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在三國蜀漢集團中,諸葛亮的真實地位

歷史上在三國蜀漢集團中,諸葛亮的真實地位

原標題:歷史上在三國蜀漢集團中,諸葛亮的真實地位



《三國演義》里,劉備通過「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當軍師,從開始就是劉備團隊的核心人物。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自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出山為幕僚後,後兩年為軍師中郎將掌管後勤,其地位在將軍與校尉之間,而職務是專管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的賦稅與軍糧,無法參與軍機大事。後劉備帶龐統、黃忠等人去益州,把公安城的後方事務交給趙雲,諸葛亮留在江陵輔佐關羽。


其實,劉備本意不是要請諸葛亮從政的,而是為了請出諸葛亮的名士身份,以及他在荊州的那張通達的社會關係網路,這是劉備集團迅速而順利地實現在荊州的本土化的關鍵。


可以說,早期諸葛亮的在劉備集團的重要地位反映的是劉備對諸葛社會背景的嚴重依賴。對此,清吳梅村的《綏寇紀略》中有記載:明朝末年,張獻忠攻破荊州,發現了一張劉備的「借富民金充軍餉券」,借券上有「武侯押字」,「紙墨如新。」明代何宇度的《益部談資》也記載劉備「從南柤大姓晁氏貸錢千萬,以為軍需,諸葛孔明作保,券至宋猶存。」


直到建安十九年,劉備攻下益州後,諸葛亮才被提拔,接任董和為益州郡太守。該年年末,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與董和同任。劉備定蜀後,左將軍府無疑是中樞機構,其最高佐輔當為左將軍長史。不過該位置是年輕時已聞名天下且為劉璋重臣的許靖,以迎合東漢以來尊重名士及蜀中本土實力的政治需要。真正處理左將軍府日常事務的是署左將軍府事,為諸葛亮所有,劉備稱大司馬、漢中王以後,諸葛亮的署左將軍府事應該稱署大司。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手下眾臣勸諫劉備進位漢中王並上表漢獻帝,這是劉備上奏朝廷的官方文章,目的又是進位漢中王這麼重大的事情,所以每一個字都是要斟酌的,群臣排位也是有講究的。從排位看,名義上和劉備平級的馬超領銜,緊跟的是許靖,第三名和第四名都是蜀中實權派人物龐羲、射援,劉備既給足了益州本土門閥的面子,又借他們來吹捧自己。在劉備原有的班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諸葛亮,其後是關羽、張飛等人。


可以說,諸葛亮的政治地位極高,是蜀漢集團中毫無疑問的第二號人物。不過關羽覆敗,荊州易主之後,荊州集團的身份迅速轉為客居士大夫,其在集團內部的硬實力自然也是驟減。對於集團內的各方政治勢力,劉備生前的政策是兼而用之,力求平衡。不過,此時諸葛亮已掌握實權,地位並沒有太多觸動。甚至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已堪稱蜀漢一把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悠悠 的精彩文章:

擁有百萬雄獅的薩達姆最後會一敗塗地?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

TAG:趣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