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如果你不能選擇時代,至少你還能選擇在真心

如果你不能選擇時代,至少你還能選擇在真心

導語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這句話在《無問西東》這部電影開頭便提了出來。這部電影用四個故事貫穿了100年,每代人在面對不同的處境是如何做出選擇?

西南聯大戰火紛飛,戰爭年代家國存亡,文革年代的政治風波,21世紀的紙醉金迷,電影里的主人公在面對這樣的處境會做出何種選擇?他們能否面對真正的面對自己?這也是《無問西東》這部作品想要給出的答案——真實

正是因為每個時代總有人選擇堅守,所以造就了一個個不斷延續的將來

我為什麼懷念西南聯大,這才是大學

在19世紀三十年代,戰火紛飛的西南聯大,每當空中有敵軍入境警報想起的時候,吳嶺瀾(陳楚生飾)總是帶著鴿子逃跑。「能救一些就救一些吧」,他在台詞中說道。戰爭年代,這些白色的鴿子象徵著和平與安寧,這也是電影里的一處小小的隱喻。

可是,誰知道吳嶺瀾在年輕的時候有過迷茫。19世紀20年代,他選擇了實科,可是他的英文和語文成績都是滿分。當時的清華校長梅貽琦問他:為什麼不選擇文科?他說:好學生都念實科

吳嶺瀾的回答是不自信的,他只是覺得自己在學生時代只要求學,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這是梅貽琦和他說,選擇做真實的自己

於是吳嶺瀾開始迷茫,影片中對他迷茫的表現只有一處,那便是當他的同學們都在忙著排練舞台劇時,他在旁邊心不在焉地翻看著實科課本。他開始不知道自己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很快,1924年,泰戈爾來到了中國,演講了一番,吳嶺瀾從他的演講里,發現那些名人們和自己有著同樣的困惑,於是他釋然了,於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路,並最終成為清華大學的一位巨匠。這是影片中第一次對於真實的解釋。

我們為什麼懷念西南聯大,影片的幾處小細節似乎可以告訴你。

在那個鐵皮屋頂的教室里講數學的教授,講課的聲音被鞭炮一樣的雨聲淹沒的時候,轉身在黑板上寫下「靜座聽雨」四字,陪著焦躁不安的學生們坐在漏雨的教室里,聽雨聲。

在山洞裡躲避空襲,仍慢條斯理念詩,聊哲學聊黑格爾,介紹恐龍化石的教授們,頭上戴一頂草圈,在他們身上看不出恐懼與慌亂。

這些身處亂世的年輕人,浪漫的教育賦予他們自由,賦予他們安寧。思想上的安寧與自由,來源於那些在雨聲里,戰火中面對「孤獨」的勇氣

後來,吳嶺瀾的做法一點點影響到了他的學生。

吳嶺瀾的學生沈光耀(王力宏飾)出生在富足家庭,沈光耀不遠萬里來到西南聯大求學,母親對他的期望僅僅只是這些:「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

若是按照母親的希冀,恐怕沈光耀早就能夠好好地享受人生,奈何看到了吳嶺瀾在逃跑時對生命的珍貴,看到西南聯大被炸毀時生命的脆弱以及那位空軍司令告訴他:「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這些,讓他瞞著母親去當一名空軍。在訓練的時候,看到了漫山遍野的人們遭受飢餓,他定期的拿著部隊里剩下的食物空投而下,孩子們看到他的飛機,便跑著出去叫著「晃晃」、「晃晃」來了。

這些對別人的愛讓沈光耀找到了人生的價值,這些才是生命的意義。他背叛了當初被母親的承諾,也放棄了衣食無憂的大好前程。1937執行任務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撞向敵艦,與敵同歸於盡。

如果你的時代不夠好,你要怎麼選擇?

