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來痴,從此醉,竟不知為誰開,茶花滿路

向來痴,從此醉,竟不知為誰開,茶花滿路

我們今天還來講《天龍八部》,今天講的是龍眾,先來看看何為佛經中的龍?跟中華傳說中的龍不同,不意為鱗蟲之長,祥瑞之兆。龍眾就是指在水域生存的水蛇、海龜、魚、蝦、蟹等一切眾生。而龍王也不是我國神話傳說中遭悟空調戲的老頭子,而是水域眾生之王,通常在梵語中被稱為NAGA。在中國音譯之後即為那迦,那迦在印度本意指的是一種多頭,頭型酷似眼鏡蛇,長身,無足,無角並且有劇毒的水屬精怪類生物。具有控制水、行雲雨的力量。後來佛經傳入中國再次翻譯,被翻譯為了龍。

龍眾的龍跟中國神話的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且我過的龍文化已經有了8000年以上的歷史,是我國從先人開始一直使用並傳承發展的重要圖騰。雖無史料證明,但僅從時間順序上來看,若非人類本能中對自然神明崇拜的趨同性導致的巧合,佛教中的龍應該是以華夏文明中的龍圖騰為藍本所創造,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可控制水、行雲雨。也有不同的地方,畢竟不屬於上四道脫離生死,還是精怪之身。古印度人對龍非常尊重,認為水中龍的力氣最大,佛經中也出新過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稱謂。把德行崇高的人稱為『龍象』,以『西來龍』指從西方而來的高僧。

當玄奘西天求取真經,帶著梵文的佛經重歸大唐後,在大唐廣泛的宣傳佛家文化,畢竟在當時佛教被奉為國教,翻譯的人又選取了人們最耳熟能詳的龍字作為其釋義。

搞清楚了什麼是龍眾,那麼在《天龍八部》里對應的又是誰呢?畢竟不是志怪小說,還是要落在活生生的人身上。

天龍八部,以天眾、龍眾最為重要,按順序來說,也應該落在本書的第二主角——段譽的身上。

段譽在開篇頭兩章為了救鍾靈性命,誤入無量山谷,習得北冥神功心法和凌波微步步法,誤食了莽牯朱蛤百毒不侵。在不知道書中還有堪稱盜號的虛竹的時候,覺得段譽簡直是開了掛的人生,全身都是主角光環。

獃頭獃腦還很有女人緣,走到那裡都是軟玉相伴,溫香在側。比其父段正淳來說,段譽倒是多了一點克制,與每個姑娘都清清白白。即便被段延慶陷害吃了陰陽合和散,也沒有與在當時對兩人關係心底尚存疑的木婉清發生關係。這一點像極了《紅樓夢》里的賈寶玉,警幻仙子說賈寶玉是古今中外天下第一淫人也。同樣適用於段譽。這個『淫』,並不代表著肉體上的放縱,而是精神上的共情。

這也是段譽比段正淳高明的地方,兩人都貪色,但方式方法不同,段正淳與許多女人有染,並讓她們紛紛生下他的女兒。然後不管出於何種原因,總是十數年不曾相見。這些女人自己撫養女兒長大,在數十年的思念、盼望、失望中紛紛因愛生恨,想找他尋仇。雖然都是刀子嘴豆腐心,不過是想見他一見,再溫故一下當年的柔情。雖然最後在她們皆被慕容復所殺之後段正淳自殺相隨。段譽的生時相伴難道不強過段正淳的死後同穴?

佛教有三毒為『貪、嗔、痴』。我們昨天說了蕭峰為嗔,阿朱捨身化解了他的嗔怒,才使他得正果。段譽乍看來代表了痴,因為他從第十四章見到王姑娘開始便痴情於她不能自拔。實則不然,段譽應歸屬為貪。對外物起的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在段譽身上,可以歸納為尤其貪色。對王語嫣步步緊隨,什麼國家大義,什麼父母情重,什麼恩怨情仇,都不及王姑娘看他一眼,沖他笑上一笑重要。

改版前的結局是段譽與王語嫣終成眷屬,這是一個非常瑪麗蘇的結局,年少的時候我十分喜歡,現在想想,有點突兀。王姑娘一直心有所屬,非其表哥不嫁。慕容復幾次拒絕,她也還執意相隨。怎麼枯井一夜就一下天翻地覆了?不就是一個萬年備胎終於轉正的故事嘛?怎麼還能一瞬間喜歡不喜歡都變了?談過戀愛以後我們又怎能不知表面上在一起容易,心底真正的好惡還是無法隱藏。現實無數次的告訴我們備胎轉正也很難幸福。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會被珍惜。所以看到改版中王語嫣砸壞玉像,揚長而去。段譽與鍾靈、木婉清終成眷屬。才長舒一口氣,覺得這樣的結局是最好的結局。段譽貪念的根源,其實在玉像,王語嫣只是長得與玉像幾分相似而已。只看錶象而不看內在,段譽追逐了一圈,才明白了最適合自己的人一直就在身邊的簡單道理。隨著玉像的破碎,心中的貪念也被擊碎,在這時,他才真正的成長起來了,才擔得起大理國王的重任。愛民、納諫、節慾,在位四十年受國民愛戴,後避位為僧,傳位於子段正興(這就是一燈大師的爸爸啦)。

以上種種贅述只是簡單的講了故事並說明了段譽為全書的第二主角,我們當然不能僅僅因為他是第二主角就說他是龍眾的王龍王。刨除大理皇家有避位為僧的傳統,刨除大理國寺被稱為天龍寺,刨除他天生大理王儲的身份。有一個細節可以幫助我們推斷他代表龍眾之王。

在印度的傳說中,那迦有一個天敵叫迦樓羅,也為八部之一。迦樓羅每天要吃一隻大那迦,500隻小那迦。龍眾不敵,最後拜求佛陀庇佑,佛陀賜其袈裟蔽體才躲過天敵追殺。這就說到了不會武功的段譽是如何習得六脈神劍的。當時段譽因用北冥神功吸收了眾多人的內力而出現病狀,被伯父段正明帶去天龍寺求助,並傳授其一陽指。恰逢鳩摩智來天龍寺踢館,說他掌握了少林七十二絕技,武功天下無敵,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不應當私藏而應拿出來共享。枯榮大師看出段譽天賦異稟,也明知合舉寺之力也很難勝過鳩摩智,遂將他護在身前,要他臨危受命,背下六脈神劍劍譜,隨後將劍譜毀於一旦。後來鳩摩智雖將其擄走,可因為段譽是世上唯一知曉六脈神劍內容的人,不得以還得一路相護。這枯榮大師不正是為龍眾之王段譽披上了護身袈裟么?讓其屢屢從鳩摩智手下逃脫。說到這裡大家也都看出了鳩摩智即為迦樓羅,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不做分解,以後再談。

雖然很多人都還喜歡改版前的天龍,我還是覺得現在這般更符合人物性格和人情冷暖,金庸先生在七十古稀的時候讓段譽打破了心中貪愛的根源,大概也意味著先生自己終於放下了年輕時對夏夢的執著。畢竟先生自己也說過,如果要選的話,筆下人物,最願成為段譽,不是么?

作者鬼魅:願以身體力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音頻及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吳順榮散文 茶味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