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從心靈雞湯到毒雞湯我們在讀什麼?

從心靈雞湯到毒雞湯我們在讀什麼?

前段時間《獵場》熱播,開頭便是熱乎乎的公司雞湯宣講,另外整部劇也被定位職場正能量劇作,給大家煲了一大份職場雞湯。心靈圓滿之餘,冷靜之後,還是要感嘆劇作有盡時,生活無絕期,自己的職場還是一如既往的安然繼續。在感嘆雞湯的效用之外,也讓人不禁思考,心靈雞湯,我們讀了這些年到底在讀什麼?它的受眾、機制、發展是什麼?我們對雞湯又該持什麼樣的態度?

***

在不少人的理解里,雞湯文的主體受眾是青年學生,職場新人等,而雞湯出品類型包括:母親雞湯、囚犯雞湯、祖父雞湯、祖母雞湯、孩子雞湯、父親雞湯等。在實際上則更為寬泛,以角色身份為標準其實難以劃定。

滑鐵盧大學心理學家戈登·彭尼庫克曾經在對於廢話的研究中表明:經常在社交網站上發表鼓舞人心名言的人,更容易相信宗教、陰謀論及超自然現象,相信那些非常人能做的事情,但他們的智力水平和認知水平偏低。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看雞湯文的人,在認知水平上也許同樣有所欠缺。雞湯能帶給人的多是溫暖安然、動力奮進等,這種效果的實現依託於人們對於籠統意涵的表達容易採取對號入座的態度。之後持續深化讓自己沉溺沉迷其中,致使「溫湯煮青蛙」。

統看雞湯的主要三大作用:暖心,啟迪,勵志。這倒不是說看雞湯的人就冷漠,愚昧,情商低下,只是他們往往走不出需求不滿,認知不深,內驅力不足的三個通病。

當漂居北上廣,收入微薄,無助,生存與安全勉強糊弄,感情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都遙遙不可期,這個時候期待需求的滿足,文字的力量喚醒自己的情感價值認同,如同短暫的夢境一樣,雞湯讓人感懷唏噓;

當婚姻零落,家人疏離,常常吸食段子快餐文化,從來對於問題考究不深,偏聽偏信於道聽途說的似是而非,這個時候,文字的力量觸及自己的靈魂深處,指示精神的坦途,彷彿醍醐灌頂讓人神清氣爽頓悟開竅;

當職業高不成低不就,遲到拖延懶惰浮於表面,沉不下心,這個時候,文字的力量彷彿跌倒時送來的拐杖輪椅,遠方可待,巔峰可抵,風雨不懼。

然後一碗碗雞湯下肚,變身超級賽人,景陽岡隨意過,吊睛白額大蟲掄起來錘。再然後,五分鐘過去,天還是那麼寒,路依舊遠,自己的背影還是那麼長而孤獨。

***

雞湯的源頭可追溯到1993年,由HCI出版的第一本《心靈雞湯》在美國面市,旋即引起轟動,被《紐約時報》評為該年度暢銷書,《時代周刊》更是稱其為「十年來出版界的一大奇觀」。為保證質量,徵稿量大入編率低。也是在90年代《心靈雞湯》陸續引入中國,「心靈雞湯」這一獨特的「名號」逐漸被中國讀者所熟知發展和風行。

雞湯的套路主體是仁者智者故事,以仁愛和智慧為內核,由精巧的故事外包裝。受眾吸引於故事線路,感觸於內核的發人深省。而根本來說,雞湯滿足的是人性。

人性善惡論我們古來既有孟荀之說,姑且不論。人性貪戀世間的美好卻不可辯駁,只要不是求死之人,都會對於人世間種種或生存根本,或者感情需要,或社會權利,或者信仰尊崇等等存在一種索取和追求。

在此過程中,人們感知到快感,然而無論生理構造還是社會系統都會限制這種快感,所以總是幸福曇花一現,美好稍縱即逝,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種求而不得的心理缺失感由於物質精神世界分類的龐雜變得形形色色各有不同。

雞湯文的內核在一開始寫就的時候就如同一根心錨的埋設,勾連閱讀者既往經歷,引發人們對號入座,選擇性印證,活脫脫的一個「請君入甕」。而閱讀雞湯的過程就是讓人以一種輕而易舉的方式(只需輕鬆一看)獲取溫情智慧,即淪陷於認同,沉溺於滿足。

