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矽谷再不是程序員們的夢想天堂了

矽谷再不是程序員們的夢想天堂了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CSDN編者按】每一個優秀的工程師都有一個矽谷夢,在全球頂級的互聯網公司,和最優秀的工程師一起做最酷的事情。但是 2017 年以來,動蕩不安的矽谷科技圈一直處於風口浪尖,從「卸載 Uber」活動到 「CNN 編造虛假新聞陷害總統」 等等,不斷降低著科技從業者的心理預期。此外,由 AI 人才搶奪戰衍生出來的新行業跨境 AI 人才獵頭持續火爆,更是為海外的工程師們提供了難以抗拒的高薪誘惑。

那麼如果面對繼續留在矽谷還是歸國創業的兩難抉擇,該怎麼辦?本文將盤點一些從矽谷歸國工作的工程師們,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出選擇的。

以下為譯文:

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就職谷歌,並在矽谷有一套寬敞的公寓——幾年前,王毅就實現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美國夢」。但在 2011 年的某一天,他突然對妻子表達了回國的想法。

雖然在谷歌擔任產品經理一職,但他對這份工作早就感到厭煩了,相比較,王毅更想回到家鄉成立自己的公司。但是要說服妻子放棄氣候溫和的加州、去選擇煙霧繚繞的上海這並不容易。

「那時候我們剛好發現妻子懷孕了,」現年 37 歲的王毅回憶說,他當時在公寓里踱步了幾個小時, 「在做出決定的前幾周我們感到非常不安,但最終她還是同意了。」

王毅

幸運的是,王毅賭贏了:他的英語教學應用「流利說」以及 「LingoChamp」 在 7 月份籌集了 1 億美元,他也承諾將以更加美好的未來回報中國。同時,他的這個決定象徵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趨勢,對 Facebook 和谷歌等公司也帶來了一些不安的影響。

目前,受過美國教育的中國人正成為推動中國企業全球化擴張、推動國家主導下一代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關鍵力量。面對曾經享有盛譽的矽谷工作和生活,現在反而有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國內那些風險資本及政府提供了財政激勵的尖端研究工作。

「因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正在轉移」,Spencer Stuart 的獵頭兼 CTO Ken Qi 表示,「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在國外工作或學習,然後回國工作,這類人通常被稱為「海龜」。一些美國科技巨頭的職位曾經被賦予了無與倫比的地位,但是現在一些中國的本土巨頭公司往往也是足以匹敵的——比如騰訊控股的新聞巨頭「今日頭條」。中國的搜索巨頭百度就成功說服了陸奇加入,之前在微軟就職的他在人工智慧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使他成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海歸人士之一。

陸奇

阿里巴巴的加入是催化劑,這家電子商務巨頭在 2014 年進行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目前,阿里巴巴和騰訊也都上榜全球十大最有價值的公司,亞馬遜和 Facebook 也在榜單之內。在創投領域,中國也和美國直接競爭:世界五大最有價值的創業公司中,有三家位於北京,而不是加州。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限制性移民政策,其實已經無濟於事了。

根據智庫中國與智聯招聘 2017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通過對 1821 人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高科技領域已經取代金融領域成為海外華人歸國的最大吸引力,占所有回國人員的 15.5%——這一數字比 2015 年的最後一次調查增加了 10%。調查顯示,2016 年的海外畢業生(主要來自美國)人數猛增至 432,500 人,比 2013 年增長了 22%。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放棄了矽谷。根據 LinkedIn 2017 年的一份報告,美國有超過 85 萬人工智慧工程師,其中 7.9% 是中國人,包括許多與大陸沒有親屬關係的華人、對於國內工作不感興趣的人。但是美國的華裔 AI 人才比中國人多,儘管他們在美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還不到 1.6%。

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谷歌總部內騎自行車的人

Jay Wu 在過去三年里為中國公司挖來了100多名工程師。Global Career Path 的聯合創始人為學生們開設了一個在線社區,舊金山的居民現在可以在十幾個微信群組內在線搜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畢業生說:「微信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可以密切關注這個圈子裡發生的事情,也可以直播線下活動。」他為阿里巴巴、京東商務以及攜程網舉辦過會議。

工資增長快、成長機會和歸屬感——這是中國互聯網領域總結出來的就職傾向。目前,中國的互聯網正在進入泡沫時代,有時甚至超過了美國同行。據說有一家創業公司僱用了一名 AI 工程師,四年內以現金和股票形式付給其價值高達 3000 萬美元的薪資。

對於那些不願意放棄美國舒適生活的工程師們來說,中國的公司正在主動找他們。 阿里巴巴、騰訊、滴滴出行和百度等都在矽谷建立或擴建了實驗室。

員工和訪客來到了阿里巴巴集團設在中國杭州的總部

事實上,豐富的就職機會也許是人們選擇回國的最大主因。雖然中國工程師在矽谷有許多傑出的代表人物,但相對而言頂級階梯的進步空間已經比較少了,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天花板效應」。

「很多在矽谷工作了很長時間的中國工程師發現,加入一家快速增長的中國公司,會在職業上更有利可圖」,風險投資公司合伙人 Hans Tung 說,「谷歌、LinkedIn、Uber、AirBnB 都有中國工程師,他們很多都在思考該接著留下還是應該回去」。

比發展前景更讓歸國者感興趣,可能是數量龐大的數據以及在中國試驗的空間性。要知道,騰訊無處不在的微信,只是由一個小團隊在幾個月時間內建成的,現在已經成為內部創意成功的招牌兒。更不用說現代計算是通過處理大量的數據來驅動的,本土創業公司 SenseTime 與幾十個警察部門合作,從面貌到種族追蹤所有事情,是最先進和應用最廣泛的監控設備廠商之一。

中國的 7.51 億互聯網用戶因此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培養皿,對於那些想把理論變成現實的人來說這種誘惑是不可抗拒的。

2010 年,徐萬紅從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畢業,並開始在 Facebook 上發布新聞,與中國創業公司 UCAR Technology 訪問團隊的一次偶然見面,讓他產生了跳槽的想法。現在的他在快手工作,創造了據說價值超過 30 億美元的視頻服務,在北京以外 20 公里的地方通勤,與 Menlo Park 總部的早餐吧相距甚遠。他說,「我沒有去美國買大房子,因為我發現了比在國外更有趣兒的事」。

那麼與人的關係呢?沒有任何一種科技可以抹殺上海和舊金山相隔十一小時、甚至更廣泛的文化鴻溝。

重慶本土長大的楊水石,到國外後改用了 Seth 這個名字,並在微軟雷德蒙德校園擔任軟體工程師一職。雖然這是他夢想中的工作,但美國郊區並不適合一個人居住,他的家鄉人口是西雅圖的四十倍。他曾在谷歌和 Facebook 工作過,但是再豐富的工作經歷,在美國生活的他仍然感覺到很孤獨,對這種生活感到十分厭惡的他最終還是回到了中國。

「你只是一台大型機器上的一個齒輪,永遠看不到大局「,他說。

原文:Chinese Workers Abandon Silicon Valley for Riches Back Home

鏈接:https://www.bloomberg.com/businessweek

編譯:言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三年後,人工智慧將徹底改變前端開發?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