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不是你想像中的社交恐懼症

這不是你想像中的社交恐懼症

最近我在網上瀏覽資料的時候總會看到有些網友朋友會給自己添加一些標籤,類似有抑鬱症、自閉症、恐懼症等等一些醫學專有名詞的疾病。如「老師,我有社交恐懼症,怎麼破?」「我有人格障礙,你們的可以幫助我治療嗎?」其實很多同學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不知如何去表達,不知道聊什麼等等之類的問題。

事實上這些問題在年輕人當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每當年輕人在人際交往中出現一點點的煩惱和問題,就喜歡往自己身上扣帽子,類似於社交恐懼症,人格障礙,人格分裂這類看起來很專業的名詞。但大多數人出現的只是社交焦慮,並非社交恐懼症,我們今天的這篇文章首先就要解釋這兩者的不同。

社交焦慮和社交恐懼症到底有何不同?

首先,社交焦慮只是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產生的一種緊張、羞澀、不安等一系列的情緒,這種情緒是我們的生物性所帶來的自然反應,存在於絕大多數人身上。而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疾病,醫學上的專有名詞是「SAD」。是自我認知和社會認同之間的矛盾。

用通俗的話來講,社交焦慮就是你今天做事沒做好,心情很差,但回去後你會反思,你會思考你為什麼沒做好。反思完了,第二次再遇到相同的事時,哪怕心裡有些不舒服,有點緊張,你還會再來一次,堅持把它做好。所以社交焦慮實際上是一種情緒,並且這種情緒是可控的,可調節的。

說到這裡,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了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只是一種社交焦慮,並非真正的社交恐懼症。

那麼,社交焦慮的表現有哪些?

1、手足無措,思維混亂

這種情況往往體現出來的狀態是與人交流緊張,不知道要做什麼,非常在意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是無論是哪種情況,歸根結底,是因為當事人沒有具體的一套思維結構去指導他的行為,所以他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是手足無措,把很多不良的感受在那個放下都被放大了,唯獨他的思維能力縮小了。

2、擔心自己在人前出醜

很多時候我們所擔心的問題和我們本身的能力是成反比的,很多人擔心自己做不好,在人前出醜原因皆是因為自信心不足。但是一個人的自信心不是靠想像得來的,而是通過努力繼而反饋出來的結果。

3、有著較敏感的玻璃心

很多人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好,缺乏磨鍊,而造成自己有嚴重的玻璃心,一點點事情就可以引起內心敏感的神經。這些人往往徒有其表之人,做事缺乏行動能力且內心戲特別多。

4、做事易逃避、猶豫不決

這一點可以說是「變態」,或者「虐」。比如很想要一樣東西,但是真的快要得到時卻出現退縮的情況,開始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總之,遲疑和逃避的人會為自己的行為找一千種理由來解釋,這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缺乏自信心。很多人都知道在得到的同時自己要付出,但因為害怕自己付出的同時得不到回報,所以才選擇逃避。

社交焦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生物原因

人是生物的一種,自然會存有生物與生俱來的一些特徵。比如缺乏安全感。當自己一個人去到陌生的環境時,會有一種不安全感。

當人遇到無法控制的場面時,他的身體也會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從而腎上腺素開始分泌,這種腺體的分泌會佔用身體的通道從而阻礙思考,分散他的注意力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2.心理原因

這種原因主要是想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於是對一件事過於的關注,從而忽視了周圍人與事物的互動,產生不好的後果。我們在社交過程中,經常會像前面所提到的,事前會想很多,但是這種「想很多」的思考是過於自我的,只從自己的需求出發,而不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

3.習慣原因

這個原因主要產生是由後天引起。當一個人長期缺乏社交環境,造成能力上的缺失,面對具體的人和事都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從而產生焦慮和退縮。最常見的形象就是家庭管教很嚴的孩子。但此種情況也可由後天培養逐漸改變。

4.心態原因

心態因素跟習慣因素很像,但又不完全相同。心態因素主要是受壓抑或是教育經歷,使自己的內心產生陰影和性格扭曲的後果,當他們與人交往時產生偏激、自私、不懂照顧他人感受的情況,不自覺地造成社交關係的孤立,緊張感,時間越長會更加變本加厲。

那我們該如何去改變呢?

1、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改變周圍人的看法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並不是靠嘴皮子就能行的,別人更多的是看你會不會為人處世,往往情商高的人更容易受人歡迎更容易讓人接受。

2、做事從小事做起,逐步成長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有規律性的,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切莫一口貪大,改變我們的心理也是一樣,當內心出現消極想法的時候記得先從鼓勵自己開始,自己變好,你周圍的世界才會隨之變得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協佳精神科 的精彩文章:

年底「焦慮」,我有妙招

TAG:廣州協佳精神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