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秦暮楚」背後的三個故事

「朝秦暮楚」背後的三個故事

「朝秦暮楚」這個成語的背後原來有三個故事:

一、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是兩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兩國國力都很強,但是他們一度對立,以至於經常發生戰爭。本來在戰國那個年代,打仗是最為平常的事,戰國之所以稱為戰國,戰爭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這時候有個叫關埡(湖北竹溪縣,屬於楚國地盤)的地方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剛好處於秦國和楚國的戰爭最前線,兩國之間的經常在此地拉鋸作戰。正常打仗,勝利方的一方不但佔領了土地,還佔有了土地上的老百姓。而關埡的老百姓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因為戰爭時常殘酷而激烈,秦國早晨攻佔了關埡內的楚地,但是晚上,楚國又奪回了失地,生長在當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他們為了生存下去,當秦軍打來的時候,就插上秦國的旗子,穿上秦人的衣服;晚上楚軍打來的時候,則換上楚國的旗子,穿上楚人的衣衫。如此反覆,當地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就演繹成了「朝秦暮楚」的故事。有趣的是現在的竹溪縣正在開發關埡附近的幾個景點,預計將建成一個「朝秦暮楚」旅遊景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過去探探路。

二、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秦、韓、趙、魏、楚、燕、齊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那時候他們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盟友,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七國之中屬秦國、楚國勢力比較強大,而魏國和韓國是處於秦國和楚國兩個大諸侯國之間的小國。當秦國和楚國兩國發生戰爭的時候,魏國和韓國就為了自身的利益,遊離在這兩國之間,早上還和秦國是一波,晚上又和楚國在一起,到現在就被人們稱為「朝秦暮楚」。最為典型的時期就是張儀欺楚前,列國本來合縱(魏、韓與楚親近)對付秦國,形勢一片大好。張儀以七百里地欺騙楚懷王后,合縱立刻被瓦解,接下來就是秦國三敗楚國,魏國和韓國也趁火打劫進攻楚國倒向秦國。

三、戰國時期,趙國都城邯鄲有一個姓程的姑娘,年芳二八,長得相當漂亮,可以說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遠近聞名。每天到程家來提親的人多如牛毛,程門經常是車水馬龍,擁擠不堪。有一天,程姑娘的母親甄夫人問她道:「孩子,都這麼多天了,你心裡到底有沒有滿意的人選啊?」 程姑娘毫不害羞地說:「城東頭的秦鶴薔公子家境殷實,富可敵國,我想早晨到他家吃飯;城西頭的楚藍顏公子人長得帥,文質彬彬,氣度不凡,我想晚上到他家住宿。」 姑娘此語一出,簡直是驚世駭俗,引起了全國輿論一片。一時間國人俱稱程姑娘朝秦暮楚,那些本來要來提親的人再也不敢登門,從此程門盡顯一片凄涼景象!

以上是戰國特定時代和環境的發生的三個故事,但實際上「朝秦暮楚」這個說法直到宋朝的時候才正式出現。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中提到:「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翻譯過來就是:「為了在四面危機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只能時而傾向秦國,時而傾向楚國!」。總體來說,前兩個故事還是比較符合當時的國際形勢的,而第三個故事難免有牽強附會之意。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專門比喻人三心二意,反覆無常,行蹤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1996-97賽季!喬丹失去的那個MVP!

TAG:歷史人物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