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班牙旅行筆記

西班牙旅行筆記

離開巴塞羅那的那一天在下雨,我獨自去了高迪的Park Güell,在百柱廳上的圓形大廣場隔著微雨薄霧看著這個城市。這個曾經失敗的商業項目——將此地變成高檔住宅區,因為高迪而名滿天下。公園門口那個出現在眾多雜誌封面的彩色變色龍在雨水中浸透得閃閃發亮,被一堆穿著短褲的美國人簇擁著拍照。這是我行程的最後一站,去哪哪下雨的這個屬性讓我一度哭笑不得,在地鐵里和一群法國人閑聊討論天氣,他們說該是離開的日子了。

回到青旅,發現前一晚認識的韓國姑娘已經離開,她去Santiago徒步。那天我從海邊回到旅社,正在整理滿是沙子的球鞋和被海水打濕的外套,然後就看見了她。咖啡師,背包客,打工旅行,一個人走遍幾個大洲,大概是很多人都嚮往過但是卻望而卻步的一種生活。

她對我說,我已經習慣一個人旅行,這沒什麼大不了,明天我就要去Santiago徒步,然後回到都柏林繼續賺旅費。

Santiago,西班牙加利西亞自治區的首府,相傳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大雅各的安葬之處,天主教著名的朝聖勝地。我一直覺得朝聖可能是旅行最初的模樣。天主教認為信徒在朝聖后會得到特別的祝福,朝聖這種尋覓靈性意義的活動一直都有著積極的含義。而如今,朝聖這個詞也多了非宗教的含義。一直覺得去一個地方,應該是那個地方有著吸引你的東西,否則這趟旅程毫無意義。

如果用人來比喻一個國家,西班牙大概是大部分女生在念書時都討厭的那種類型。美貌而桀驁,長著明亮的瞳仁和長長的睫毛,眼波流轉間掠走了一室芳華,穿一身濃墨重彩的長裙,迎著吉他鏗鏘的節奏,高跟鞋在地板上踢踏著瘋狂的節奏,一出奔放而熱烈的弗拉明戈。

Bitter orange 塞維利亞

上高中的時候特別迷戀在地理課上用筆在地圖上塗鴉,那些充滿異域風情的誘人地名,巴倫支海,格陵蘭島,西撒哈拉,直布羅陀海峽,愛爾蘭。最奇妙的就是那些半島,阿拉伯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一半在大陸上,一半延伸到海里。

西班牙是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大的國家,與非洲大陸相隔一條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其他國家相隔比利牛斯山脈。「歐洲結束的地方,就是非洲的開始。」西班牙的命運,確實混雜而不可思議。歷史上西班牙一直被不同的人侵略著,殖民著,羅馬人,摩爾人,阿拉伯人。

因著工作的關係,第一站是塞維利亞,位於南方的安達盧西亞的首府,一個擁有兩千年歷史的擁有著棕櫚樹的具有熱帶風情的城市。下飛機後撲面而來的陽光一掃巴黎整個冬天的陰鬱,讓人不由自主的好心情。一路進入市區,以前存在於《唐璜》,《卡門》里的塞維利亞漸漸鮮活起來。

說來也妙,這個特別天主教的城市卻有著唐璜一般末日狂歡的氣質。

Metropol Parasol塞維利亞著名地標性建築「城市陽傘」由德國建築師Jürgen Mayer-Hermann於2011年建成,從底部看很像一塊大大的華夫餅

三月的塞維利亞,整個街道都是芬芳的香氣,這是因為街道邊茂密的苦橙樹,又叫塞維利亞橙樹。據說這種樹木是安達盧西亞的代表樹,公元九世紀由阿拉伯人帶到中東,然後是西西里島,十二世紀在塞維利亞開始種植。到了秋季,沉沉的橙子會從樹上掉落,只是苦橙太苦,不宜食用。

塞維利亞最美的地方叫做Santa Cruz,是著名的猶太區。據說西班牙城市裡凡是叫猶太區的,總是老城裡最為精彩漂亮的地方。遊走在窄窄的小巷子里,總會被門後那些小小的庭院所吸引,當地人說這是摩爾人的建築風格,有走廊,有花,有水。庭院總是被整齊的石頭鋪呈,潔白的牆壁,清新而乾淨。庭院里滿地花盆,花團錦簇,這是一種非常濃烈直白的審美觀,如同畫著濃郁眼線衣著鮮艷的當地女人們,非常西班牙。

美國作家Washington Irving在塞維利亞住過的房子,典型的摩爾風格。他在在西班牙擔任大使期間寫下的關於西班牙三部曲是描述西班牙最好的作品。

來塞利維亞最主要的兩件事,聖周和弗拉明戈。

剛到的第一天見到街上的當地人穿著十分隆重,男士都著筆挺西裝系領帶,女士們穿著黑裙梳著黑紗髮髻,冷艷而優雅,朋友說這是耶穌受難前一天的傳統服飾,而接下來就是為期一周的聖周。

聖周(Semana Santa),主要依據復活節來定,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聖經里寫耶穌被釘死再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復活。聖周是塞維利亞最廣為人知最為盛大的節日,這種傳統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的教會為了當人們了解耶穌受難,請工匠們作出雕塑,在復活節時由教徒抬著聖像列隊前行。

