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尾聲澳大利亞人乘美國潛艇,從日本人手中幫我們「奪回」東沙

抗戰尾聲澳大利亞人乘美國潛艇,從日本人手中幫我們「奪回」東沙

『 二戰中圍繞東沙島的諜報戰 』奇襲東沙島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抗戰尾聲澳大利亞人乘美國潛艇,從日本人手中幫我們「奪回」東沙

▲ 盟軍轟炸機對東沙島實施轟炸時拍攝的俯瞰照片

盟軍這次攻擊的主要目標是日軍氣象台,同時輪番炸射其電台、機場、碼頭、宿舍、淡水蒸餾工廠等處,給日軍造成重大打擊。

東沙群島實際是一個大環礁,巨大的瀉湖是絕好的錨地,環礁西側偏北是其主島東沙島,長1.5英里,寬0.45英里,形狀如同蟹鉗,畫面上可以看到這「蟹鉗」右側的一半。島上的無線電通訊天線、燈塔等人工建築依稀可辨,而一處處白色的積水,則是炸彈爆炸後留下的彈坑,其密集程度令人觸目驚心——東沙島地勢低平,從海平面到樹梢不過四十英尺,因此重型炸彈爆炸的威力足以把珊瑚砂掀起,形成水坑。

據查,這張照片拍攝於1945年3月4日,那一天,美國陸軍第5航空軍第405中隊的兩架B-25D中型轟炸機,自已經被攻佔的菲律賓呂宋島甲米地海空軍基地起飛,進入南海海域並對東沙島的日軍實施了轟炸。如圖所示,該機拍攝位置在四百米空中,根據美軍識別,島上兩根無線電通信天線旁邊的方形邊際物,即我國海軍在戰前建立的觀象台宿舍,樹叢中還能夠辨別出多處日軍隱蔽防空陣地,「蟹鉗」上隱約可見的條帶便是機場筆直的土質跑道。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由於太平洋戰爭主要戰場在菲律賓以東的大洋上進行,而我國當時在南海基本沒有海上兵力,因此面積狹小的南海諸島在二戰中應該屬於相對平靜的地區。但是,這張照片讓我們知道,以上認識屬於對歷史不夠了解的誤會。

在南海的氣象情報之戰始終是盟軍與日軍的一大博弈焦點。

到1944年,我國與盟軍進行情報合作,已經可以針對南海方面的作戰提供有效的氣象情報,製作成華南沿海外推五百海里的海象,天氣預報圖,包括24-36小時的「普通氣象預報圖」,與有針對性的「分區概況預報圖」,每隔六個小時向盟軍幾十個戰術單位,用加密電文派發更新氣象情報,至抗戰勝利前,共提供84368份加密氣象情報電文。我方氣象情報精度已經超過日軍。

抗戰尾聲澳大利亞人乘美國潛艇,從日本人手中幫我們「奪回」東沙

▲ 在南海方面,中國雖然缺乏海空力量,但作為東道國,在反法西斯戰爭期間依然頑強地和盟軍方面實施合作,這是1945年3月,美國潛艇牛頭魚號與中方在南海的海上游擊隊接觸,迎收被中方救出的美軍B-29轟炸機組飛行員

然而,日軍在西太平洋的軍事行動,也得到包括東沙島在內的日軍南海氣象部隊充分支持。

1945年1月15日,美軍企業號航空母艦八架艦載轟炸機對東沙島日軍實施攻擊,揭開了對東沙島攻擊的序幕。

至3月4日,據盟軍判別,在東沙島上的日軍已經損失過半,但仍在不斷發放氣象情報,顯示遠距離空中攻擊效果不佳。

3月26日,美國海軍食人魚號潛水艇(USS-389)駛近東沙島,對島上日軍設施進行炮擊。3月31日,牛頭魚號(USS-332)也實施了同樣的炮擊。兩艇以島上的無線電天線為目標,共發射5英寸炮彈一百餘發,日軍的反擊火力微弱,很快被壓制,東沙島上的電台沉寂了。

抗戰尾聲澳大利亞人乘美國潛艇,從日本人手中幫我們「奪回」東沙

▲ 曾炮擊東沙島的美國海軍食人魚號潛水艇

然而,二戰中的日軍,頑強程度是有目共睹的。1945年4月,盟軍發現日軍東沙島氣象台又開始工作了。於是,牛頭魚號再次被命令炮擊東沙島。4月24日18點30分,該艇在東沙島左近浮出水面,開始炮擊。該艦本來的計劃是把所有5英寸炮彈全部射擊出去,但十分鐘後判斷日軍已經無力抵抗,所有有價值目標都已被摧毀,故此該艇艇長下令停火,宣布完成任務並返航。

這位艇長可能有些過於自大和粗心(或許因為這個原因,他的艇在三個月後被日軍擊沉,當時戰爭已經快要結束了),因此,5月14日,盟軍監聽系統再次捕捉到東沙島日軍在發報!

