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愈發猖狂,連小年輕都不放過!這7類人要小心了!
癌症是每個人都不想面對的問題,可是很多朋友不重視自己的飲食健康竟讓胃癌纏身!現在胃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趨於年輕化,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哪些人最易得胃癌?
1、嗜酒如命的人
適量飲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液的血流量,但長期或一次大量飲用烈性酒,會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出血。
適量飲用米酒、葡萄酒等低度酒,避免大量飲用白酒,不喝劣質酒。喝酒前要適量進食,以減少酒精對胃腸道的直接刺激。
2、喜歡吃太燙食物的人
人體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黏膜就會被燙傷。如果經常吃過燙的食物,黏膜反覆地燙傷、修復,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癌症。
3、喜歡吃熏肉的人
腌肉、熏魚等加工肉類製品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極易形成亞硝醯胺,在胃中直接誘發腫瘤。瑞典科學家發現,每天攝入加工肉類製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幾率就提高15%-38%。
喜歡熏制食品的人,要減少食用頻率,偶爾嘗嘗即可。要注意熏烤時食物不宜與火直接接觸,熏烤時間不要過長,烤糊的部分一點也不要吃,因為裡面的蛋白質已經變性。
4、三餐不定時的人
胃是一個習慣遵守「時間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經常三餐不定時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
不能按時吃飯的人,身邊應常備點蘇打餅乾、速溶燕麥等零食,實在來不及去吃飯也要往肚子里填點東西,對抗胃酸,別讓胃「空轉」。但此法只能偶爾應對,如果長期這樣做,對胃一樣有傷害。
5、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胃癌具有遺傳傾向,有研究發現,患者家屬中胃癌發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
6、長期心理狀態不佳的人
如壓抑、憂愁、抑鬱、憎恨、厭惡、自卑、人際關係緊張、精神崩潰、生悶氣等,都會導致提高胃癌的發生幾率。
7、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
有研究稱,約半數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國人約60%感染該菌,但僅0.03%的人群患胃癌。
如何養胃護胃,為你專家支招!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做好以下六招,有利於改善胃部健康:
1
定時作息
堅持每天11點前按時睡覺,讓胃有足夠的時間休息,每天三餐定時定量。
2
健康飲食
粥是養胃佳品,如有條件,每天喝一次溫熱的粥,多食蔬菜水果,少油膩。
3
適量運動
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定期進行適量運動,提升機體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
4
慎重用藥
很多藥物對胃黏膜都有刺激作用,如糖皮質激素、含利血平的降壓藥,需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5
防寒暖養
寒冷可使胃活動減緩,或導致胃痙攣,因此胃部保暖尤為重要。
6
保持心態
胃病發生與人的情緒有關,保持放鬆、愉悅的心情,避免壓力、緊張、焦慮。
如何才能早預防、降風險?
幾乎所有癌症的治療關鍵,都在於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而大多數的胃癌最大風險在於——發病期並沒有明顯的癥狀和不適,給人們提前預防和正確診治造成很大的難度。
即使有癥狀,但由於並不特異,也容易被誤判成其他疾病:
01
消化道出血
輕度出血常常表現為少量易被忽視的黑便,當出血嚴重時可表現為大量嘔血和明顯黑便。
02
嘔吐
確診的年輕胃癌病例中,嘔吐的臨床癥狀佔了近40%。
03
消瘦
患胃癌後,胃的分泌功能降低、蠕動功能失調,因而進食減少,導致乏力消瘦。
04
吞咽困難
當腫塊位於胃的入口時,食物通過就會受到阻礙,從而出現吞咽困難。
05
上腹部不適或腫塊
多數早期患者會出現無明顯誘因的上腹部不適癥狀。
患者一旦被查出,多數已是胃癌晚期,往往治療效果較差,生存期較短,生活質量較低。因此,通過胃癌篩查及時發現其「蛛絲馬跡」並及時干預,是降低胃癌發生率的有效途徑。
來源:人民網健康,人衛健康,醫學美圖


TAG:胃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