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戰鬥民族」冬季軍帽的進化:最終拋蘇系風改走美式路線

「戰鬥民族」冬季軍帽的進化:最終拋蘇系風改走美式路線

十月革命造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紅色政權,而當時的革命戰士們頭上戴著的帽子卻並沒有跟隨著新政權的建立而發生變化——當時赤衛隊的被裝主要來自於沙俄軍隊的庫存。軍人們在夏天的時候戴的是大檐帽,而冬天的時候則會換成高筒的羊皮帽。為了同反動軍隊所區分,赤衛隊員們大多都給帽子上釘綴了紅色的布條以做區分。

直到1918年紅軍正式成立,紅色的人民武裝才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代軍帽——由騎兵名將布瓊尼設計的尖頂盔型軍帽。它伴隨著恰巴耶夫打擊過匪幫,也伴隨著郭如鶴的達曼軍轉戰庫班,保爾柯察金更是和它一起走遍了大半個俄羅斯……無論是華沙城下、還是遠東密林,布瓊尼帽都隨著紅軍戰士們的歌聲而威名遠揚!

這種軍帽分為冬季版和夏季版兩種,夏季版採用同套頭衫一致的乾草黃色純棉華達呢製成。而冬季版則是由煙褐色的粗毛呢製成,在正前方縫有巨大的五角星,而五角星的顏色則由其部隊性質決定:步兵為玫瑰紅、技術兵種為黑色、騎兵為碧藍色、邊防軍為銅綠色,這種帽子是構成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蘇軍標準形象的道具之一。

很快時間到了1935年,蘇軍決定對老式軍裝進行改進——首當其衝的就是軍帽,實用但並不美觀的夏季布瓊尼帽很快就被當時流行於世界並較為美觀的船形帽所代替了,而更為美觀的大檐帽也開始配發到了每個戰士的手裡。冬季的布瓊尼帽繼續服役到了40年代,隨後更為保暖的烏沙卡將它替代了。

而船帽和烏沙卡在蘇軍中卻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30-80年代,凡是蘇軍出現的地方,處處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然而這一切在阿富汗那個地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阿富汗的戈壁、高原地形所佔比例較大,因此蘇軍為了這種地形專門開發了新式的,被稱之為「阿富汗卡」的作訓帽。

「阿富汗卡」作訓帽採用有帽檐式的軟帽設計,同時為了防止晒傷脖子和風沙灌進耳朵而設計了兩塊護耳布。由於這種軍帽滿足了絕大部分部隊的使用需求,因此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蘇軍/俄軍的制式作訓帽。在這裡不得不吐槽下:由於最早的「阿富汗卡」作訓帽採用了乾草黃色面料,因此在亞洲人佩戴且帽耳放下時頗有幾分「昭和風」。

由於「阿富汗卡」式作訓帽較為厚重,且造型也與現代化軍隊的風格過於不符,因此在08年軍服換裝時為部隊裝備了美式圓筒形作訓帽並沿用至今,傳統的烏沙卡式防寒帽也在2014年離開了訓練場而成為了禮常服的好夥伴。雖然新的冬季防寒帽變得現代感十足,但布爾什維克留在上面的紅色血脈卻依稀可見——畢竟,這個偉大的國家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派 的精彩文章:

TAG: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