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站在廢棄的村居前……

站在廢棄的村居前……

站在廢棄的村居前……

黨校周邊有兩個村莊。課餘散步,進村閑逛,猶喜老村舊宅。

這些民居多已廢棄。雜草叢生,殘垣斷壁。雖荒蕪破敗,但從磚逢勾勒之細膩,牆砌之整齊,依然不難看出其做工之精細,用心。牆體多比現在建築厚一倍以上,而且還間有磚雕、造型美化,特別是門楣之上多有磚刻橫批:紫氣東來,耕讀傳家,忠孝仁義等等,透出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

現在的新村建築,多粗製濫造,透著浮躁、粗糙之氣。

今天的村居,為什麼今不如昔呢?主要原因在「文革」。在那個是非顛倒,價值混亂,砸爛一切的年代,讓人們丟掉了傳統文化中善的一面,把惡的一面給激發出來了。好的東西都被貫之以「封、資、修」,毀掉了。所以文革後的建築鮮有藝術價值。

紅磚房應該是那個年代的典型遺產。

老村老宅,雖難覓百年完好建築,但如果不是廢棄,許多都可以安度百年而不衰。有的至今仍住著個別老人,他們不願離棄老宅,守著過去的歲月安享生活。

對比今天的村莊建築,多是一些簡單、粗糙的方殼,即使個別所謂的毫宅,無非是一些玻璃幕牆體,閃著沒文化的光。就是這樣的房子,也堅持不了一代人。

鄉村民宅,往往「短命」。父輩建,子輩拆,孫輩再建。要麼就是棄之,另起爐灶,重劃宅基。如同中國的王朝,建立一個王朝,打破一個王朝,再建一個王朝,如此循環往複。這一文化怪圈,與農村蓋房有點類似。

而歐洲老宅,多為石頭房建築,幾代人居而不衰。這樣的房子,世代享用。很少有今拆明建的「短命」建築。

文化是要傳承的,而且建築又是一個傳承的很好載體。

2018、1、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爸爸不在家,媽媽可以這樣培養孩子的性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