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山水畫里的PS筆刷——皴法

山水畫里的PS筆刷——皴法

很久沒跟大家嘮嗑兒藝術史了,許多朋友覺得中國山水畫太難懂,畢竟歷史沉澱太深厚,要一口氣消化完實在不易,真正是「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今天就嘗試以小見大,來說說山水畫的其中一個門道——皴(cūn)法。

什麼是皴法?「皴」本意指皮膚凍傷,有了裂痕,引申為「皴法」,即表現山石、峰巒和樹身表皮的脈絡紋理的畫法,其實就相當於我們PS軟體里的筆刷功能。

筆刷工具 網路圖片

沒有PS的年代,畫畫是一筆筆認真磨出來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傳統山水畫的皴法發展小史吧。請將手機橫屏查看

隋唐:空勾無皴,填色遊戲

回顧歷代山水畫,稍加對比會發現,在唐代以前,我們的山水畫基本都是勾線填色的遊戲,雖然可以通過顏料的乾濕、濃淡表現明暗陰影效果,但紋理質感方面的表現力還是較弱。(儘管人家技能少,但仍然比絕大多數人畫得好呀)

隋,展子虔,游春圖(局部),此時的山石樹木仍是單純勾線填色

唐,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

傳為李思訓所作的《江帆樓閣圖》中,可以看到用筆已略有勾斫變化。

在萃花這等凡人看來,唐代的山水畫其實已經畫得相當不錯了,然而畫家們總能不斷推陳出新,驚艷人們的眼球。五代時期皴法出現後,山水畫的面貌有了質的提升。

五代:皴法出現,南北分明

五代是山水畫發展的重要時期,一些畫家深入大自然寫生,北方的崇山峻岭,江南的秀麗山川是繪畫創作的主要題材,前者以荊浩、關仝(tóng)為代表,後者有董源、巨然。皴法也有明顯的南北差異——北斧劈,南披麻。

北方多崇山峻岭,山勢峻峭,畫山自然也要有氣場,於是出現了斧劈皴,即採用毛筆橫掃,用筆極有力度,表現山脈堅硬,彷彿用刀斧劈砍過一樣。在五代畫家荊浩的山水畫,已經可以看到「斧劈皴」的雛形,及至宋代李唐、夏奎等畫家,斧劈皴被頻繁使用。

五代,荊浩,漁樂圖卷(局部)已有斧劈皴雛形

宋,李唐,萬壑松風圖(局部)

南方風景秀美,山體平緩,畫法也與北方不同,採用披麻皴,亦稱「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創始,因為像一排排麻繩披在上面,故曰「披麻皴」 。披麻皴善於表現江南土山平緩細密的紋理,董源多運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長披麻皴,董、巨所創江南山水畫派系即以披麻皴為顯著特點之一。

五代,董源,瀟湘圖卷(局部)

五代,巨然,山水圖軸(局部)

披麻皴影響了後世許多畫家,如趙孟頫、黃公望、沈周等均以披麻為主。

不僅如此,漫長的發展中,披麻皴還演化出許多變體,後面講到的部分皴法,大多有披麻皴的影子。

宋:飛速發展,百花齊放

宋代山水畫在五代的基礎上飛速發展,皴法也變得多樣化,這裡取代表性皴法簡單介紹。

並沒有下雨的雨點皴:也叫豆瓣皴、刮鐵皴,之所以叫雨點皴,不是說畫下雨天的風景,而是筆觸形似雨點小粒,聚點成皴,宛如聚沙成山。運用雨點皴最有名的是范寬,他的皴法被人稱為「槍筆」,粗筆實按虛出,頓挫有力,能充分表現出石體的特點。

宋,范寬,溪山行旅圖(局部)

煙雨蒙蒙的米點皴:米點皴由米芾所創,他觀察長江沿岸霧雨蒙蒙的雲山煙樹景象,受到啟發,用水墨點染山體,每點如橢圓形,濃淡交錯,表現草木蔥蘢,煙雨迷漫。米芾的點形闊大,稱大米點,米友仁畫出的點形略小,稱為小米點。

宋,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局部)

