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個紫外,一邊消毒一邊預防流感

開個紫外,一邊消毒一邊預防流感

啊... 嚏!感冒已經兩周了,還不見好,小編怕已經是一隻廢貓了!從 2017 年 12 月底開始,一波流感病毒讓大人和娃娃們猝不及防,醫院爆滿,小編去校醫院一排就是一整天,這一個心累啊!然而新年已經過去一周多了,流感依然來勢洶洶,絲毫沒有減弱跡象。冬季流感來襲,真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

圖片來源:OsmoseIt

流感一般分為三類,此次爆發的屬於 B 類。流感作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很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擴散。

圖片來源:OsmoseIt

但是即使生病,也不能耽誤科研,小編作為一枚靠譜的搬磚狗,筆耕不輟。未曾想,還真看到了可能預防流感蔓延的方法!近日,《Science》的 News 版塊就有這麼一篇相關的文章。大概的意思是「紫外燈或可延緩流感蔓延」。

圖片來源:Science

看到這小編就很納悶了,大家知道醫院和實驗室通常使用紫外線殺死微生物,紫外燈是常見的超凈台消毒方式。

圖片來源:Ted

但是做實驗的各位都知道,在進行紫外消毒的時候,是不可以進行實驗的,因為紫外線可能會傷害人體。因此,一般情況下,紫外燈只能在空手術室和超凈台內進行消毒。

紫外線通過破壞微生物遺傳物質或蛋白質的分子鍵來進行消毒。紫外光通常根據波長分為 UVA(315~400 nm),UVB(280~315 nm)和 UVC(200~280 nm)。最常用於消毒的紫外光的波長為 254 納米,屬於 UVC。這類紫外光的特點是殺菌能力強,但 UVC 能穿透皮膚和眼睛,可能導致癌症和白內障。

日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人們可以採用較短波長的紫外線殺滅微生物並保障自身安全。這一發現在理論上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消毒工具,用於減緩學校、機場、食品加工廠等擁擠場所甚至手術室的疾病傳播。

圖片來源:David Brenner 主頁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物理學家 David Brenner 發現短波長(200~220 納米)的紫外光,即「遠 UVC 光(far UVC light)」,不能穿透眼睛或外層皮膚。

圖片來源:TED

體內實驗與體外實驗都表明[1,2]波長較短(207 納米)的遠紫外光雖然能穿透大小小於 1 μm 的細菌和病毒,但它不能穿透小鼠的角質層(皮膚表面的死細胞層,厚度 5~20 μm)、眼角膜(厚度~500 μm),甚至單個細胞的細胞質。同樣,222 納米的遠紫外光也有同樣的效果[3]。

Brenner 的研究小組將氪-溴(Kr-Br)或氪-氯(Kr-Cl)混合以產生單波長光子,其研製的紫外燈的波長範圍可以從 207~222 納米。Brenner 說:「如果沒有一種技術能夠用於產生這種單波長的紫外光,那我們的想法就沒有什麼用處了。」還好他們妥善解決了這個問題。

此外,他還提到每盞燈的成本低於 1 000 美元,如果大規模生產,每盞燈的成本還可能會大幅下降。而他們最新的研究則發布在 BioRXiv 預印本平台上,希望可以向大家推廣這一新型工具。

雖然遠紫外光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不錯的應用前景,但是研究紫外光殺菌特性的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 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工業衛生學家 James McDevitt 指出,他對遠紫外光的殺菌效率感到驚訝,Brenner 的方法聽起來很合理,但是他們最新的論文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

McDevitt 還警告說:「即使 222 納米的紫外光確實相對安全,但如果在紫外光下暴露太久,仍具有一定的風險。此外,遠紫外光可能無法像 254 nm 的紫外光一樣對抗廣譜的細菌和病毒。最後,懸掛的紫外燈可以處理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但對微生物污染的表面幾乎沒有影響。

儘管如此,Brenner 及其同事仍然計划進行更多的相關研究,以更好地評估遠紫外光在不同劑量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他表示他們可能有足夠的數據在未來幾年內尋求監管部門的批准。

但不論如何,小編都希望有一些更好的辦法來幫助我們對抗這些細菌和病毒們!畢竟科研狗們帶病做實驗真的很累啊~

聊了這麼多紫外光,相信大家都曉得紫外光殺菌能力不容小覷吧,各位科研狗們,實驗室的超凈台們還好嗎?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丁香通平台上有很多靠譜的超凈台可供選購哦~

[1] Buonanno, M., Randers-Pehrson, G., Bigelow, A. W., Trivedi, S., Lowy, F. D., & Spotnitz, H. M., et al. (2013). 207-nm uv light - a promising tool for safe low-cost reduc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 in vitro studies. Plos One, 8(10), e76968.

[2] Buonanno, M., Stanislauskas, M., Ponnaiya, B., Bigelow, A. W., Randers-Pehrson, G., & Xu, Y., et al. (2016). 207-nm uv light—a promising tool for safe low-cost reduc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i:in-vivosafety studies. Plos One, 11(6), e76968.

[3] Buonanno, M., Ponnaiya, B., Welch, D., Stanislauskas, M., Randerspehrson, G., & Smilenov, L., et al. (2017). Germicidal efficacy and mammalian skin safety of 222-nm uv light. Radiation Research, 187(4), 48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學霸 的精彩文章:

原來這麼漂亮的 Cell 期刊插圖可以用 AI 畫出來

TAG:生物學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