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安徽人拚命工作賺了12億卻忽然猝死,不到49歲的他到底虧不虧?

這個安徽人拚命工作賺了12億卻忽然猝死,不到49歲的他到底虧不虧?

1月14日晚間,朗科智能(300543,SZ)突發訃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劉顯武因突發疾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月14日逝世。

隨後在1月15日早間,朗科智能申請臨時停牌,擬披露重大事項,暫由其弟劉顯勝行使公司董事長職權。

據證券時報報道,劉顯武是因突發心梗而離世。其有兩個女兒,小女兒尚在讀高中,大女兒在國外求學,驚悉噩耗,已連夜趕回深圳。

朗科智能上市尚不足1年半。目前劉顯武的繼承人尚未辦妥股權繼承相關手續。

「成千上萬來自各地的人們,分享了彼此對劉顯武先生的感懷、感念以及感受。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公司客戶及供應商,都被劉顯武先生的熱情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深觸動。」

朗科智能的投資者也都憂心忡忡,紛紛在股吧留言:

「劉董事長一路走好!朗科智能能否快速脫離多事之冬,仍需各方化悲痛為力量,集思廣益,與時俱進,才不辜負劉董事長發展壯大公司願景,踏上時代發展節奏,加油!」

劉顯武離世時不到50歲,這個年齡對於企業家來說,正是大展身手的黃金歲月,正值春秋鼎盛之時。

「這件事太突然了,到現在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的一位朋友感慨不已:「劉總平時身體一直不錯,突然倒下還是因為壓力太大,太累了!」

而就在前不久的一次視頻採訪中,當記者詢問他上市後將如何獎勵自己,看上去一直有點嚴肅的劉顯武表情一下子輕鬆起來,他微笑著說:「獎勵自己,就是休息一段時間。」

然而劉總還是沒能撐過那個艱難的時期,未能真正休息,就永遠離去。

在此之前,曾在採訪中劉顯武回顧了之前的15年,並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五年是起步求生存,自己當業務員,當工程師,當採購員,甚至於是當送貨員;這個時期他的最大收穫是熟悉了行業和產品、結交了朋友、更是磨練了意志。

第二個五年,企業有個兩三百號人,基本的生存問題解決了,也有了時間去思考,企業文化也有了雛形,和客戶共成長。

第三個五年股改之後,加強了公司治理,基本上能保證每年20%的增長速度,到2015年,我們銷售收入也7個多億了。

對過去有如此深刻總結,對未來是如此清晰的規劃,而此時突然離世,無疑令人萬分扼腕嘆息。

劉顯武出身於安徽大別山區,作為學電子的大學生,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軍工企業767廠。

在安徽工作了2年之後,劉顯武來到了深圳微波通訊局下面的一家通訊公司。

「從農村考個學校,有個鐵飯碗,非常不容易了。所以當時走出這一步也是下了非常大的決心,更是有一份不太安分的心。」

2000年他離開公司,自己開始了創業之路。2001年創立朗科有限,2012年更名朗科智能,2016年9月朗科智能登陸創業板。

雖然名氣不大,但主要客戶有創科實業、小米、九陽股份、愛仕達、蘇泊爾等。

對於客戶,劉顯武在生前接受全景財經採訪時表示,「客戶絕對不僅僅是公司的『金主』,而是最長情的夥伴。

」不是單方面靠「抱大腿」,而是提供價值、共同成長。

劉顯武對朗科企業文化的總結,就是「有我你會做得更好」。

他提到了一件印象深刻的往事,「應該是在2003年,當時我們和九陽合作一款電磁爐控制器。

因為九陽那個時候也是剛剛從產品OEM轉到他們自己生產,雙方經驗都不足,產品出了質量問題,4萬多套,每套96元就是接近400萬元。

當時九陽已經付了90%的款了,那時候我們企業的凈資產可能也才兩三百萬,基本上是傾家蕩產了。

是選擇逃避還是選擇(承擔)責任?最終朗科對所有的產品召回報廢,我們再給它研發新的。

當然九陽那時候支持也非常大,沒有讓我們退款,如果要退款,那時候我們資金就轉不動了。

我相信這一段故事對每個朗科人,包括我們合作夥伴九陽很多老領導們都是記憶猶新、刻骨銘心的一段經歷!