後來,正是這些食物拯救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的名字是陳鵬(黃曉明飾)。

時間跨度了30年,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在北京一家中醫院裡,王敏佳(章子怡飾)李想(鐵政飾)陳鵬三個人是好朋友。王敏佳看不慣自己的老師許老師被自己的老婆劉淑芬欺負,便拿著全院的病曆本臨摹字體,寫了一封不同字跡的舉報信,而那封舉報信李想也參與了。不料,由於自己總是「一逗到底」的寫作習慣被劉淑芬發現了,劉淑芬便拿著舉報信去了醫院,大罵王敏佳是「小三」、「破鞋」。王敏佳一個人承擔了所有的罪名,更糟糕的是,她曾經因為小小的虛榮心編造的和毛主席拍照的謊言被戳破,於是組織上便認為她是特務。

李想為了順利拿到去援疆的名額,沒有勇氣說出來自己和參與了策劃舉報信的事實。諷刺的是,王敏佳被批鬥的那一天是李想的援疆戰士送別表彰大會。

一堵牆,牆的裡面是表彰,牆的外面是批鬥大會。那個年代,所有的中心都在批判,每個人似乎被集體意識弄混了頭。如果有那麼幾個清醒的人,那麼一定是悲劇結尾。王敏佳便是那個清醒的人,她可以選擇屈服和妥協,可是倔強的她在最後一刻站在批判台上卻朝著劉淑芬不屑的笑著。這種笑,是對內心真實的映射。即便在極端思維的那幾年,總有人選擇保持純真。

後來,王敏佳被人用磚頭砸的面目全非,被陳鵬救下了。陳鵬帶著她回到了那個曾經被沈光耀依靠投遞食物救活的村子,王敏佳帶著面罩在那裡隱姓埋名的生活著。若干年後,1974年,陳鵬完成了原子彈的研發任務回到村子裡想要找回王敏佳的時候,卻看到了滿是批鬥地主的字條,而王敏佳也在這場政治風波中消失了。

其實,這部分最悲劇的人物是劉淑芬,她誤以為王敏佳死了,便當著許老師的面選擇了跳井自殺。她曾經和許老師那麼恩愛,為了供奉許老師上大學省吃儉用,但是學成歸來後的許老師卻看不上她,奈何在她以死相逼的情況下和她結婚。但是婚後的劉淑芬並沒有得到許老師的愛情,只能依靠一次次打罵許老師和他發生一些聯繫。她的內心又何嘗不煎熬,大V覺得劉淑芬的人物塑造絲毫不比王敏佳遜色,只是她回歸內心的方式太極端。

這裡是闡述了19世紀60年代的悲劇。

聽從你心 無問西東

最後說回李想,李想後悔了。但是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保持內心的選擇,他在邊疆的時候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救下了一對夫婦。那對夫婦便是張果果的父母。

張果果(張震飾)是一個表面冷靜內斂,心思縝密;實際內心有溫度,有原則的人。面對商場上的是是非非,他仍然選擇拯救四胞胎,選擇去做內心認為對的事情。不過,現代的情節在大V眼裡是刻畫的最弱的,敘事結構也有待提高。不過也可能正是因為前面幾代人的無畏付出,才能換來現代生活的寧靜與平和,所以現代的片段才不會顯得那麼濃墨重彩。

這四個故事串聯起來,展現出每代人面對不同的時代是如何遵循自己內心進行選擇的。這些故事,都有著一種濃烈的,高尚的情懷,高於「明哲保身」,高於「恰到好處」,甚至在當下看來有些愚昧至極。但正是這些人性中最純粹的東西,在黑暗的時代指引著我們前行。

這也讓我們知道,那些你不信的東西,其實都是真的。

你不信,在一個吃不飽飯的年代,還會有人捨命就鴿子;你不信,有人願意丟掉榮華,丟掉高貴完美的人生,而甘願跑到落後的鄉村,成為一縷英魂;你不信,有人寧可直面深淵,粉身碎骨,也不願背叛理想,放棄心中對的東西。

這些「你不信」,便是電影《無問西東》中所要表達的。

也許,看到的和聽到的,經常令我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他們的念頭。可是如果有一天有一個機會提前了解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所以喜歡電影裡面的最後一句話:願你被打擊時,記得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不問西東。

V觀影視

專業態度 娛樂精神

走心推薦 一起追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觀影話 的精彩文章:

和好友看音樂劇!上大學的林妙可,顏值高了,品味也高了!

TAG:V觀影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