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世界海軍武器發展綜述

2017世界海軍武器發展綜述

來源:《軍事文摘》雜誌

過去的2017年,海軍武器發展依然「精彩紛呈」,不僅有多艘新型航母服役下水,還有多型關注度很高的核潛艇下水或進入細節設計階段,此外驅護艦發展也有不少亮點。那麼在2017年,全球海軍武器裝備發展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呢?

航母元年:有服役、有下水、有準備建造

2017年7月22日,美國最新型航空母艦福特號正式服役。當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專程前往諾福克,為福特號航母舉行服役儀式並發表講話。與此同時,數千名美國民眾也來到諾福克海軍基地,觀看航母的服役儀式。

新裝備嶄露頭角

作為世界最先進的大型核動力航母,福特號航母體現了大型航母的諸多發展趨勢。福特號航母的技術亮點是採用了電磁彈射器、新型著艦阻攔裝置、新型核動力和艦載機。通過使用新的反應堆,福特號在50年的全壽命周期內無需更換堆芯,出航率更高,後期維修費用也可以相應降低一些。而通過使用電磁彈射器和著艦阻攔裝置,其艦載機出動效率較尼米茲級提高了25%,日出動量160架次,緊急情況下,可連續4天24小時出動艦載機達到270~310架次/每天,艦載機聯隊一天能打擊的目標數量由現在的700個增加到1200個,打擊能力提高近一倍。

福特號航母戰力大幅提升的背後是採用眾多新技術,但硬幣的另外一面是由於新技術過多,導致建造進度拖延和建造成本上漲。在2017年美國國會發布的福特級航母報告中指出,飛機電磁彈射系統、先進攔阻裝置、雙波段雷達與先進武器升降機4種系統的可靠性及性能較低或者不確定,成為CVN-78初始作戰試驗與鑒定的最大風險。除了技術風險,成本上漲也是一大問題,據報道,該航母比原計劃超支23億美元。

被稱為英國皇家海軍「復興」標誌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在2017年也迎來重要節點,首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在2017年12月正式加入英國海軍。該航母在2017年6月26日進行了首次海試,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目前正處於建造階段,預計2019年下水。除了服役這一節點是2017年的熱點話題外,英國航母準備「巡航南海」也成了2017年的熱點話題。英國國防大臣邁克爾·法倫聲稱,英國計劃2018年向南海地區派遣航母進行「巡航」,以增強英國的海上地位。邁克爾·法倫還以所謂的「航行自由」作為借口,揚言「不會受到中國的限制」。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同時也在澳大利亞透露,英國兩艘航母將到亞太地區「巡航」。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下水

備受矚目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2017年4月26日舉行了隆重的下水儀式。據人民日報報道,首艘國產航母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航空母艦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出塢下水是航空母艦建設的重大節點之一,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下一步,該航空母艦將按計划進行系統設備調試和舾裝施工,並全面開展系泊試驗。

從上述航母來看,中大型航母是當下航母發展的一大趨勢。航母排水量越大,可以攜帶更多的艦載機,作戰能力強於小型航母。除了美國、中國和英國建造中大型航母外,印度和俄羅斯也計劃發展滿載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航母。印度海軍司令2017年12月向外界表示,印度第2艘國產航母維沙爾號將採用常規動力,排水量在6~6.5萬噸。而俄羅斯則向外界展示了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級風暴級航母模型。2017年11月,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尤里·鮑里索夫表示,將計劃在2025年前開始建造新的風暴級航母,初步方案已由克雷洛夫國家科研中心制訂。

但這種趨勢也有專家持不同意見。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報道,美國海軍及其他觀察人士已就美海軍是否應從採購大甲板、核動力航母轉為採購較小型航母的問題開展了多年研究。較小型航母的支持者認為,較小型航母採購成本低,也能讓海軍在造船廠之間開展競爭性採購(而類似福特級大甲板核動力航母只有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可製造)。當前的大甲板核動力航母將海軍的打擊力量集中在數量相對較少且造價高昂的平台上,很容易成為敵人在戰爭中的攻擊重點。大甲板核動力航母的支持者則指出,較小型航母雖然單艘採購成本低,但每架上艦飛機或飛機可出動架次的成本效率也低,而建造大甲板核動力航母可以通過對某些材料和部件實施競爭性採購來節省成本,而且較小型航母雖然可以採購更多數量,但單艘較小型航母在戰爭中的生存能力卻不如大甲板核動力航母。

澳大利亞霍巴特級驅逐艦

驅護艦:大型化、多用途化、成本可控

2017年12月,美國海軍第2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進行了首次海試,該艦預計將在北大西洋進行為期數日的測試然後返回造船廠。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水面艦艇,首艦朱姆沃爾特號已經於2016年10月15日服役,由於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在此期間遭遇了多次故障,受到了外界的質疑。美國海軍只批准了3艘DDG-1000的建造計劃,外界認為價格過高是阻止其繼續建造的主要因素,但其許多新技術仍代表未來驅護艦的技術趨勢,比如綜合電力推進、隱身化和雙波段雷達等。

