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錯能改,方得始終

知錯能改,方得始終

佛家的小乘道講,能夠做到『精進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這便是羅漢境界。是起「勇猛心」在改過之道中,講的就是這個境界的修行。

各位書友,今天我們繼續帶著三個問題一起閱讀《了凡四訓》中發起「勇猛心」。

1. 你有拖延症嗎?

2. 你認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否合理?

3. 做善事不求報酬,修一己之身是正確的嗎?

作為改過的第三個要素,所必須發起「勇猛心」,書中是這樣解釋的:人在犯過之後不能改正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得過且過、退避畏縮。我們必須在明白過失以後,立即痛下決心改正過來,不可以延遲、疑惑,更不應當猶豫不決,東等西等,不敢下定決心。

一念猛厲,足以洗滌百年之惡。

在了凡先生的至理中,這也是讓人廣泛討論的一句話。它和佛家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遙相呼應。

很多人會對這句話產生誤解,是不是一個人做了一輩子惡,最後做一件大功德就可以抵消罪惡了呢?

《水滸傳》中魯智深一生殺伐,到最後在錢塘江上「聽潮而圓,見信而寂」,臨坐化做偈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從這首偈子來看,不修善果,殺人放火,這已經是大惡中的大惡了。這樣的人怎麼會立地成佛呢?

我們在魯智深的生平中細細思索,這個人所作所為,三拳打死「鎮關西」,野豬林救林沖,斗小霸王周通,仗義勇猛,扶危救困,嫉惡如仇,除了喝酒吃肉,毀佛謗聖,具是解救良善,斗殺朝廷奸佞,誰也找不到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存有私心的行為。所以,這樣一個「殺人放火」的和尚,最終得悟真理,圓寂成佛,從來沒讓我們產生過質疑。

在《了凡四訓》中第三章「積善之法」中峰老和尚對這個現象也做了解釋:「做對他人有益而無害的事情,就是善;做表面上看起來雖然像是善事,但實際上卻只是對自己有益的,那便是惡。

如果是對他人有益,那麼就算打人、罵人,也都是善;若只是對自己有利,那麼縱然是對人恭敬、以禮待人,也都是惡。」

所以,真善假善的辨別和這些道理,每個人都應該仔細思考。魯智深頓悟自己罪孽深重,意識到之前的混沌未開,一念猛力,這才頓開金繩,扯斷玉鎖,所以立地成佛。

那我們做為沒有大善大惡的普通人,在修善改過時,就要用這種勇猛的心態來許下心愿,不再萎縮逃避,放開執念,以金剛霹靂的手段,行菩薩柔腸的慈悲。

不過下定決心還不夠,還要有持久心。在實際行為中,就事上改過,從明理改過,從心地改過,做到以心為鑒,以理為鑒,以事為鑒。進而達到修心的境界。

在「事、理、心」的三重改過中,這是一種漸進的過程。

比如說「事」上改過,是從已犯的錯誤中改正,像易怒、懶惰、殺生、吝嗇等等,曾經擁有的弊病,進行逐一改正。

之後我們就可以從「明理」上,在犯錯的苗頭即將露出時,立即醒覺。善於改過的人,在還沒有禁止他去做某種事情之前,就應該先了解不可以做的道理,進而修正自己的行為。

但是,最高明的改過方法,還是要從修心下工夫。最好每當心裡剛剛動了壞念頭,就能夠立刻覺察,而後馬上讓這種念頭消失,過失自然不會再產生。

命運在自己手中,你可以創造自己的命運,只要下定決心,用持之以恆的態度,用生活的智慧,得當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就會將你融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而一旦到了這個階段,你就能體會到,或者感覺到精神舒適,心境開闊;或者感覺到智慧突然大開,一聞千悟;或者處在煩瑣雜亂之中,卻能觸類旁通,順利完成;或者遇到以前的怨家仇人,卻能將嗔恨轉化,心生歡喜……

這種境界,倒讓我想起唐朝施肩吾的《西山群仙會真記》中一段話: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愛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他告訴我們,放寬你的心胸,就可以容納天下事物;謙虛謹慎,便能兼愛天下仁善;放平心態,平心靜氣中,有助於你觀察、分析天下事情的變幻;潛心鑽研之中的道理,便能讓你縱觀天下,不被迷惑;只要你堅定信念,盡可以應付天下變化。

如果達到這種境界,恭喜你,你就站在聖人堆兒里,讓別人膜拜了。那時,你會擁用一種嶄新的視野,用「大局觀」看待世界和社會。

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懷,大格局才大有作為。所以,這才是了凡先生「命由我作,福由我求」的宗旨。也就是六祖惠能所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的境界。

各位書友,歡迎大家繼續和我感受了凡先生的人生智慧,讓我們共同走進「善良改造命運之門」。

為生歌唱,有書智庫領讀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國學共讀 的精彩文章:

菩薩的「說話之道」,你也可以做到

TAG:有書國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