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心臟協會:心臟驟停倖存者重返工作崗位和社會生活困難重重

美國心臟協會:心臟驟停倖存者重返工作崗位和社會生活困難重重

  湯姆?帕克 32歲時在華盛頓的家中突發心臟驟停,他的妻子很快就在911調度員的指導下對他實施了心肺復甦。一位緊急醫療技術人員幾分鐘後趕到了現場,他用攜帶型除顫器使帕克的心臟再次跳動了起來。

  帕克是美國每年超過35萬院外發生心臟驟停的人之一。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心臟病更新後的統計,這些人當中在急救醫療人員到來並施救後也才只有11%的人存活下來。

  「醫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來(研究)確保心臟驟停患者能夠醒過來、生存下來,」匹茲堡大學急診醫學專家克利夫頓?卡拉威博士說。「現在,只要我們能把他們帶到這個階段,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然而,星期四《循環》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心血管的質量和預後》,該文認為,這些人恢復正常生活可能並不那麼容易,特別是當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出現了損傷。

  這個研究是由瑞典隆德大學的職業治療師Gisela Lilja博士牽頭完成的,他對心臟驟停之後6個月的250例患者進行了研究,同時還對前6個月發生過嚴重心臟病發作的119名患者進行了比較研究。這兩組人都填寫了一份關於他們的社會參與和前後工作狀況的調查表,並對他們的認知和情感問題進行了評估。

  研究小組發現,心臟驟停倖存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恢復了以前的工作水平,而心臟病倖存者,這個數據是72%。此外,有將近一半的心臟驟停倖存者報告說,他們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的參與程度較低,比如,在自我護理、人際關係和休閑活動等方面有困難,而心臟病發作倖存者的這個數據僅有30%。

  在心臟驟停中有認知功能損傷的患者,在其後的6個月後,其病假可能要比沒有這種損傷的倖存者多出三倍。患者的靈活性、記憶力、疲勞和抑鬱等問題也與他們更少地進行社會參與和社區融合有關。

  Lilja說,研究結果表明,對心臟驟停倖存者需要提供更多的康復服務。比如——她建議說——幫助他們獲得大腦損傷、疲勞、抑鬱和其他問題的專家諮詢,而這些服務在常規保健中是沒有的。

  在帕克的病例中,心臟驟停的四到五天後,他去看了喬治?華盛頓大學醫院的神經科醫生和職業及言語治療師。他被確診有命名性失語症,或者說在檢索語詞和表達自己方面出現了障礙。交談對他來說,已經會讓他筋疲力盡。

在心搏驟停中倖存下來的湯姆·帕克(右)

  出院後,帕克開始進行言語治療,每周治療3次,這樣大約持續了2個月時間,然後他返回了工作崗位。但是他的這種治療還繼續維持了4個月。他也開始堅持跑步。

  就在他發病的7個月後,帕克完成了半程馬拉松。今天,兩年半後,35歲的帕克是心臟驟停基金會董事會成員了——這個機構是匹茲堡的一家非盈利性機構,其宗旨是提高人們預防和治療心臟驟停的意識。

  美國心臟協會緊急心血管護理委員會的前任主席Callaway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是他指出:對於那些經歷了腦損傷的心臟驟停倖存者來說,了解他們所存在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實施治療。

  「對於患有抑鬱症的人來說,我們知道治療或者使用抗抑鬱葯會有幫助,」 Callaway說。而有的治療師也可以幫助他們解決疲勞或靈活性問題。「如果我們能夠為倖存者緩解這些問題,」他說,「也許我們就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

  最起碼的,他說:「心臟病專家需要注意到那些心血管之外的問題。」

B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NEWS

翻譯:第一響應急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 的精彩文章:

鍛煉或可逆轉中老年心臟病風險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