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超新星爆炸的遺迹,美妙而神秘!

超新星爆炸的遺迹,美妙而神秘!

超新星仙后座A爆炸時,釋放出氧、氫及其它元素,都是地球生命DNA所需。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將超新星遺迹可視化,代表各種元素的色彩散布在太空之中,美妙而神秘。

撰文:Sarah Gibbens

幾十億年前,地球還沒有形成,我們太陽系的前身還是巨大的超新星留下的一團動態的氣態元素。

換言之,恆星爆炸留下的超新星遺迹,包含著生命所需的必要元素。正因如此,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超新星,試圖解開這一宇宙構件的更多奧秘。在眾多超新星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仙后座A」。仙后座A距離地球11000光年,位於仙后座方向。

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將觀測結果可視化,展示出不同元素的散布情況。

在上面的視頻中,紅色代表硅,黃色代表硫,綠色代表鈣,紫色代表鐵。這些色彩模擬的是肉眼看不到的東西,而錢德拉望遠鏡所用的X射線可以檢測到仙后座A遺迹最亮的那些X射線波長。

據認為,仙后座A爆發於1680年。爆炸發生時,釋放出的每種元素都質量巨大。據美國宇航局公布的信息,截至目前,氧是最豐富的元素。氧元素在各個能量層級上都太豐富,以至於研究人員很難在電腦模擬時真實地模擬它的存在。

如果以質量衡量,仙后座A爆發產生的氧元素相當於100萬顆地球,約相當於3個太陽的質量。

測量電磁波譜的不同望遠鏡還檢測出了較少量的碳、氮、磷和氫。

美國宇航局在一份聲明中稱:「由於檢測出了氧,就意味著製造DNA所需的所有元素,在仙后座A中都已經湊齊。」

儘管爆發的超新星可能為我們的太陽系貢獻了大部分的元素,但它也並非唯一的來源。斯隆數字巡天項目的一篇博文稱,白矮星爆發也會產生元素,恆星融合、恆星死亡、宇宙射線裂變也有同樣的功效。

終結之始

仙后座A年輕的時候,便開始進行核聚變,期間,氫和氦在超新星內核聚變,形成更重的元素。這種聚變一直進行著,直至生成一個鐵質內核。質量較小的恆星比質量較大的恆星壽命更長,不過,我們太陽大小的恆星,氫聚變的過程能持續約100億年。當恆星開始消耗能量而非產生能量時,它將發生內爆,並形成中子星。

據美國宇航局稱,中子星何時爆炸,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也是備受矚目的研究課題,但是,最終,向內坍縮的物質會發生轉化,並因爆炸被向外拋出。

這張1991年的圖像顯示的是天鵝座環(Cygnus Loop)超新星遺迹。大約15000年前,發生了一場巨大的恆星爆炸,上圖顯示的便是爆炸衝擊波的外緣。衝擊波衝進星際氣體雲團中,使其發光,從而揭示出氣體成分的秘密。供圖:J. J. HESTER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NASA

大麥哲倫星雲星系中,一圈發光的碎屑圍繞著超新星1987A的遺迹。這條太空項鏈的直徑約1.4光年,很可能是數千年前某顆恆星坍縮時留下的。恆星爆炸時,這些碎屑曾被衝擊波加熱到大約11100攝氏度。超新星1987A預計還能發光幾十年。供圖:NASA AND ESA

超新星遺迹內部,看上去劇烈而熾熱的一團氣體與塵埃散發著光芒。該天體名為N 63A,是一顆巨大恆星爆炸後留下的,如今還在向本已動蕩的區域拋射著氣態的外殼。N 63A位於大麥哲倫星雲一個恆星形成的區域,而大麥哲倫星雲是一個不規則的星系,距離銀河系約16.9萬光年。供圖:NASA/JPL CAL-TECH/CXC/NOAO/AURA/NSF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這張圖像展示的是仙后座A超新星遺迹。這個球狀的天體是目前在銀河系中發現的最年輕的超新星遺迹。這張圖像由哈勃先進巡天照相機(ACS)拍攝的18張照片拼接而成。供圖:NASA/ESA/HUBBLE HERITAGE TEAM

(譯者:mikeg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激動人心!火星地表淺層儲存大量水冰,有望解決登陸火星後的水源問題!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