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周易》教你聰明做人,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周易》教你聰明做人,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易經蠱卦》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意思是說:「『不侍奉王侯』,這高潔的志向,可作為人們學習的準則。」

《蠱卦》告訴我們,人應該有高潔的志向,正直的氣節,即便巨大的利益擺在面前,也不能以丟棄自己的尊嚴為代價,來謀取榮華富貴。

公元11年,王莽篡位之後,為了增強政府的號召力,廣徵天下名儒出仕新王朝。

前任光祿大夫龔勝也在被徵召之列,王莽打算任命他為講學祭酒,職位很高,派欽差大臣,攜帶詔書、官印,駕四馬安車,由郡長、縣長、三老、行義、諸生陪同,共約一千人,前去龔勝家宣讀詔書。

然而龔勝先是以有病為由推辭,跟著以死相威脅,但每隔幾日朝廷就派人來請,當他發現實在無法逃避這份送上門的富貴時,他召來兩個兒子和自己的一名學生,對他們說:「吾受漢家厚恩,無以報;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豈以一身仕二主,下見故主哉!」於是吩咐他們準備後事,交代完畢,即絕食數日而死。時年七十九

龔勝用一死來拒絕篡位者授予的官爵,情操如此之高,千百年來,仍然讓人敬佩不己。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人不能沒有尊嚴,沒有尊嚴的人很難說是一個真正的人。

我們從小就學會了「愛面子」,在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上,就己經了解了一個人修養的四個方面: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而在四者之中,自尊是首要的,如果沒有自尊這個基礎,自信、自愛、自強都無從說起。

人生在世,應該重視品行的修養。孔子曾要求當時的人們要「正名」,這裡的正名就是要人們做事注意規範,合乎道德,並且以此來維護做人的尊嚴。在古代社會,人們是非常注重「名」的,好的「名」是一個人有尊嚴的象徵。不論經濟條件貧窮富裕,還是身份地位高低貴賤,人們都有著非常強烈的自尊意識。「士可殺不可辱」便是一句錚錚的誓言,性命可以不要,但尊嚴卻無論如何不能丟棄。

我國古代有許多維護尊嚴的事例。那位寫出傳世傑作《桃花源記》以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名詩佳作的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流傳千古。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寫出了他的高傲的氣節。

《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一位在維護個人尊嚴的同時更維護了民族尊嚴的熱血女子。從古至今,國內國外,人們無不把尊嚴看作首要的事情。

一代藝術大師徐悲鴻從巴黎留學回國時,早己是蜚聲海內外了,很多國民黨高級軍政人物慕名求其作畫,有的還大排盛宴相邀,但他對這些人根本不予理睬。

有一天,國民黨文委主任張道藩親自登門造訪,求其為蔣介石畫一張半身標準像。徐悲鴻斷然拒絕:「我是畫家,對蔣委員長的人頭像可沒有興趣,您還是另請高明吧!」

「為蔣委員長畫像都沒有興趣,那你對什麼感興趣?」張道藩大惑不解。

「我對抗日救國感興趣,我對人民大眾感興趣!」徐悲鴻厲言正色地回答。

「我奉勸你還是不要做這樣愚蠢的事,否則你後悔都來不及。」

徐悲鴻冷笑道:「後悔?我只感到自豪!你的座右銘是升官發財,而我信奉的卻是:『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一個人只要有了正直的氣節,便有了做人的尊嚴。尊嚴就像一道靈光一樣,環繞在某個人的頭上,使他神采奕奕,受人尊敬。

在商品經濟時代,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一時間,很多人開始重新理解「尊嚴」的意義,認為只要有了錢就什麼都能買得到。

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民在貧窮時,鄰居們叫他大哥;當他擁有了十畝地時,鄰居們開始叫他大叔;等到他擁有了一百畝地時,鄰居們就點頭哈腰稱呼他為老爺了。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鄰居」大有人在,他們的尊重只與對方金錢的多少有關。對此,有一句古詩做了最好的反襯:「自古聖賢皆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坎坷人生只有周易才能扭轉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