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用筆,古人把話說盡了

書法用筆,古人把話說盡了

書法功課

書法是中國人一生的功課

關注

來源?綜合網路

編輯?黑土(微信shufagongke1)校對?白雲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仰面跌到),乃是千古不傳語。蓋用筆之難,難在遒勁(剛勁有力)。而遒勁非是怒筆木強之謂,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興行書得之,須悟後始肯余言也。

註:發筆,即落筆。要提得筆起,即落筆時要把筆提著,不要使筆有墜落感。自偃,不要讓筆自己跌倒。千古不傳語,用筆的千古秘訣。

用筆難,難就難在筆技巧的表現力上,難就難在筆力能不能剛勁有力。但剛勁有力不是僵硬,不是板直。書之線條,要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用力過頭是僵硬,用力過小是柔弱。怒筆木強,是用力過大,是線條僵硬。倒輒不能起,是缺乏筆法技巧。會用筆者,筆毫周身全都有力,就像體操運動員那樣,能倒能起。如果不信,請你去臨摹一下褚遂良和虞世南的行書,看看他們的用筆技巧,是不是都是這個道理。

笪重光《書筏》

筆之執使在橫畫,字之立體在豎畫,氣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結在紐轉,脈絡之不斷在牽絲,骨肉之調停在飽滿,趣之呈露在鉤點,光之通明在分布,行之茂密在流貫,形之錯落在奇正。

註:執,掌握和控制。使,支配和使用。筆的執使在橫畫,講的是寫橫畫,重在筆的掌握、控制、支配和使用。立體,字的設立和設置。字之立體在豎畫,講的是豎畫在字的結構中的重要性。豎畫類似建築物中的頂樑柱,要力強堅固,否則的話,字就會有失穩性。氣,氣勢氣概。舒展,展開。氣之舒展在撇捺,講的是一個字的氣勢大不大,展不展得開,在撇捺這兩個點畫上。融,和樂、怡適。筋之融結在紐轉,講的是字的筆畫與筆畫之間,連接得是否和樂和怡適,靠的是各點畫之間的連接和系帶。脈絡,血脈與經絡。脈絡之不斷在牽絲,講的是字的筆畫與筆畫之間應具有映帶關係,主要看牽絲。骨,筆畫剛勁有力。肉,筆畫豐滿有致。調停,處置。骨肉之調停在飽滿,講的是字的筆畫要剛勁有力,豐滿有致。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趣,意味、興味。趣之呈露在鉤點,講的是字的鉤點要寫好,鉤點正是表現字的趣味的地方。光之通明,是指點畫間的留白,留白宜勻稱。分布,安排。光之通明在分布,講的是字的點畫間的留白,要靠自己的巧妙安排。行,直排為行。流,流宕。貫,穿連。行之茂密在流貫,講的是一行之間有茂有密,靠的是點畫間、字間的流貫。形,字的樣子。錯落,參差錯雜。奇,同欹,傾斜、傾側。正,不偏不斜。形之錯落在奇正,講的是每個字的形狀要參差錯雜,靠的是錯雜有致。

周星蓮《臨池管見》

執筆落紙,如人之立地,腳根既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強健。稍一轉動,四面皆應。不善用筆者,非坐卧紙上,即蹲伏紙上矣。欲除此弊,無它謬巧,只如思翁所謂,落筆時先提得筆起耳。

註:落紙,下筆寫字的時侯,筆應該如人一般,要使筆尖直立於紙面(指筆身直立)。下筆要稍頓,寫字的時侯需視欲寫之點畫粗細狀況,作『或粗、或細、或方、或圓、或重、或輕的處理。這好比人要做動作前,先要站起來,只有站好、站穩了,什麼動作都容易做。用筆也是這樣,不會用筆的人,下筆往往壓力過重,往往失控,筆毫不是卧著扒著,就是蹲著伏著,這是用筆之大病也。要想改掉這個毛病,我們就得聽董其昌(號思白)的話,下筆的時候,筆一定要提得起來。

包世臣《藝舟雙楫》

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幸致。更有以兩端雄肆而彌,使中截空怯者,試取古帖橫直畫,蒙其兩端而玩其中截,則人人共見矣。

註:書法藝術,被人們稱之為線條藝術。線條是書法的語彙,線條是書法的生命。但是,對於書法線條的好與壞,人們往往只留意筆畫的兩頭,而對筆畫的中間部分,常常有所疏忽。而古人則把線條的中截部分,寫得雄(雄強)厚(渾厚)恣肆(無所顧忌、不受拘束)。令人斷不可企及,意謂一般人所達不到。線條的中截部分,要豐而不怯、實而不空。如果沒有強悍的筆力是做不到的。寫不來的人,常常是兩頭雄肆而中截空怯。我們應該從古帖中去分析,請把兩頭蒙去,仔細看看他們的中截,那就明白了。

朱和羹《臨池心解》

信筆是作書一病,回腕藏鋒,處處留得筆住,始免率直。大凡一畫起筆要逆,中間要豐實,收處要回顧,如天上之陣雲。一豎起筆要力頓,中間要提運,住筆要凝重,或如垂露,或如懸針,或如百歲枯藤,各視體勢為之。

註:信筆,隨便寫寫。率直,輕率,不經意。書法最講法度,而不講法度,隨便而為,是學書之人最不可取的行為。所以,初學之人在用筆方面最不可以率性,最不可以隨手信筆塗鴉,而是要筆筆講規矩。每寫一橫筆,起筆要逆入,中截要豐實,收筆要呼應。每寫一豎筆,起筆要力頓,中間要提運,收筆要凝重。或如垂露,或如懸針,或如百歲枯藤,哪裡可以隨便呢?