釘頭皴:顧名思義,形狀如鐵釘頭,也稱作泥里拔釘皴,據《芥子園畫傳》介紹,是江貫道從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釘頭皴多被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布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濕、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宋,夏圭(傳),溪山清遠圖(局部)

捲雲皴:由北宋山水畫代表李成、郭熙最先使用。有若冉冉上升的雲朵,線條圓轉,宛轉而出。

宋,郭熙,秋山行旅圖(局部)

元:文人畫興起,繼續創新

元代山水畫是另一個高峰,一批文人士大夫不願出仕,寄情于山水,山水技法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出現了荷葉皴、解索皴、牛毛皴、折帶皴等。

披麻皴變體之荷葉皴: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趙孟頫以「復古」來改變南宋畫院的弊習,山水常以荷葉皴表現,代表作品《鵲華秋色圖》等,作品中山峰的最高處為起點,一線垂直而下,然後左右延伸支線,以此表現山脈的起伏變化。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

披麻皴變體之牛毛皴:因狀如牛毛而得名,運用毛茸茸的細筆,如牛毛之緊密,近於短披麻皴。「元四家」之一王蒙善用牛毛皴。

元,王蒙,夏日山居圖(局部)

披麻皴變體之解索皴:披麻皴的變體形式,將筆勢較整齊的披麻皴,改變為靈活、交叉的線條,行筆屈曲密集,就像一團糾結著的繩頭,下面分解開來,以表示山的脈絡紋理。

元,王蒙,青卞隱居圖(局部)

披麻皴變體、潔癖患者的折帶皴:形狀似折起的帶子,「元四家」之一的倪瓚所創,他取法董源,易披麻皴的圓勢為方折,開拓了山水畫的表現力。倪瓚本人有潔癖,畫畫也惜墨如金,折帶皴以側峰干筆畫出,多留白,絕不像其他畫家那樣畫得密密麻麻的,畫風非常好認。

元,倪瓚,安處齋圖(局部)

明清:沿襲前人,逐漸沒落

中國山水畫在宋元達到巔峰,明清時期逐漸沒落,少有創新,這一時期的皴法也主要沿襲前人。

明清時期也是繪畫理論的收割期,明代汪珂玉稱皴法為「皴石法「,並總結了名畫家的皴法計有十四種。清代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在「論皴」一章中提出「古人寫山水皴分十六家」,也有人總結出三十六種。

清,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

畫壇甚至還出現了原教旨主義,清代龔半千在《畫訣》認為,只有披麻、豆瓣、小斧劈為正宗,其餘都是旁門左道……

其實無需糾結到底有多少種皴法,所有技法皆是為內容創作服務的,正如清代畫家松小夢所言:「皴法名目,皆從人兩眼看出,似何形則名之曰何形,非人生造此形此名也。「

近現代:打破約束,彰顯個性

近代山水畫在傳統皴法的基礎上又有新的創造,如傅抱石在傳統的「亂柴皴」的基礎上融合了自己的筆法創造出著名的「抱石皴」,陸儼少「墨塊皴」,邱漢橋的「鎚頭皴」。

抱石皴:一種大寫意的筆法,它融匯披麻、解索、亂柴、牛毛、捲雲、折帶等皴法形式又加以提煉,運用破筆散鋒,形成一種聚散分明、一氣呵成的藝術手段。據說傅抱石受重慶金剛坡風景的影響,而自創出了「抱石皴」。

傅抱石,巴山夜雨,1943年

墨塊皴:以大塊水墨作為皴法運用,起到峰巒厚重,大氣磅礴的效果。由現代山水畫家陸儼少創造。

陸儼少,深山積雪圖

鎚頭皴:由現代畫家邱漢橋創作,皴法像鎚頭一樣落入紙內,山石像被敲打過一般。

邱漢橋,蒼穹迴響

大自然鬼斧神工,山水的皴法自然也千變萬化,不一而足,一幅畫也可能不止一種皴法,而是多種並用,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我們看畫時,不要只局限於分辨某某皴法,也要縱觀全局,走進畫中,去感受山水意境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藝術 的精彩文章:

「目師香山」邱漢橋的國畫創作

TAG:今日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