趣。

整個酒店的牆面,

基本上採用了透光性較好的玻璃材料,

前院影壁中暗藏玻璃磚,

讓房間變得更為通透、明亮。

過道中的牆壁全部做了刷白處理,

灰磚與木地板的巧妙拼接,

給人以天然質樸的感覺,

讓這個居住空間變得更加貼近自然。

作為一個對共享概念頗有見地的建築師,

青山希望在這個創新酒店裡,

也能打造出一個可供休憩與交流的共享空間,

把個體的「我」變成「我們」。

這條別具一格的公共走廊,

形成了一個「半戶外街道」式的全新空間。

它提供了三種座位模式,

視野開闊、採光良好,

每個經過的客人都會不自覺地在這裡駐足,

將膠囊空間變成真正的「家」。

前院空間

後院與前院的布景方式非常相似,

落地玻璃+木地板的搭配十分搶眼,

隔而不斷的室內外空間,

既區分了空間功能,

視覺上又有連續性和通透性的效果。

讓整個戶外隔絕變得更為立體、生動。

二層露台由一層廊道屋頂連通而成,

坐於屋瓦之間,

所有的自然景觀盡收眼底,

不禁使人心曠神怡,愜意滿懷。

客房內部沒有過多的裝飾,

而是採用原木傢具和簡潔的床品,

來打造舒適溫暖的居住體驗,

獨特的上下鋪設計,

恍惚間彷彿幫我們找到了學生時代的回憶。

雖然每個人的生活空間很小,

但公共空間卻可以無限擴大。

這就是青山所提倡的共享生活方式,

以及其中蘊含的生活樂趣和本質價值。

主創建築師:青山周平、藤井洋子、杜雷

攝影師:銳景攝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思妙想 的精彩文章:

小瓶蓋,這麼弄,美爆了

TAG:奇思妙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