沈宗騫《芥舟學畫篇》

筆行紙上,須以腕送之,不當但以指頭挑剔,則自無燥烈薄之弊。用之既久,漸臻純熟沉著,而筆畫間若有所以實其中者,謂之「結心」。其法始焉遲鈍,後乃迅速,純熟之極,無事思慮而出之自然,而後可以斂之為尺幅,放之為巨幛,縱則為狂逸,收則為細謹,不求如是而自無不如是者,乃為得法。古人謂筆畫若刻入縑素者,用此道也,猶作書之入木三分也。

註:沈宗騫的這一段話,主要講的是運筆方法問題。在運筆方法中,突出了以腕送筆的問題,並且指出寫字不可以用手指頭去挑剔。用手指頭送筆,寫出來的字就會犯燥(焦燥)、烈(干烈)、薄(不厚重)的毛病。以腕送筆,初時較難把握,待時間長了,就會慢慢純熟。純熟之極,出之自然就好了。想寫小就寫尺幅,想寫大就寫巨幛。放任一點為狂逸(不受拘束),約束一點為細謹(精緻、精密)。心手相應,無使不可。古人以為,這就是入木三分。

朱和羹《臨池心解》

字畫承接(接續)處,第一要輕捷(輕快、輕便),不著筆墨痕,如羚羊掛角。學者工夫精熟,自能心靈手敏,然便捷須精熟,轉折須暗過,方知折釵股之妙。暗過處,又要留(停頓)處行,行處留,乃得真訣。

註:點畫與點畫承接的地方,用筆要輕快、輕便一些,交接處不要太顯露,要不露痕迹。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下一番功夫,功夫到了自然心靈手巧。要知道筆法便捷必須精熟,轉折的時候要暗中取勢,要象折金釵一樣,要一點一點地、慢慢地折。所以,行筆要留中行,行中留。這就是奧妙所在。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余嘗題永師《千文》後曰:「作書須提得筆起,自為起,自為結,不可信筆。後代人作書皆信筆耳。」信筆二字,最當玩味,吾所云須懸腕、須正鋒者,皆為破信筆之病也。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辦。提得筆起,則一轉(轉折承接)一束(收)處皆有主宰(主張),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

註:董其昌認為,書法是最講法度的。寫字時,筆必須提得起,筆筆要有起有收,不可妄為。但是,現在有的人學書法,在用筆上很不重視法度,技法還沒有掌握,就大學大家氣派,信筆潦草、隨便揮灑起來了。然而,信筆二字一定要破,寫字必須懸腕,行筆必須中鋒,就是破信筆之病的辦法。因為用「信筆」寫出來的字,其點畫的質量都不會好,點畫質量不好,在書法藝術看來是萬萬不行的。把筆提起來,一轉一束都有主張。書家用筆不可隨便但要隨意。隨便是「信筆」,是無法,是膽大妄為。而隨意是「脫化」是從有法到無法,是心手相應,是不為法所束縛,是法度純熟至極的表現。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方用頓筆,圓用提筆。提筆中含,頓筆外拓。中含者渾勁,外拓者雄強。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隸法也。提筆婉而通,頓筆精而密,圓筆蕭散超逸,方筆凝整沉著。提則筋勁,頓則血融,圓則用抽,方則用挈。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挈出之。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圓筆不絞則痿,方筆不翻則滯。圓筆出以險,則得勁。方筆出以頗,則得駿。提筆如遊絲裊空,頓筆如獅狻蹲地。妙處在方圓並用,不方不圓,亦方亦圓,或體方而用圓,或用方而體圓,或筆方而章法圓,神而明之,在乎其人矣。

註:康有為說,書法的奧妙全在用筆上,而用筆之妙又全在方圓上,方圓的用筆方法是不同的,筆法熟了,就知道其中的奧妙了。方用的是頓筆,圓用的是提筆。提筆中含,情趣藏在筆畫中,這是篆書的筆法。頓筆外拓,情趣露在筆畫外,這是隸書的筆法。中含者質樸自然,給人以陰柔之美。外拓者力勝強悍,給人以陽剛之美。提筆婉而通,是指點畫要簡約通順。頓筆精而密,是指點畫要精美細密。圓筆有蕭洒脫俗感,方筆有凝整沉著感。提筆有筋骨強勁感,頓筆有和樂怡適感。圓筆有引發和展示感,方筆有金石挈刻感。圓筆使轉時筆要提起,繼而用頓和挫的辦法寫出。方筆使轉時筆要先要頓住,繼而用提攜和帶領的辦法寫出。使用圓筆時,筆毫不能散開,要用擰絞在一起的辦法來寫出。使用方筆時,筆毫不僅要散開,還要用翻動和翻卷的辦法來寫出。圓筆不用絞法寫出則一定是病筆。方筆不用翻法寫出則一定是不靈動。書法妙在方圓相兼,圓筆勁,方筆駿,提如遊絲裊空,頓如獅狻蹲地,妙在方圓並用,神而明之矣。

韓方明《授筆要說》

夫執筆在乎便穩(穩便、適意),用筆在乎輕(輕靈柔和)健(挺拔有力),故輕則須沉(深沉),便則須澀(不潤滑),謂藏鋒也。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生也,太流則便成浮滑,浮滑則是為俗也。

註:執筆要穩便、適意,用筆要輕靈柔和、挺拔有力。但是,輕靈柔和必須沉著,要輕不浮滑,筆筆沉著。用筆浮滑,就會產生筆墨不力透紙背的毛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功課 的精彩文章:

米芾春聯41幅,年味來了!

TAG:書法功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