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後放下武器的鐵王爺,朝廷內唯一能抗衡袁世凱的力量

最後放下武器的鐵王爺,朝廷內唯一能抗衡袁世凱的力量

穆爾察·鐵良

說到晚清之中有誰能帶兵,除了端方之外,當屬鐵良。

鐵良的祖父曾為江西吉安知府,但是隨著祖父和父親的相繼去世,家境敗落,最貧苦時一度斷炊。無奈之中,鐵良只得放棄科舉。從神機營月薪一兩的「書手」干起,歷任通政司參議、大理寺少卿、戶部侍郎等,最高做到了陸軍部尚書,可謂一步一個腳印。

鐵良是晚清貴族中少有的人才,他擔任陸軍大臣期間十分注意訓練部隊,使得中國建立了一支可戰之軍。1903年,鐵良赴日本考察軍事,回國後清廷設立總理練兵處,統一編了新軍。慶親王奕劻為總理,袁世凱為會辦練兵大臣,鐵良為襄辦,並暗中監視袁世凱。

1906年官制改革,兵部、練兵處和太僕寺統一為陸軍部。鐵良專任陸軍部大臣。慈禧恐袁世凱尾大不掉,將北洋六鎮中的一、三、五、六鎮盡數劃歸鐵良統領,造成鐵良與袁世凱相抗的「均勢」。

實際上,早在1905年,鐵良任戶部尚書時,就開始著手從財務上對北洋軍「鉤稽精核」,使得北洋糧餉捉襟見肘。同時,鐵良開始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他依靠留日歸來的良弼聯絡士官學生,與袁世凱嫡系傾軋。不僅如此,鐵良用人不拘一格,後來革命黨人中的軍事人才吳祿貞、蔣百里都是這位王爺提拔上來的。

1906年春夏之交,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紛紛回國。8月26日,清廷召開御前會議,討論立憲事項,在這次會上,關於立憲緩急,鐵良和袁世凱又發生了一場爭論。在他看來,主張設立大權獨攬的「責任內閣」,還想擔任副總理大臣的袁世凱,野心已昭然若揭。袁世凱隨後覲見慈禧,聯合奕劻參了鐵良一本:「若不去鐵,新政必有阻撓。」結果弄巧成拙,西太后本來已經擬旨,不讓鐵良等「反對派」再參加御前會議,但袁世凱的表現,讓她馬上改變了主意,將此旨「留中不發」。

1906年11月,清廷頒布上諭,設陸軍部,一切軍務均歸其管轄,任命鐵良為該部尚書。袁世凱大勢已去,只得主動交歸北洋六鎮中的四鎮。次年,袁世凱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明升暗降,失去了軍權。1908年慈禧太后、光緒帝死,鐵良因勸說隆裕太后訓政,企圖排擠攝政王載灃未遂,被排擠出京,調任江寧將軍。

儘管如此,鐵良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現仍然相當搶眼。他與兩江總督張人駿死守江寧。江寧陷落後,他又跑到陝西組織了一支部隊,經歷大小數十戰,攻克了十幾座縣鎮,幾乎控制了全陝西。就在此時,清帝宣布遜位,這位忠心耿耿的鐵王爺只好放下武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秦完備的禁衛系統:將領用多少兵才需要虎符?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