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扒車門」帖何以獲得海量閱讀、點贊和打賞

「扒車門」帖何以獲得海量閱讀、點贊和打賞

1月10日,一則《合肥女教師阻止高鐵發車:她用自己的尊嚴,為弱勢群體維護利益》的帖子「橫空出世」,迅速在朋友圈贏得10萬+的閱讀量,並獲得5萬多次點贊與1000多人打賞。文章沒有明晰涉事者具體身份,就主觀地為其貼上「弱勢群體」的標籤,並極力淡化高鐵攔車與破壞規則的危害性。

1月11日,一條題為「扒車門阻高鐵事件再發酵」的信息在網路上傳播。該信息稱,涉事女教師的老公是刑警大隊長,沒有買票,已被公安部免職審查,女子的行為導致三百趟火車時間重新調整。經調查核實,該信息系謠言。據媒體報道稱,發帖人戴某某日前已被合肥市警方查獲。

謠言的澄清非常及時。然而我們仍要追問的是,一則沒有任何可靠信息來源的帖子,何以如此迅速地在網路上傳播?在很多情況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只願意與「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如果出現與自己立場相悖的證據,則更傾向於忽略這些消息,以至於謊言往往披著真相的外衣,在網路上恣意妄行。

如扒車門事件一樣,模糊基本事實闡述偏激觀點的類似文章非常多見,而一些受眾對此深以為然,這又是為什麼?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這與受眾的情緒和信仰有關。面對一個事件,人們更容易受情緒和主觀認知影響,而不是客觀事實,或者人們不太關心客觀事實。

在當前社會上,特權階層是客觀存在的,利用手中特權肆意妄為的人和事大量出現。因此認定「特權階層慣於為所欲為」的人群,就很容易接受「扒車女子丈夫為刑警大隊長」的信息;一些弱勢群體或者極具同情心的人,則更易被「為弱勢群體維護利益」之類的觀點所打動。

比如,《上海女孩隨江西農村男友回家過年,吃完第一頓飯後提分手》,雖被證實是假新聞,但並不影響不同人群由此爆發的關於城鄉差距、婚戀觀大討論。羅一笑事件、江歌案、榆林產婦墜樓事件……太多的新聞反轉和事實缺失,導致事實認知在傳播中反覆變化。「新聞可能是假的,但類似事件肯定存在」,重要的是情感宣洩。

對於自媒體來說,大眾不是想看你怎麼表達你自己,而是想看你怎麼表達大眾。我想在你的文章中看到我自己,我在朋友圈轉發這篇,是因為「作者幫我說了我想說的」。高鐵「扒車門」,作為個案本沒有必要上升為公眾話題,其傳播過程中出現的病態現象,值得人們反思。

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傳播規律,我們必須正視它。事實永遠是第一位的,公眾必須學會理性質疑,從多個信息源全面了解事件。為了打擊謊言,只報道事實是不夠的,新聞傳播者也必須學會同受眾的內心和思想對話,從情感上影響他們。

我們做個假設,在「扒車門」的報道中,如果添加現實中因旅客危險行為導致列車事故慘烈現場及親友悲痛畫面,添加鐵路工作者廢寢忘食的動人故事,從情感深處打動受眾,網路上的偏激觀點與謠言傳播就會減少很多?那種10萬+閱讀、5萬人點贊、1000多人打賞的局面就不會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慎聞隨筆 的精彩文章:

TAG:慎聞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