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陰差陽錯,韓美換防被當成要逃竄,第39軍抓住戰機與美軍精銳干一仗

陰差陽錯,韓美換防被當成要逃竄,第39軍抓住戰機與美軍精銳干一仗

史海拾記

【筆記君按: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不僅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的群眾性運動。這一場戰爭的硝煙雖然早已散盡,關於這場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不斷有新的史料做出判斷,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重新回到那激越的年代。】

前面說到溫井之戰,40軍旗開得勝,打響了入朝參戰第一槍,彭總在此戰後給中央寫的報告中總結了南朝鮮部隊的八個特點,其中第一個就是「戰鬥力弱」,其他七條也是一針見血,這對於提振志願軍信心是有幫助的,中央軍委把這8條評語下發給後續入朝的部隊,先有個知己知彼的印象。當然彭總也明白入朝主要不是和南朝鮮部隊作戰,而是和18國聯軍作戰,尤其是主力美軍,這在當時還是頭一遭,他心裡也沒有底。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40軍首戰告捷。此時「17國聯軍」對於中國出兵參戰的規模仍然估計不足。31日,英軍第27旅繼續前進至定州、宣川;美軍第24師進至泰川、龜城;美軍騎兵第l師由平壤調至雲山、龍山洞地區;南朝鮮軍第l師主力向寧邊地區轉移、第8師退集球場地區、第7師東調德川地區;美軍第2師北調安州地區作為第八集團軍的預備隊。

「17國聯軍」在清川江以北的兵力雖增至5萬多人,但仍處於分散,各個獨立的狀態。「聯合國軍」里瀰漫著驕傲輕敵的情緒,這種從「仁川登陸」中獲得的樂觀已傳染給了每一個士兵。於是,當中國軍隊幾乎就要與他們面對面的時候,美軍士兵向北進軍的心情和姿態依舊「像房車旅行一樣的快樂」,對於即將面臨的災難毫無警覺。

10月29日,志願軍39軍將雲山地區的南朝鮮軍第1師從三面包圍起來,準備待機攻殲。雲山是朝鮮平安北道的一個僅有千戶人家的小城鎮,處於小盆地內,周圍群山連綿,叢林茂密,河流縱橫,公路四通八達,是朝鮮北部的重要交通樞紐。

39軍原是1946年9月編成的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其最早的前身是1930年在鄂豫皖蘇區成立的商光獨立團,後發展為紅25軍,到達陝北後又和陝北紅軍合編為紅15軍團。該部在抗日戰爭初期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後南下成為新四軍第3師。解放戰爭期間進入東北後,一直作為東北野戰軍的主力之一,從黑龍江打到廣西。

11月1日早晨,雲山城籠罩在濃重的霧氣中。39軍116師師長汪洋在前哨觀察所焦急萬分,因為在確定了攻擊前進的地形和炮兵支援方案之後,濃重的晨霧使他觀察不到雲山的情況。上午10時左右,晨霧才逐漸淡下去,眼前敵人的一切開始逐漸清晰。根據上級指示,原定晚19時30分發起進攻,可當天下午3點鐘,汪洋接到師觀察所一個值班參謀的報告:敵人陣地上活動頻繁。於是,汪洋師長親自來到觀察所,用高倍望遠鏡向敵人陣地觀察,發現敵人陣地上約有一個連的士兵背起背包上了汽車正在往後方轉移。

雲山東北方向的敵坦克、汽車和步兵也開始向後移動。汪洋師長的第一個反應是:雲山的敵人已察覺三面被圍,要逃跑。當時是下午4時,離原定的進攻時間還有3個半小時。

戰機千載難逢,如果不立即發起攻擊,戰機就要失去了。師領導們決定提前發起進攻並向上級請示,軍長吳信泉認為戰機稍縱即逝,必須當機立斷,於是果斷命令擔負攻擊任務的116師迅速進行攻擊,決不能讓煮熟的鴨子跑了。彭德懷司令員也同意這個意見。

戰後才得知,當時雲山正面的「聯軍」不是在撤退,而是南朝鮮軍第1師的部隊正在與剛從平壤趕來增援的美軍第1師進行換防。換防之後,116師正面之敵是新來接防的美軍騎兵第1師第8騎兵團。這一情況,當時的116師指戰員們並不知道,他們依然認為對方是南朝鮮軍第1師的部隊。

接下來,將是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第一次與美軍正規軍,而且是具有優良軍事歷史傳統的榮譽軍團交鋒,究竟會怎樣,下一篇接著說。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入朝第一戰,彭總給韓軍寫8條評語通報全軍,看第一條就熱血沸騰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