萬噸級驅逐艦主要還是大國或強國的「玩物」,垂直發射系統和相控陣雷達是萬噸級驅逐艦的標配。對於一些戰略目標定位於地區的中等強國來說,7000噸級宙斯盾戰艦也能夠滿足要求,比如西班牙的F-100型護衛艦、澳大利亞的霍巴特級驅逐艦。2017年9月,澳大利亞海軍舉行隆重儀式,宣布新一代導彈驅逐艦、也是最大最先進的霍巴特號正式加入現役。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澳防長佩恩等軍政高層出席儀式,盛況為澳海軍近年來所罕見。霍巴特級驅逐艦排水量達7000噸,艦員185人,配備美製宙斯盾防空系統,採用與美軍伯克級驅逐艦相同的AN/SPY-1D(V)相控陣雷達,具備強大的防空和反導能力。該級艦武器系統包括配備48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2座四聯裝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護衛艦作為驅逐艦的黃金搭檔,其在2017年也有許多話題。其中,美國海軍招標新型護衛艦一事是最熱的話題。陷入輿論漩渦的瀕海戰鬥艦已經成了美國海軍的「痛」,預計建造50多艘的瀕海戰鬥艦在完成2019年的編列後會停止建造,實際總數將不到30艘,取而代之的是新型護衛艦FFG(X)。據悉,美國海軍希望FFG(X)的設計建造合約能在2020年簽署,總共建造20艘。首先在2020財年與2021財年各編列建造1艘,接下來9個財年每年都能編列2艘。與瀕海戰鬥艦劍走偏鋒的設計理念不同,新型護衛艦更強調多用途性,具備執行防空、反艦和反潛等任務的能力,作戰指標比較均衡,並且費用和技術風險都相對較低。

標準-6防空導彈試射

在艦載武器方面,防空和導彈防禦技術亮點最多,其中英國海上攔截者、美國標準-6和標準-3Block IIA導彈是主要代表。2017年9月,海上攔截者防空導彈系統首次發射,這一系統將部署在英國新一代護衛艦上,作為航空母艦編隊多層防空體系的一部分。海上攔截者由英國阿斯拉姆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發展而來,這也體現了艦載點防禦防空導彈通用化的發展趨勢。

海上攔截者主要用於攔截反艦導彈,而標準-3 BlockIIA導彈的主要目標是彈道導彈,標準-6也有很強的反導能力。標準-3 Block IIA導彈在2017年進行了多次試射,標準-6在2017年8月進行了一次攔截中程彈道導彈的試驗。標準-3Block IIA導彈的研製工作由美國雷神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共同承擔,由於採用了新的火箭發動機,導彈的射程提高至約2500千米,射高提升至約1500千米,對射程在5500千米之內的導彈具有很強的攔截能力,對射程超過5500千米的洲際導彈也具有一定的攔截能力,導彈預計在2019年左右完成研製。美國海軍計劃使用標準-6導彈重建海基末段反導能力,經過升級的標準-6Dual I型導彈擁有性能更好的彈載信號處理器和軟體,具備更高的制導和控制精度,配合軍艦「宙斯盾」作戰系統的升級具備了攔截再入大氣層的超高速彈道導彈目標的能力。

水下裝備:新核潛艇、無人潛航器成發展重點

海基核力量一直是核大國的發展重點,其地位在核大國「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中首屈一指。以美國海基核力量為例,其所擁有的核彈頭數量超過1100枚,超過空基核力量和陸基核力量擁有核彈頭數量的總和。作為海基核力量的重要物質基礎,彈道導彈核潛艇自然成為各核大國競相發展的重要武器。2017年,不僅美國和英國彈道導彈核潛艇迎來了重要節點,俄羅斯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取得重要成果。

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在基地停靠

2017年9月,美國國防部宣布,將和英國一同研發名為哥倫比亞級的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目前該潛艇已經進入詳細設計階段美國海軍部長斯潘塞21日表示,哥倫比亞級潛艇是海軍目前最重要的採購計劃,這份訂單體現了美國對於在未來保持戰略威懾的投入,以及和英國的夥伴關係。根據美國海軍學會的報告,哥倫比亞級潛艇長171米,滿載排水量達20810噸。該級潛艇配備了16個導彈發射管,能夠容納三叉戟IID5系列導彈,大直徑發射筒也給下一代潛射彈道導彈足夠的設計冗餘。與俄亥俄級潛艇相比,哥倫比亞級潛艇水下隱身性能大幅提高。哥倫比亞級潛艇採用了多種措施降低潛艇雜訊,例如採用了電力推進、泵噴射推進器、聲學覆蓋層、盡量減少潛艇附體、帶前緣填角的二元流線型圍殼等等,其中電力推進技術最為引人注目。

2017年11月,俄羅斯北風之神-A級潛艇首艇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在北方機器製造廠下水。與之前3艘北風之神級潛艇相比,北風之神-A級潛艇導彈發射管數量從12個增加至16個。此外還有另外3個地方發生了改變:降噪、提高機動性並改進探測敵人及控制武器的輔助系統。俄羅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在國防部委員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已經啟動北風之神級改進型北風之神-B級戰略核潛艇的建造工作。他指出,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已經加入俄海軍艦隊,這使得俄羅斯戰略核潛艇現代化率提升至82%。戰略核潛艇部隊的作戰能力提升了25%,海基戰略核力量的隱身性和作戰穩定性也大幅提升。

無人潛航器被譽為未來水下作戰的「先鋒」,各軍事大國都在積極研製這種裝備。前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在2016年曾說,將為各種無人水下系統投入6億美元,這種新的能力將是艦艇和飛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協同作戰的一部分。2017年,美國海軍創建了第一個無人潛航器中隊並將它從一個保密的潛艇部隊單位分離出來。此舉突顯了無人潛航器地位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美國海軍希望2020年之前擁有專門執行無人水下任務的作戰部隊。目前,美國海軍的無人潛航器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用於獵雷和其它作戰任務的小型無人潛航器;另外一類就是水下滑翔器。目前,美國正在研製名為「黑魚」的大型無人潛航器,該潛航器的初始目標是具備多種情報、監視和偵察功能,可收集敵人艦艇和岸上機構的情報,在某些水道巡航以及在海上或兩棲作戰之前收集有關水體、海灘和登陸區域的情報。

藍海長青系列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長青智庫 的精彩文章:

半導體第三次產業轉移:中國即將到來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TAG:藍海長青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