當然也正是朗科這種責任,後來才有和九陽這樣長期的合作。」

作為一名優秀的徽商企業家,劉顯武先生是改革開放時期草根階層前來深圳創業成功的典型之一,在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徽商精神特質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其實近年來英年早逝的企業家並不在少數,公眾多數只是看到了企業家、公司高管光鮮亮麗的一面,西裝革履,寶馬香檳,出入高檔場所、出席各種會議,拿著天價薪資,但實際上,他們的辛苦程度遠非普通人想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在一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辦公室進行當面採訪時,中途不斷有人來進行請示相關工作,同時日程表上從早到晚的會客安排已經精確到分鐘。

在向記者致歉的同時,他也坦言,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一把手,手底下管著幾萬人的生計,哪是那麼容易的事。

中年人巨大的危機感不是沒有理由,既怕被趕超,又怕身體扛不住。

過去幾年,中年創業者、企業家英年早逝的消息不斷,讓人唏噓。

南陽通宇集團董事長王慶來,43歲,身價43個億。

因為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而死亡,留下一個未知數,企業將何去何從?無法預料。

御泥坊前董事長吳立君,因突發腦疾逝世,年僅36歲。他是中國電子商務高級專家,湖南三創電子商務公司董事長,湖南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吳立君預料到了電商的繁榮,卻沒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2017年2月25日,東莞證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張運勇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54歲。東莞證券一直有個上市的夢想,而張運勇正是帶領東莞證券上市的舵手。

而張運勇的突然辭世,給東莞證券的上市之路增加了變數。

2017年2月,大禹節水創始人王棟因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3歲。

3月13日,王棟之子王浩宇正式出任大禹節水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並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16年6月29日19點40分左右,年僅34歲的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站台上突然暈倒,隨後失去意識,最終沒能再蘇醒過來。

2016年10月6日,春雨醫生髮布訃告,公司創始人兼CEO張銳先生因突發心肌梗塞,不幸於10月5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44歲。

2015年11月,金萊特創始人田疇因突發心肌梗塞逝世,年僅43歲;

2014年,小馬奔騰創始人李明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年僅47歲。

最為年輕的是萬和電氣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盧宇陽,生於1985年8月的他,年僅32歲。

2004年11月浙江商業巨子王均瑤因勞累過度,患腸癌,英年早逝,年僅38歲。

在彌留之際,躺在病床上的他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曾經叱吒商界,無往不勝,在別人眼裡,我的人生當然是成功的典範。

但是我除了工作和金錢,一無所有。到後來,財富於我而言,就像我肥胖的身體——都是多餘的東西。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

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縹緲和虛幻。

人生最開心的莫過於財富和理想能夠相伴而行。

財富夠基本的生活開支,多餘出來的財富就讓它去服務理想、服務靈魂、服務社會……

愛行千里、命無邊際……你想去哪裡就去那裡,想登多高就去登多高……一切都在你的心裡、在你的手裡……在你的世界裡……

世界上什麼床最貴?——病床!

可以有人替你開車,替你賺錢,但沒人替你生病!東西丟了都可以找回來,但是有一件東西丟了永遠找不回來,那就是生命。」

在外界看來,朗科智能的成功印證了劉顯武先生的智慧和能力,但他多次強調的卻是「朗科一路走來更多的是心存感恩,不管是對合作夥伴,還是朗科的每一位員工、朋友等都給予很多的支持和付出。」

誠然,他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但更值得讓人敬佩的,是這位徽商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虛懷若谷和心存感恩。

壯志方酬,令人惋惜。今天,我們在這裡悼念劉顯武先生,朗科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領導人,徽商群體失去了一位優秀的企業家。

長路漫漫,仍需前行。像劉顯武先生身上所體現的徽商企業家刻苦勤奮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敢於擔當的情懷,雖然值得每一位廣東徽商銘記、學習和發揚光大,也會激勵我們每一個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但是我們也該深重的反思:應該問問自己的生活是什麼?是一個個挑燈夜戰到天亮的通宵?是一頓頓胡塞海塞填飽肚子的餐食?是酒桌上觥籌交錯的生意?

雖然要想收穫,必須付出代價。但也要思考計算這付出的代價到底值不值,有無意義?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活著還是最先考慮的自己的身體、生命,永遠不要為了工作而忽略、壓抑自己的需求,不管是身體需求、感情需求還是心理需求。

所以如果說,「成功」是一場過勞死,那我寧願淡泊名利,風輕雲淡。

「以人物帶動人文,用文章傳遞文化」,徽臉文化,致力於發揚安徽文化,宣傳安徽人物。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客讀史 的精彩文章:

金寨之美,鏡頭說話

TAG:看客讀史 |