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說雀梅盆栽易活難養,你真的用對方法了嗎?掌握這些技巧,基本上沒有養不好的!

都說雀梅盆栽易活難養,你真的用對方法了嗎?掌握這些技巧,基本上沒有養不好的!

雀梅別名別名: 對節刺、雀梅藤,碎米子等,是傳統的「盆景七賢」之一(七賢:黃山松、纓絡柏、榆、楓、冬青、銀杏、雀梅 ),嶺南盆景五大名樹之一(五大名樹:六月雪、榆樹、雀梅、九里香、榕樹)。

雀梅株型雄渾蒼勁,線條優美,古樸自然,是極佳的觀賞盆栽。而且雀梅生命力頑強,非常容易存活,對於熟悉嶺南盆景的盆友來說都有聽過一句話叫「雀梅好活難養」養活是易事,養好則需要一定的經驗了!

盆景七賢」之雀梅

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雀梅的一些養護技巧

習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甚耐寒。耐旱,耐水濕,耐瘠薄。耐修剪。正因如此雀梅非常好養活

溫度:雀梅盆栽不耐寒,冬季室溫需保持在5℃以上,並注意通風。溫度過低時可套袋保溫。夏季溫度超過25℃以上需放在通風的環境,避免高溫徒長。

土壤:雀梅盆栽對土壤的要求不高,酸性、中性和石灰質土均能適應生長,但最好選用和原生長地接近的土質更有利於生長。

對土質要求都不高

挖樁:想要好盆栽,選樁是首要的,一般找到適合的樁材,很多人都想馬上挖回家;如果高手懂得雀梅的習性和養護方式那自然不在話下,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建議大家根據不同地域的差異,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的時間採挖才是最好的。

南北方挖樁時間參考:南方可建議在大、小寒這個時節採挖,到了驚蟄之後雀梅休眠期結束開始恢復生長(若碰上霜凍的天氣,可以等天氣好些稍稍回暖再採挖),立秋之後,天氣轉涼,這個時節氣溫比較適合植物再次生長,也適合採挖樁材北方天氣寒冷回暖會遲些,可能要到五月份左右樹木才開始發芽。因此北方可推遲到春分前後採挖。夏季氣溫較高,若沒精心養護,植株易脫水、死亡,因此不建議挖樁。立秋若北方已經進入低溫期20℃以下,則不建議挖樁,避免新芽過冬之後長勢變慢,變殘。

不同氣候,挖樁時節不一

防止回芽:一般情況下雀梅移栽之後不用著急套袋,避免過早回芽。發芽頂多遲緩一些,先長根發育這樣可以確保後期營養均衡,植株易活,土表可覆蓋一層黑布提高土壤溫度促進生根,定期對樹桿噴水就可以了。若喜歡催芽的盆友建議緩步進行,逐步去袋,可以在袋上戳幾個洞,發芽後慢慢去袋,讓植株有個適應環境的過程。

殺樁栽種:清理樁坯,按勢去留枝幹,。修剪好了之後可用800倍液多菌靈或托布津等溶液塗抹枝幹傷口或浸漬樹根用錫鉑紙粘合封住斷口,減少水分蒸發的同時還能避免傷口感染。栽種好之後澆透水。

消毒再栽種,確保健康

澆水:雀梅喜水怕澇,教耐旱,因此澆水非常簡單,見干見濕的原則,夏季可適當多噴水保持濕潤。冬季休眠期少澆水,盆土略乾燥都可以。

施肥:新株前半年可不施肥,過早施肥容易導致肥害,反而傷了植株。施肥以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夏季節生長期可2周左右施一次稀釋的餅肥液和糞肥液即可,入秋之後慢慢減少施肥頻率,冬季休眠不施肥。

整枝造形:第一年建議讓它自由瘋長,適當剪修一部分枝條促生側枝,第二年再根據樹形特點進行構思,加工修剪。由於雀梅盆景的皮層教薄,整枝建議以剪為主,盤扎為輔的方式進行。盤扎的枝條建議3個月左右鬆綁一次,避免金屬絲纏繞過久容易影響枝條生長,影響美觀,甚至導致枝條衰弱。

剪為主,盤扎為輔

修剪上盆:雀梅樹樁成活後,宜多次帶土移栽,讓根部發育放緩甚至回縮。移栽的同時修剪部分根系,並根據自己的審美喜好,對枝條進行修剪造型,初步剪成大型。整枝修剪常年都可進行,盡量保留枝幹嶙峋蒼勁的特點,以及高低疏密關係。再經1~2年的培養之後雀梅即可上盆定植,再根據盆器以及植株的整體形態進行細節的加工調整。上盆時間與栽種時間一樣,建議在萌芽期前進行。

胸有成樹,便可隨心所欲

蟲害防治:常見蟲害有茶長卷葉蛾,可用35%伏殺磷乳劑2000倍液噴殺;天牛,可塗以石硫合劑殺之也可以根據蟲子的排泄物判斷所在位置,用細鐵絲插入蟲孔刺死幼蟲,但需要注意下手要輕,避免傷到植株。蚧殼蟲,用毛筆或刷子蘸白醋、肥皂液之類塗刷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道生活 的精彩文章:

做一盆五針松盆景,了解好它的習性便能四季常青樹隨心長了!

TAG:農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