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和調控方向

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和調控方向

全球經濟復甦不可持續

十九大指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們認為,有三點非常重要。

首先,中國的基本矛盾發生了變化。

其次,改革開放以來設計了「三步走」方案,十九大做了一些調整,在前兩步已經基本完成的基礎上,經過15年到2035年建成現代化國家,比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的原定目標整整提前了15年;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特別加上了「美麗」,強調生態的重要意義。這可以說是重新安排了時間表、路線圖,也可以說是再出發。

再次,未來三年,即「十三五」的後三年,是一個歷史的關口期,要為實現現代化奠定基礎,中國經濟要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2018年有三個重要任務,一是防範風險,二是精準扶貧,三是防治污染,以這三大攻堅戰作為抓手,推動中國經濟從高速度的發展轉向高質量的發展。討論2018年的經濟形勢,就要認識時代變化,把握政策轉變。

認識時代變化,首先就要認識當前的世界。2018年世界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歸納為一句話——全球化還是去全球化?中美政策之間的差別就是這個問題。

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一直是低速增長,儘管2017全球經濟復甦,但依然沒有達到潛在增長水平。之前,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徵是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快於經濟增長速度。2017年,全球貿易在恢復之中,但仍然沒有高過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經濟增長慢,貿易增長慢,金融比經濟和貿易更活躍,金融動蕩是大概率事件。如果這種狀況沒有改善,那2017年開始的全球復甦的可持續性就令人懷疑。

全球全要素生產率自危機以後沒有提高,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全要素生產率都在下降之中,幾乎接近於零。如果不出現重大技術革命,全球經濟增長會繼續處於低迷狀態。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提出,全球經濟可能正處在一個低迷的狀態,2017年全球經濟的復甦性表現不是持續性的。

這次全球性經濟低迷和以前的間歇性低迷不一樣,其中一個重要差別是目前全球處於高槓桿狀態。金融危機是快速去槓桿導致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危機。為應對危機,各國政府不斷加槓桿,以防經濟快速衰退,導致政府槓桿處於高位。日本政府債務佔GDP比重超過250%,美國超過100%,最健康的德國也在80-90%以上。當全球經濟開始復甦,政府一定要去槓桿。但去槓桿過快會導致新的金融動蕩。所以,美國扭扭捏捏地加息縮表。

可以說,全球進入了新周期。二戰前,周期性危機頻繁發生,人們發明了宏觀經濟政策來應對,最主要的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而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另一種周期——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10-20年。兩種周期疊加,不匹配的風險非常大,2018年很可能就會面臨不匹配問題。如果美聯儲持續加息、縮表,美國目前如此高的資產價格能否維持就成問題了。過去將近十年,美國實體經濟增長並不快,但美國資產價格的上漲速度非常高,都是靠過高流動性推動的。縮表以後,這種資產價格能否維持?如果美元升值,吸引全球資本流向美國,對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會不會再出現2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狀況?從全球情況來看,假如勞動生產率不能持續增長,去槓桿可能導致新的金融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過去十年治理金融危機的經驗表明,貨幣政策極度寬鬆,利息降到零甚至負,並沒有帶動實體經濟多大好轉。

過去的經濟政策都是在需求側,宏觀經濟政策是調整總需求的安排,如果利率降到零以下,宏觀政策其實是走到了極限。

現在,全球都在向供給側發力。2016年杭州G20峰會簽署了結構性改革議程,規划了9個領域。

結構問題是長期問題,經濟政策無法解決結構問題,結構調整要依賴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是隨機的。經濟政策不討論技術進步問題,只能創造一個好的體制環境,這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

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不僅要面對全球結構調整的後果,而且要承擔全球結構調整的責任,我們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共商共建共享構造新的全球治理體系。

2018年經濟增長可能溫和放緩,通脹中樞將有所抬升,因此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仍將保持不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展望2018年,貨幣政策要點如下:

流動性基本穩定

貨幣調控方面,監管層將靈活運用各期限貨幣政策工具,更加強調各期限工具的緊密銜接和削峰填谷式對沖操作,並繼續完善「定向降准」框架,以維護好降槓桿與流動性基本穩定之間的平衡。融資從表外向表內的回歸將使信貸保持較快增長,預計2018年新增貸款15.4萬億元;2017年基數的下降將使M2增速有所回升,但考慮到近年來存款增長乏力,預計2018年M2同比增速在9.5%左右;社融將保持相對平穩增長,預計2018年新增約22.6萬億元。

利率水平基本穩定

今年以來,國內市場利率大幅上升,變相「加息」1.1-1.2個百分點,高於美國0.5%的加息幅度。且明年PPI可能回落3.5%左右,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將上升,因此,市場利率雖有來自歐美貨幣政策常態化的壓力,但上升空間並不大,大致將保持穩定。並且,為了防範房地產泡沫風險再度膨脹和非金融企業槓桿再度擴張,以及考慮到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的因素,央行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概率也不大。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整體穩定

一方面,特朗普稅改落地及2018年加息三次並未明顯超出預期,美元指數上升空間不大,雖會擾動人民幣匯率走勢,但帶來的整體升值壓力有限;另一方面,明年中美利差將保持相對穩定,中國經濟也不會出現大的滑坡,經常項目順差也將繼續保持,外匯管理政策及逆周期因子也將繼續發揮作用,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預計,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樞將保持在5.7-5.9的波動區間,人民幣綜合匯率指數也將保持基本穩定。

分享給您的朋友。歡迎點贊、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重讀《道德經》:04-2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