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說中鑄劍師為了鍛造寶劍,讓活人跳進熔爐,你以為是愚昧?
以身殉劍看似一個荒誕的傳說,其實有其科學的道理,一句話點破窗戶紙,就是利用了人體內的元素,改善冶煉金屬的品質。
首先 ,先來看一段《吳越春秋》裡面的記載:
幹將作劍,來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陰陽同光,百神臨觀,天氣下降,而金鐵之精不銷淪流,於是幹將不知其由。莫耶曰:"子以善為劍聞於王,使子作劍,三月不成,其有意乎?"幹將曰:"吾不知其理也。"莫耶曰:"夫神物之化,須人而成,今夫子作劍,得無得其人而後成乎?"幹將曰:"昔吾師作冶,金鐵之類不銷,夫妻俱入冶爐中,然後成物。至今後世,即山作冶,麻絰葌服,然後敢鑄金于山。今吾作劍不變化者,其若斯耶?"莫耶曰:"師知爍身以成物,吾何難哉!"於是幹將妻乃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幹將,陰曰莫耶,陽作龜文,陰作漫理。
這一段比較長,大致意思就是幹將莫邪鑄劍不成功,幹將感嘆自己的師傅以身殉劍才得到寶劍,自己是不是也要步師傅的後塵。妻子莫邪很聰明,把自己的頭髮和指甲剪下來,投放到熔爐裡面,終於成功鍛造出寶劍。
難道這真的是古人的傳說或者臆想或者愚昧嗎?
大家學習初中化學的時候都學習過冶煉金屬,製造合金的過程,比如鐵中碳含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合金的性質,到底是脆硬的生鐵,還是繞指柔的百鍊鋼。古人沒有這些化學知識,只知道按照傳統去做。那麼莫邪把頭髮指甲投入熔爐是什麼意思呢。用頭髮和指甲裡面的碳和微量元素,改善金屬合金裡面的元素比例而已嘛。上一張圖,讓大家看看人體裡面的元素構成。
看見沒有,一個100斤的人,就含有18斤的碳,3斤的氮,1斤磷,0.25斤的硫,這些都是金屬冶煉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人體內碳含量很高,而冶煉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就是滲碳技術,就是增加鋼鐵製品的碳含量,含碳量 0.3—0.6%左右的叫中碳鋼,之上到 2%左右都是高碳鋼,再高就是生鐵,鋼的含碳量越高就越硬。活人跳爐子或者用頭髮冶煉,就是滲碳的意思。
後來到了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刀匠綦毋懷文造宿鐵刀的技術也是一種滲碳技術。
他的方法更聰敏。《北史》的記載是這樣的:「又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剛。以柔鐵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斬甲過三十札。」
你看,他用熟鐵做刀背,保持彈性,用鋼做刀刃,兼顧鋒利和堅韌。使用了動物尿液和脂肪。原理一樣是使用微量元素獲取合金。順便講一句,這個鑄劍的方法和越王勾踐劍幾乎是一樣的套路。勾踐寶劍,也是用柔性的青銅做劍脊,用堅硬的銅錫合金做劍刃。
總結:現在人們已經熟練的掌握了合金中各種元素的金屬配比,自然不需要以身殉劍,但是不要嘲笑古人的做法哦,人家可是用生命在實踐鑄造科學呢。


※既無奇謀,又無帥才,卻弄殘戰國四大名將中的兩位,你可知此人是誰?
TAG:中華冷兵器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