所以在這周里不只有除了舉行教堂彌撒,還有讓人震撼的遊行,不同的教堂會把自己的聖像(Paso)抬出來讓眾人觀摩。聖像的樣子有很多種,都是聖經里重要的場景,如耶穌背負十字架,耶穌受難,聖母哀悼聖子等。聖轎非常沉重,移動的方式只靠人力抬起,通常抬轎子的人都在深夜進行練習,就為了這一年一次的節日。塞維利亞老城街道狹窄,所以遊行隊伍可以說是極其緩慢,通常從白天走到黑夜,看著這些信徒,真讓人感嘆宗教和信仰的力量。跟著聖像的遊行者叫做懺悔者(Nazarenos),他們通常戴著尖尖的帽子,不同教堂的服裝和徽章都不一樣,甚至有一些光著腳以示尊重。而持十字架的懺悔者走在聖像之後,這些木頭做的十字架代表了耶穌當時受難的十字架,這種懺悔者不戴尖帽子。還有持聖徽或教旗的懺悔者和控制前進方向的懺悔者。老實說,剛看到這些懺悔者時總覺得有些陰森詭異,這些裝扮和美國三K黨實在太相似,後來了解到是三k黨抄襲了這些衣服。這種衣服西語叫做Capirote,源自於十五世紀的宗教裁判所,尖帽子表示有罪之人在懺悔。

很多懺悔者都是年輕人,會看到家人或者朋友拿著水和食物陪著走。

長袍顏色各有其象徵:黑色象徵死亡,紫色象徵懺悔,紅色象徵鮮血,綠色則代表希望。

遊行經過之處,會有一些虔誠的信徒在人群里引吭高歌,通常唱的是歌頌耶穌和聖母的聖歌,這時遊行隊伍會停下,直到歌聲停止再繼續前進。遊行的終點就是世界上規模第三的大教堂——塞維利亞大教堂,這個教堂也是西班牙王室專用的禮拜堂,哥倫布的棺槨就存放在此。通往大教堂的主要線路和廣場都被布置成了觀禮台,以供群眾觀看。

聖轎上堆滿鮮花,頂部的金色鏤空裝飾和聖母的衣著都華麗無比,不同的教堂會在裝飾上暗暗一決高下。

經常看見穿著懺悔者衣服的人穿梭在大街小巷,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我住的地方在河岸邊的Triana區,這是一個遊客相對少一些的居民區。這裡的Tapas bar主要服務當地人,食物地道美味,價格只得Santa Cruz的一半。塞維利亞吃飯的時間比巴黎還要晚,晚飯通常是九點或者十點才開始,大家都在街上的露天餐廳吃飯,這點到很像國內的夜市,熱鬧非凡。Triana這個區就是弗拉明戈的發源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弗拉明戈變成了西班牙的一張名片而被人廣泛得知,這種極具感染力和爆發力的舞蹈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故事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末期,在戰勝摩爾人後基督教勢力在安達盧西亞為了讓他們歸順推行起宗教寬容政策,但是過了幾年後宗教裁判所說服伊莎貝拉和費爾南多二世強迫摩爾人和猶太人要麼歸順基督教要麼遷去非洲。大量的摩爾人逃到鄉下,和吉普賽人混在一起,吉普賽人在十四世紀帶著印度舞蹈和阿拉伯舞蹈來到了西班牙,這次繁雜的音樂舞蹈漸漸融合,產生了這種帶著強烈悲憤,抗爭的弗拉明戈藝術,這點和美國爵士樂的發源很相似。

弗拉明戈這種藝術形式包括,歌,舞,吉他。演出通常由弗拉明戈吉他開始,一曲之後歌手開始歌唱,聲音高亢而悲涼,之後舞者姍姍來遲。舞者身穿黑色長裙,長長的流蘇披肩,髮髻上斜插著怒放的花朵,妝容冷艷。她高高的昂著頭,表情寂寥而高貴。隨著吉他弦子急促,舞者用力擊掌,高跟舞鞋在地板上踢踏出瘋狂的節奏,長長的裙子飛速旋轉,像是疾風中的花瓣。手鼓,快速轉身,身體和手臂的大幅度彎曲,挑釁般的舞姿,美麗而桀驁。

激昂而高亢的歌聲伴隨著舞者瘋狂的舞動像是一隻手緊緊捏住觀眾的心臟,如此喧囂,卻又如此悲憤。直到吉他手最後一撥,舞者站定,一切戛然而止後她提起繁複裙擺緩緩走入後台。

這是一種性感,具有誘惑力的舞蹈。表情冷漠,肢體卻熱情,讓我想起美國女作家EdithWharton 寫給W. Morton Fullerton的情書,「Take them all – I don』t want to win – I want to lose everything to you!」

用力的舞蹈甚至會讓舞蹈房的鏡子上熱氣蒸騰,只能看見人影。這種舞蹈從街頭來,是對於生命的用力嘶吼和呼喚,充滿力量的踏步彷彿跪了今夜就沒有明天,肢體扭動的幅度像是在挽留深愛的戀人,深情而喧囂,絕望又華麗。

我總是把弗拉明戈和那個被情人刺死在鬥牛場前的廣場上的吉普賽姑娘聯繫起來,也許是一樣的直率和倔強。這個黑頭髮黑眼睛的姑娘,如同弗拉明戈一樣熱切又冷傲的看著這個城市,等著她的愛人。

弗拉明戈小劇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摩洛哥二三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