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今年的奧斯卡影帝不用提名了,直接頒給加里·奧德曼就好了

今年的奧斯卡影帝不用提名了,直接頒給加里·奧德曼就好了


搬磚小劇務


圖解電影 | 佳片推薦




丘吉爾是百年來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是英國的傳奇偉人、民族英雄,英國人特別喜歡把他的故事搬上銀幕。






以上飾演丘吉爾的版本各有千秋,很難說誰演得最出色。




但看完《至暗時刻》之後,在我心目中,「影史上最佳丘吉爾」的桂冠毫無疑問應該頒給加里奧德曼。




而且,在我心目中,今年的奧斯卡影帝肯定也是他的了。






《至暗時刻》講的是什麼?


 


和《敦刻爾克》

一樣

,影片聚焦的是

1940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那是二戰期間英國最焦灼的一段歷史






這段歷史成了備受好萊塢青睞的IP,還有一部是6年前的《國王的演講》。





 


《國王的演講》、《敦刻爾克》、《至暗時刻》三部電影,組成了一個完美的套裝,如果打包起來看,可以更完整的理解那段歷史。




從劇情上看,《至暗時刻》幾乎就是在講《國王的演講》之後、《敦刻爾克》之前,英國經歷了什麼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9月3日,英法兩國,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宣而不戰。27天後,波蘭全面淪陷。納粹德國勢如破竹,1天拿下丹麥、23天攻陷挪威、5天搞定荷蘭、18天吃掉比利時……


 


號稱強大的法國軍隊,卻躲在全長390公里的馬奇諾防線背後,但德國人居然在1940年5月越過防線左翼,從後方進抵馬奇諾,迫使駐守在此的40萬英法聯軍,緊急撤退到敦刻爾克。


 


這就是諾蘭在《敦刻爾克》里,通過海、陸、空三個維度,全景展示英法聯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時,倉惶撤退的情形。








《敦刻爾克》專註在前線,沒有出現丘吉爾、希特勒這些「大人物」,完完全全拋開這些幕後決策者,只留下小人物


 


而《至暗時刻》,則完全相反

。劇情徹底退到後方,作為一部二戰片,卻幾乎沒有戰爭場面,

只有大量的室內對話、辯論和演講,是典型的「嘴炮戲路」








導演賴特從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傲慢與偏見》開始,就在對影片的視覺掌握上展現出了過人天賦。影片的構圖和色彩都保持著英國式的嚴謹、工整和唯美。


 


而影片最成功的地方,是選取了一個關鍵國家、在一個非常時期的一個特別人物

。這就是二戰白熱化時期,英國臨危受命的首相——丘吉爾。




毫不誇張地說,從1940年5月10日到6月4日,是決定英國歷史命運的26天。而掌控英國命運走向的人,正是丘吉爾。







1940年5月8日,「在野黨」工黨,在「黨魁」克萊門特·艾德禮的帶領下,在上議院「攻擊」一直以來對德國主張「綏靖政策」的張伯倫,脅迫他辭去「首相」一職。



 


以張伯倫為主席的保守黨內,打算把66歲的禿頂老胖子丘吉爾,丟出去當靶子。這樣既可以堵住工黨的嘴,又能繼續執行「綏靖政策」,跟希特勒進行和平談判。








為什麼非得是丘吉爾呢?


 


因為他不僅是個不討喜的人,甚至讓人有點討厭。


 


他名聲不好,老爸死於梅毒,老媽也很風流

國王喬治六世不喜歡他

希特勒,曾經用最粗鄙的語言辱罵他

這個嗜好抽雪茄、喝酒的胖子被人形容為粗魯冒進、難以交往




不過,在二戰前那個綏靖主義盛行的年代,丘吉爾幾乎是英國政壇唯一始終大聲疾呼警惕希特勒、反對裁軍的異議分子。







所以,儘管被推向前台的丘吉爾,不過是執政的保守黨和在野的工黨相互妥協的結果,但他卻把這個國家最重的擔子挑在肩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影片用極為成熟的電影語言,細緻刻畫了在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面前,

一個66歲的油膩老年人,如何逆襲成國家的英雄,如何帶領國家在最黑暗的時刻找到方向?


 


在影片中,丘吉爾的幾次演講運用的極為巧妙,不僅讓整個影片充滿氣勢,也非常到位的傳達了,在最煎熬的20多天里,丘吉爾的內心經歷了什麼。


 


剛上任的丘吉爾雄心勃勃

。5月13日,丘吉爾在下議院發表就職演說《熱血、辛勞、汗水和眼淚》,稱將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勝利。




「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我們就無法生存。」


 


但具體怎麼阻止勢頭日盛的納粹德國,英國要付出多大代價,後果會怎樣,他完全不清楚

。他讓被困在加萊的4000英軍,牽制正往敦刻爾克集結的德軍,導致4000英軍不到一天就全體陣亡。保守黨主席張伯倫,和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子爵,同時以辭職為名,威脅丘吉爾同意他們與德國和平談判的主張。


 


加萊戰場失利,聯軍被困敦刻爾克,以及內閣成員的「逼宮」,讓本就孤軍奮戰的丘吉爾,陷入了絕望的處境里。


 


在影片中,他變得更加乖戾。沒完沒了地喝酒、抽雪茄、喃喃自語著罵希特勒是下等雜種……


 


在他最失意的時候,國王喬治六世意外拜訪了他

。受喬治六世鼓舞的丘吉爾,變得剛毅而果敢。永不妥協的倫敦市民和堅決不同意和談的下議院代表,極大地鼓舞了丘吉爾抗爭到底的信念和決心。


 


此刻的整個歐洲,只剩下英國還在死扛,如果英國投降,納粹就將長驅直入。因為這個古怪、倔強的丘吉爾,整個英格蘭,選擇決不投降


 


丘吉爾下令執行代號為「發動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救援。5月26日,大撤退正式開始,到6月4日,短短8天內,33.8萬盟軍成功撤離,堪稱戰爭史的奇蹟。




同一天,丘吉爾發表著名演說《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


 




導演喬·賴特




影片在高潮處戛然而止

。導演喬·賴特以英倫式的古典主義優雅,來拍攝歷史的焦灼。枯燥的辯論、演講,通過富有節奏感的導演手法,呈現得凌厲、飽滿。


 


當然,還有主角加里·奧德曼影帝級的表演。對比《國王的演講》中那個丘吉爾,大肚、濃腔、奸詐、典型的官僚主義形象,加里·奧德曼塑造的丘吉爾,簡直是「神作」,完美的呈現了一個油膩中老年的逆襲過程。


 


《至暗時刻》告訴你,這樣一個油膩、白胖、罵罵咧咧的中老年,也可以在離西天越來越近的時候,帶領整個國家實現逆襲



 


正是加里·奧德曼出神入化的演技,讓觀眾理解了丘吉爾的痛苦與不安,又在電影的最後時刻聆聽了一場最偉大的演講,才會真正理解,英國決不投降的力量又從何而來?


 


於是,很多人在說,「18年的奧斯卡影帝不用提名了,直接頒給加里·奧德曼就好。」


 


2002年,英國曾進行過一次電視民意調查,公眾評選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丘吉爾名列第一,力壓莎士比亞、達爾文、牛頓、披頭士列儂。




歷史會做出最好的評價。




-END-




部分內容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公號ID:chinanewsweekl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搬磚小劇務 的精彩文章:

TAG:搬磚小劇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