整個過程即是編碼一個文本,讀者只要順著思路,就能解碼被引導。如果有興趣嘗試自己寫一篇雞湯文的時候就可以發現,自己原來是如此這般幾番填充也能烹飪出讓人小酌的滋補雞湯。

***

移動互聯時代,雞湯大行其道,已經被很多人食之無味,厭煩甚至深惡痛絕。

這一方面表明雞湯的套路人們已經漸漸習慣,營養價值伴隨著新鮮感的逝去而同步流失;另個一方面,大眾的認知水平也或許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較過去有所提高。而雞湯文也應時應景地發生了變化,變成了毒雞湯。

這裡不是說那種網路肆意傳播虛假藥品廣告等信息的毒雞湯,而是指對於傳統雞湯嘲弄,揶揄,諷刺以博得一笑聊以自慰的毒雞湯。幹了這碗毒雞湯上路,表明了大眾在雞湯認知上的一種割裂。

傳統雞湯,喝了暖心啟迪勵志,但是導向的實際效果卻是沒有效果。這個時候的人們心理是失衡的,緊張、壓力都無處安放,便開始審視自己對於雞湯的態度和雞湯後自己無所作為的結果。既定的結果刻在了時間之柱上無可辯駁不能否認,對於雞湯的態度和認知更容易改變。

相形之下,為了解除矛盾,那麼對於毒雞湯,來來來痛飲三百杯,不醉亦不歸。與喪文化一樣,都存在認知失調後的自我調節,自我慰藉。

然而傳統雞湯和毒雞湯如同辯論場上劍宗和氣宗,也一如辯論始終是停留在唇槍舌箭紙上談兵,無論傳統雞湯和毒雞湯都難以帶來策略上的直接施為。

***

滿滿的雞湯灌下,我們逐漸在掩飾自己的需求,糊弄自己的認知,讓自己的內驅力陷入無盡漫遊,在瀟洒的一笑而過中,給自己的心靈鋪上茫茫大雪,讓自己的道路變得泥濘曲折。難道要成為這樣的自己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換個角度想,能被雞湯吸引的人,也是對於生活抱有憧憬的人。欠缺的不是無限憧憬與設想而是行為上的切實動作。

首先,戰略上自然是需要先接受現實,很多事情不會輕而易舉。一般而言,越珍貴的東西,越稀有,越難以得到,或許需要更為辛苦的努力,或許需要更為創新的謀劃,或許需要更精巧的工具,或許需要的是那麼一點運氣……而這也就關乎戰術的選擇,雞湯是你的選擇(或者被選擇),未來的路也一樣。

如果想拼出一套房子,那麼去根據當前的職業境況,未來的發展出路,定細節的方案。例如今年要達到多少收入,做哪些工作,放棄哪些東西,改變哪些習慣,哪些工具需要引入,哪些人群需要接觸,哪些方法需要嘗試……規划過程十分個性化,需要別人的建議,請參考;規划過程的實現,需要自己的落實,更請實踐,並長期實踐下去。

如果想學更多東西,了解更大世界,那麼同樣規劃,需要去學會查找閱讀篩選更多一手資料,需要去親歷調查確證一些事實,需要要跨學科,需要團隊合作等等。

如果想改變自身的拖延惰性,發掘自身動力,那麼需要檢閱反省自身的病症,坦然接受自己的過去,也許需要從很小的事件,重複性去做,長時間地潛移默化,也許還會反覆,需要提前設定好應對方案,也許需要別人監督或者幫助等等。

這裡方案限於篇幅和智識只能籠統蓋過,所談內容也大多是「也許可以這麼做」,唯一確認的是,需要去做去解決,只要問題還在。

***

對於雞湯大可不必全然反對,因為雞湯確實帶來很多正面上進的力量或者哪怕是聊以自慰。雞湯更需要認識,需要從這種認識中找尋自己的原因,自己為什麼能為什麼要喝下這碗雞湯,清楚地認知之後,能更接近問題的癥結所在,以便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方法做出協調的行動。

左岸記:還是要引用那句話——「不管別人怎麼忽悠你,記住,這個世界只給你提供工具,從來不提供解決方案,所謂的解決方案,只是比較好用的工具。」有了這個思想,你就明白了,工具本身並不會解決問題,它需要人們根據問題去使用它,改進它,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學校並不解決你的知識問題,它只是你學知識的工具。醫院,並不解決你的健康問題,它只是你增進健康的工具。任何一個單位,它都不解決你的事業問題,它只是你自我成就的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不確定為什麼要去,正是出發的理由

TAG:左岸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