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胃炎,和癌症就差一步!讀懂此文,就知道如何化解
本文理論依據:《脾胃論》、《本草正》、國醫名家樂德行先生用藥心法 文/中醫囚徒
在這裡,你可以讀懂中醫。歡迎走進「幫你學中醫」。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一病,這就是胃炎。
胃炎,很常見。你去體檢,「淺表性胃炎」這五個字,經常出現在檢查結果中。
其實,胃炎也分很多種。我們擔心的,是胃炎惡化,發展成胃癌。這樣的不幸,總地來說發生概率還是蠻小的。但是,有一種胃炎,堪稱胃癌的前期病變,和胃癌之前,真的只有一步之遙。
這就是我們要和您詳說的,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有相當一部分,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淺表性胃炎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果治療得當,也可以不發展成萎縮性胃炎。但是,一旦發展成萎縮性胃炎,麻煩就有些大了。
原來,慢性萎縮性胃炎從病理上可分為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異常增生)三種情況。其中的非典型增生,就是明確的癌前病變。儘管其最終衍化成癌症的概率不超過5%,依然屬於小概率事件,但是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
那麼,如何才能挽救這樣的危局呢?
今天,在這裡,我們想和您分享一張驗方。此方對於緩解萎縮性胃炎,減輕癥狀,都具有不錯的效果。閑言少敘,組方如下——
柴胡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砂仁6克,知母10克,黃芩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山楂10克,神曲12克,佛手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或者按照比例配置成藥丸,每丸重6克,一日3次,每次一丸。
是名方必有出處。此方的擬制者,乃是我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樂德行先生。樂師1935年生人,江蘇省常州市人,師從中醫外科名家顏伯華,歷任新疆中醫研究所所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外科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乃北國杏林之名宿。上方,作為樂的臨床驗方,被收錄在多部方劑學著作中,供後學研習、借鑒。
這個辦法是如何調治萎縮性胃炎的呢?
說起來,中醫學在沒有先進檢查設備的情況下,對於胃內的病理改變,是無法直觀察覺的。腸化生也好,不典型增生也罷,統統不知道。但是,中醫從幾千年的實踐中,認清了幾條規律。所以,中醫就按照這幾條規律辦事情,效果都不會太差。
第一條規律,就是疏肝解郁。關於這一點,我們曾經和您聊過。肝和胃之間,是一對親密伴侶、歡喜冤家。肝鬱氣滯,必然導致脾胃不和。所以,想治胃,先治肝。你看生活中的慢性胃炎患者,十有七八屬於情緒波動較大,容易著急上火,平時壓力不小的。而且,一犯愁來病。這就是最好的佐證。正因如此,我們看到了柴胡、香附、延胡索、白芍、佛手五味葯。柴胡,疏肝解郁;香附,化滯行氣;延胡索,理氣止痛;白芍,柔肝養血;佛手,疏肝行氣。四味葯都入肝經,起到柔肝、養肝、解郁、化解肝鬱氣滯的作用。
第二條規律,就是要清熱。肝胃氣鬱日久,必然化熱。胃熱陰虛,是產生胃內嘈雜、胃反酸等癥狀的根源。怎麼辦呢?我么能用知母和黃芩。知母,性味苦、甘,寒,歸肺、胃、腎經,可以清熱瀉火,生津潤燥。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兩味葯配合,可以滋胃陰、清胃熱、化脾濕,符合我們的要求。
第三條規律,就是要健脾和胃。無論怎麼說,胃炎一病的標,還是出現在胃身上。所以,我們急則治其標。怎麼辦呢?用山楂、神曲、砂仁和茯苓。山楂和神曲,可以消食導滯。茯苓,能健脾利濕。砂仁,可以開胃而理氣。四味葯配合,對胃形成了保養。
看官,以上就是祖國傳統醫學化解胃炎的,常用的三條規律,或者說是三則心法。它們配合起來產生的共同作用怎樣呢?有驗案記載,此方治療胃痛2年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連續服用3個月,癥狀基本消失,5年未見複發。
這就是中醫對待疾病的理念。它看不見微觀世界的改變,但是對疾病發展規律的宏觀把握,卻是經得起推敲的。否則,中醫不會流傳至今,而愈發迷人。
當然,方葯,是死的。病情,卻是千變萬化的。我們將老一代中醫名家的臨床驗方介紹給看官,目的也是帶您領略其中的要領,感受中醫之文化。對方葯所體現的治療思路,加以借鑒和參考。具體應用的時候,是務必要根據癥狀加減的。所以,看官要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才能嘗試應用。但無論怎麼說,驗方之所以是驗方,關鍵在於它符合了一般的規律,因此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