鑒於東沙島在氣象情報上的價值,並可以為華南日軍提供盟軍從呂宋而來的轟炸預警,盟軍最終下令登陸突襲東沙島,消滅島上的日軍,徹底摧毀日軍在島上的作戰設施。

這個任務被交給了美國海軍潛艇太陽鱸號(USS 242)。1945年5月29日,該艇駛近東沙島,開始實施炮擊和登陸行動。

根據美軍戰後回憶,他們先以潛望鏡深度對島上進行了觀察,確認了島上的燈塔,無線電台和旗杆,依稀可見日軍旗幟在旗杆上飄揚,同時,他們還發現了炮台的位置。為了能更好地確定日軍火力點,該艇艇長巴爾少校下令浮出水面,由炮手開火,吸引日軍火力。但炮擊並沒有遭到還擊。困惑的美軍決定實施一次試探性登陸來弄清情況,結果發現日軍已經逃走。

東沙島成為盟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實施登陸的島嶼中,最靠西側的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由一艘潛水艇攻佔的島嶼。但是,這一行動並非是美軍實施的。在太陽鱸號上有兩名澳大利亞特種作戰部隊「Z部隊」的成員安德森上尉和歐文斯少尉。

抗戰尾聲澳大利亞人乘美國潛艇,從日本人手中幫我們「奪回」東沙

▲ 二戰中的澳大利亞特種部隊Z部隊,經常實施危險的敵前登陸、偵察等任務

兩人身穿蛙人裝具,乘小艇完成了這次登陸。他們發現在島上的確有一座炮台——但大炮是木頭做的,旁邊還有木頭的日本兵。日軍最後發出的大概是請求撤離的電報,此時已經蹤跡皆無——不過,他們可能撤離的時間不算太長,因為在島上的掩體里,澳大利亞人發現了兩棵泡在瓶子中的綠色植物,依然生機盎然。

島上一共有六處建築,處處是被炮擊的痕迹。為了避免日軍捲土重來,盟軍炸毀了殘存的建築和工場,並焚毀日軍飛機場的油料倉庫。日軍東沙島守備隊和氣象站就此壽終正寢。

抗戰尾聲澳大利亞人乘美國潛艇,從日本人手中幫我們「奪回」東沙

▲ 太陽鱸號官兵製作的攻佔東沙紀念章,上面兩座天線清晰可見

有意思的是,直到1944年前,盟軍對東沙島並未實施直接攻擊,但到了1945年,這樣的攻擊卻接連進行。原因何在呢?

當歷史的謎團揭開,原因令人哭笑不得。原來,1944年盟軍曾經策劃在台灣和華南沿海實施登陸,切斷日本本土與東南亞日軍之間的聯繫。行動代號「河堤」,計劃使用兵力達六個師。東沙島正位於這兩大戰場之間,氣象情報十分重要——中方提供盟軍的南海氣象情報,很大一部分來自從台灣方面獲得的東沙島紙本氣象通報,還有一部分來自對東沙島日軍氣象情報的電子破譯,因此,保留日軍這個情報戰,對保障盟軍實施這一行動頗有價值。

「河堤行動」計劃在1944年12月實施。但由於羅斯福權衡後,最終在美國陸軍支持的菲律賓登陸和美國海軍支持的台灣登陸間選擇了前者,「河堤行動」被終止。此時再摧毀東沙島上的日軍氣象台,自然也就沒了顧忌。

抗戰尾聲澳大利亞人乘美國潛艇,從日本人手中幫我們「奪回」東沙

▲ 我方獲得的日軍東沙島氣象情報,右上角還有中國情報官員寫下的「扣」字標記

這件事,要是被頑強抵抗盟軍攻擊,在島上發送氣象情報的日軍知道,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蘇 的精彩文章:

有軍統這幾手奇招,日本能打贏太平洋戰爭才怪了

TAG:薩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