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測序技術找到16世紀災難性流行病罪魁禍首

測序技術找到16世紀災難性流行病罪魁禍首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4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研究人員利用最新測序技術,成功從16世紀墨西哥流行病受害者的牙齒中,鑒定出腸道沙門氏菌的基因組,從而判斷導致16世紀發生災難性流行病的罪魁禍首可能正是沙門氏菌。而此前,想從人類遺骸中鑒定病原體幾乎不可能。

很久以來,從人類遺骸中測定其所感染病原體的難度非常大,這是因為大部分病原體都不會在骨骼上留下痕迹。此次,德國馬普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及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名為「MALT」的最新型鑒定技術,從10名墨西哥原住民的牙齒中鑒定出了沙門氏菌的DNA序列。這些人被埋在「Cocoliztli」(納瓦特語中指「瘟疫」)墳場,可以追溯至歐洲人與當地人早期接觸時期。過去,有科學家曾根據流行癥狀的歷史記錄,提出造成疫情暴發的是某種傷寒,此次鑒定出腸道沙門氏菌(引起傷寒的細菌)則印證了這一猜測。

該研究向人們揭示了美洲第一次出現的沙門氏菌,這些病菌可能由歐洲人傳播來,給當地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由於墨西哥的原住民之前從未接觸過腸道沙門氏菌(但已知其存在於中世紀的歐洲),因此極易感染,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當時事件造成的死亡率極高。

研究人員表示,在歐洲人與美洲人首次接觸後的幾個世紀里,他們之間以類似的方式發生了多種疾病(如天花、流感和麻疹)傳染。這些疾病不會在骨骼上留下「罪證」,曾讓科學家無處追尋,但是憑藉新技術MALT,有望在未來幫助人們鑒定出更多致病DNA病毒和細菌病原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